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苕之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苕之华》

 苕之华,凌霄藤开花,


芸其黄矣。颜色是深黄。


心之忧矣,心里真忧愁,


维其伤矣! 痛苦又悲伤!



苕之华,开花凌霄藤,


其叶青青。叶子密又青。


知我如此,早知这样苦,


不如无生! 不如不降生!



牂羊坟首,身瘦头大一雌羊,


三星在罶。空空鱼篓闪星光。


人可以食,灾荒年头人吃人,


鲜可以饱! 靠这怎能填饥肠!


(采用程俊英译诗)



[注释]①芸:黄色浓艳的样子。②维其:何其。③牂(zang)羊:母绵羊。坟:大。④三星:即参星,此泛指星星。罶(liu):捕鱼的竹器



[赏析] 《诗经》中的许多诗歌,以鲜明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处境,表达了他们对剥削、压迫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本篇反映灾年饥荒,民不聊生,是典型的“饥者歌其食”的作品,作者当然不会是士大夫,而只能是劳动人民,很可能就是一位饥民。《诗序》说:“幽王之时,西戎东夷交侵中国,师旅并起,因之以饥馑,君子悯周室之将亡,伤己逢之,故作是诗也 ”所谓“君子悯周室”云云,并无根据,但说征战连年,民不堪命,造成凶年饥馑,却大体不错。


诗的一、二两章,从苕华起兴。苕(tiao),植物名,又名“凌苕”、“凌霄”、“紫薇”,蔓生木本,花赤黄色,夏日开放。“苕之华,芸其黄矣”,“苕之华,其叶青青”,两句互文见义,意谓苕花金黄灿烂,苕叶青翠葱茏。作者触景生情,“感于花木的荣盛而叹人的憔悴”,痛感自己作为人,还不如野生植物。或以为“芸其黄矣”系指苕华衰败之景,似不妥切。王引之曰:“芸其黄矣,言其盛,非言其衰,故次章云其叶青青也。”“物自盛而人自衰,诗人所叹也。”是为灼见。这里以眼前景物起兴,兴中又有反衬对比意味,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正是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心之忧矣,维其伤矣”,诗人忧伤悲苦之情愈来愈强烈,以至悲呼“知我如此,不如无生!”人民痛苦到不欲生存,其间有多少难言的酸辛,这是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人民对统治者的血泪控诉,是人民对黑暗时代的诅咒,它使我们想起《兔爰》中的悲呼:“尚寐无吪”,“尚寐无觉”,人民遭遇不幸,痛苦万分,竟想永远沉溺在睡梦中不再醒来,蕴含于其中的沉痛、愤激、愤怒感情,是完全一致的。


如果说前两章是由景物起兴,尚未明白揭示“心忧”、“无生”的原因,那么第三章便直接解答前两章所造成的悬念了。“牂羊坟首”,母绵羊头本小,现在因瘦骨伶仃而显得大了,也即是以头大来暗示其体瘦。“三星在罶”,朱熹《诗集传》曰:“罶中无鱼而水静,但见三星之光而已。”诗人以母羊极瘦、鱼篓空空两典型事例,概括地写出万物凋耗殆尽的景象。王照圆曰:“举一羊而陆物之萧索可知,举一鱼而水物之凋耗可想。”(《诗说》)。又,《诗沈》:“牂羊坟首,野无青草之故,三星在罶,水无鱼鳖可知。生意尽矣。”诗人善于对现实生活作艺术概括,寥寥八个字,勾勒出一幅万物萧条,民生凋蔽的生活图景,造语奇特,形象鲜明,而皆从劳动者的生活感受出发,故含蕴丰富,极能启发人想象。可谓事近而喻远,辞约而旨丰。方玉润《诗经原始》曰:“‘牂羊’二句,造语甚奇,较之‘豕涉波’尤为警辟可愕。”至此,我们才明白:原来,好花正艳,绿叶正青,却不能使人赏心悦目,反而叫人痛苦悲伤,原因就在于此。结尾二句,“人可以食,鲜可以饱”,是说民以食为天,人人都可以吃,都应该吃饱,但现在为什么只有少数人能吃饱饭,诗人由痛不欲生转而对不合理的现实提出了抗议,他已朦胧意识到,是人祸诱发了天灾,人祸加剧了自然灾害的恶果,统治者才是人间灾难的制造者。含蓄的诘问中,包蕴着深沉的怨愤,迸射出愤怒的烈火。


