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腰》舞
中唐以后流行的一支舞蹈。又名《六么》、《录要》。据说唐贞元(685-805年)中,乐工献给德宗一支曲子,德宗命录其要,故名《录要》。《绿腰》舞以轻盈柔美为特色,故归入软舞。唐代诗人李群玉有“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的诗句;南唐画家顾闳中所绘《韩熙载夜宴图》中,亦有王屋山舞《绿腰》的场面。从中可见《绿腰》是一种风格细腻的舞蹈。到宋代,《绿腰》以《六么》的名称、大曲的形式继续流传。欧阳修有“贪看《六么》花十八”的诗句,赵鼎臣亦云“最爱《六么》花十八,索人起舞眼频招”,说明《绿腰》舞已成为《六么》大曲的组成部分。后来,《六么》乐曲广泛被采用。宋代教坊中,中吕调、南吕调、仙吕调都有《绿腰》大曲;南宋官本杂剧段数中,也有《争曲六么》、《扯拦六么》、《莺莺六么》等20种《六么》名目。这些史实,为曲子、大曲、歌唱、舞蹈、词调、戏剧等艺术品种的相互吸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