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窦娥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窦娥冤》

 杂剧。关汉卿作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以后。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剧本取材汉代东海孝妇的故事。长安窦天章因还债和筹借上京赶考的路费,将女儿端云卖与蔡婆婆为童养媳,改名窦娥。十年以后,窦娥夫死,无赖张驴儿父子要霸占窦娥婆媳为妻,遭到拒绝,张驴儿遂下毒药于羊肚汤中,不料反被其父误食,中毒而死。桃杌太守严刑逼供,草菅人命,窦娥被判斩刑,临死她发下三桩誓愿以明己冤,即血飞素练、六月飞雪、楚旱三年,后果然应验。后来窦娥的父亲任参知政事兼提刑肃政廉访使,访查此案,才使冤情大白。此剧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腐败,反映了当时被压迫人民的悲惨遭遇和反抗情绪,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受封建恶势力迫害而至死不屈的形象。作者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把窦娥的反抗精神写得惊天动地,感情激越,有力地打动读者心灵。结构细密紧凑,描述精炼集中,人物性格突出,气氛浓烈紧张,是关汉卿的代表作。日本青木正儿称之为元曲悲剧第一杰作,剧本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

《窦娥冤》 - 二十六史 - 可可诗词网

《窦娥冤》

 元代杂剧作品。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它通过窦娥这个善良、无过、顺从悲剧命运摆布的妇女形象抨击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反映元代社会官吏无心正法,百姓有口难言、恶势力横行的社会现实,强烈地表现了被压迫者的反抗情绪和斗争精神,为后人认识元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提供了一面镜子。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创造出浓郁的悲剧气氛,收到了憾人心腑的艺术效果。被列为中国十大悲剧之首。王国维说它是在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杰作。自十九世纪以来,被译为英、法、德、日等多种文字。

《窦娥冤》 - 中外名书奇书 - 可可诗词网

《窦娥冤》

《窦娥冤》

关汉卿最主要的代表作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窦娥冤》的题材源于《汉书·于定国传》和干宝《搜神记》中“东海孝妇”的故事。但关汉卿在改编成杂剧时结合对元代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极大地丰富了它的内容,成功地塑造了窦娥的舞台艺术形象,描写了她一生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当时社会恶人横行、官吏昏愦和法制黑暗的真实情况,同时表现了窦娥的斗争精神。全剧情节是:窦天章为了还债和换取赴京赶考的川资,便把早年丧母的7岁女儿窦娥送到蔡婆家去做童养媳。窦娥成婚后不久丈夫死去,年仅17岁的窦娥和蔡婆两代孀妇相依为命。蔡婆出城索债,赛卢医欲谋财害命,正碰上地痞张驴儿和他的父亲。张氏父子借口救活蔡婆,要逼蔡婆和窦娥嫁给他们父子,蔡婆屈从而窦娥坚决拒绝。张驴儿为了威逼窦娥和他成婚,想毒死蔡婆,不料却毒死自己的父亲。他又借此威胁窦娥,窦娥仍不屈从,他便诬告窦娥投毒杀人。官吏受贿,屈判窦娥死罪。窦娥临刑,发下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以明自己的冤枉。“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这三愿都实现了。后窦天章做了高官,才昭雪此案。窦娥在绑赴法场途中唱道:“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临刑前唱:“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通过窦娥血泪的控诉,引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现存秩序与传统观念的怀疑,把窦娥悲剧的意义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窦娥冤》是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而窦娥三愿实现的情节,则表现了人民群众要求申冤复仇的愿望和真理不可战胜的力量,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明末叶宪祖、袁于令把《窦娥冤》改编成传奇《金琐记》,写窦娥临刑时天降大雪,因而得救,磨平了原作的棱角,减低了它的斗争性。《窦娥冤》自问世以来久演不衰,许多剧种都对它进行改编演出,还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国外。

《窦娥冤》的古代版本,主要有《元曲选》万历本、《古名家杂剧》万历本和《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崇祯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3: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