此诗忠实地反映了严酷的现实和民生的苦难,十分沉痛感人。全诗情调凄怆,思绪悲愤,眼前之景、胸中之慨和口中的呐喊呼号自然融合,浑然无间,因此能感动广大读者并产生巨大影响。清代王照圆研读此诗,感慨甚深,在此诗的启发下,他记载了所谓“乾嘉盛世”时山东省大饥荒的惨状:“东省乙巳、丙午三四年,数百里赤地不毛,人皆相食。鬻男卖女者,廉其价不得售,率枕藉而死。目所亲睹,读此诗为之太息弥日。”又自注道:“巳、午年间,山左人相食。默人与其兄鹤岚先生谈诗及此篇,乃曰:‘人可以食’,食人也;‘鲜可以饱’,人瘦也。此言绝痛,附记于此。”则末二句又可释为“人自相食”,意同“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可备一说。

诗经《苕之华》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苕之华》


诗人对凌霄花叹息年荒人饥,生不如死。
苕之华,(一) 凌霄花,
芸其黄矣。(二) 花儿正鲜黄。
心之忧矣,心里忧愁呀,
维其伤矣。多么悲伤呀。

苕之华,凌霄花,
其叶青青。青青的叶子。
知我如此,知道我如此,
不如无生。活着不如死。

牂羊坟首。(三) 大头大脑的母绵羊。
三星在罶。(四) 水静曲笼映星光。
人可以食,人呀仅仅能糊口,
鲜可以饱。(五) 很少能够饱饥肠。


注 释
(一)毛亨:“苕,陵苕。”
陈奂:“奂在杭州西湖葛林园中,见陵苕花,藤本蔓生,依古柏树,直至树颠。五六月中,花盛黄色。俗谓之陵霄花。”
(二)王引之:“芸其黄矣,言其盛,非言其衰,故次章云其叶青青也。”
(三)毛亨:“牂羊,牝羊。坟,大也。”
王夫之:“《尔雅》:吴羊牝牂,夏羊牝羖。吴羊,绵羊。夏羊,山羊也。吴羊头小角短,山羊头大角长。”
(四)朱熹:“罶,笱也。罶中无鱼而水静,但见三星之光而已。”
(五)朱熹:“言饥馑之余,百物雕耗如此,苟且得食足矣,岂可望其饱哉?”

注 音
苕tiao条 芸yun云 牂zang臧 罶liu柳

《苕之华》鉴赏、赏析和解读 - 可可诗词网

《苕之华》

苕之华,芸其黄矣。

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

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

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诗经·小雅》

这是灾荒年一首“饥者歌其食”的诗篇。诗歌情调沉痛,景象极为悲惨。

诗共三章。第一、二章以凌宵花开、深黄一片的自然风光起兴。“苕”,又名凌宵,藤本蔓生,开黄花。 “芸”,黄色浓艳的样子,这两句诗兴中含比。饥肠辘辘的诗人目睹叶青花黄的凌宵,痛感人不如物:“‘苕之华,芸其黄矣’云云, ‘苕之华,其叶青青’云云,物自盛而人自衰,诗人所叹也。”(王引之《经义述闻》)诗人的感叹极其忧深:“心之忧矣,维其伤矣!”心里忧愁,何其悲惨啊!又说: “知我如此,不如无生!”早知这样挨饿受苦,真不如不要降生!

“然苕华芸黄尚未写得十分深痛。至‘牂羊坟首,三星在罶’,其极为深痛矣,不忍卒读矣。”(清·王照圆《诗说》)“牂(zang)羊”,即母绵羊。绵羊本头小角短,如今因饥饿而身架瘦小,头就显大了。 “坟”,大。 “三星”,参星,此处泛指星星。“罶(liu)”,捕鱼的竹篓。因无鱼篓中水静,故但见星光点点。这两句的细节描写,以一概全,有着很高的典型性:“举一羊而陆物之萧索可知,举一鱼而水物之凋零可想。”(王照圆《诗说》)短小凝炼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饥饿之年万物衰凋、民无所食的现实画面。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饥民,即使“人可以食”,勉强能吃上一口饭,也是“鲜可以饱”,很少吃得饱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