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秋风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秋风辞》

《秋风辞》

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释】 ①秀:开花,这里指颜色。芳:花的香气。②汾河:发源于今山西宁武管涔山,流经河津县注入黄河。③棹歌:摇楫时所唱之歌。

【诗大意】 秋风吹来,白云飘荡;草木摇落,大雁南归;兰花吐蕊,秋菊芬芳;想念那美女,时刻难忘。乘着楼船,渡过汾河,河中央泛起了白色的浪花;奏起箫鼓,唱起棹歌:乐极生悲哀愁何多? 少壮能几时,年老又如何?

【赏析】 据《汉武帝故事》说,大约在元鼎四年 (前113)的秋天,汉武帝行幸河东,祭祀后土 (土神),在舟中与群臣宴饮赋诗。这首诗便是当时的即兴之作。诗中主要表现感秋、怀人与老大伤悲的复杂感情。

自从屈原在 《九歌·湘夫人》 中唱出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秋风之歌,宋玉在《九辩》中发出 “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悲秋之慨,吟秋、悲秋,就成为诗人最喜欢抒写的题材之一。而这首诗,不仅在题材上继承了屈原、宋玉开创的诗歌传统,而且形式上也用楚声短歌写成,具有浓烈的楚歌风味。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摇落兮雁南归”。一开头,作者就抓住最富秋天特征的景物大笔描绘,境界开阔,又带有几分悲凉的色彩,展示出一幅景色鲜明的秋风图。三四句笔锋一转,以比兴的手法抒写怀人之情: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粗读起来,这里写兰花、秋菊似乎是在继续描写秋景,但联系下句 的怀人难忘之情,却又分明透露出比兴之意,那兰花、秋菊岂不就是佳人容貌娇美、香气袭人的形象写照么?五六七句又是一转,从怀人回到描写泛舟河上的现实场景:“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荡舟中流,白波飞扬,箫鼓齐鸣,棹歌回荡,应该说,这都是写实的笔触,然而从这实景中仍然可以体会出作者情绪的波动。这三句,一句一景,一句 一个场面,极有层次地推出了全诗的最后两句,也是全诗的核心:“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这凝聚了作者秋日荡舟的全部感慨。秋风乍起,白云飘飞,草木摇落,大雁南归,这略带悲凉的秋景那么开阔,那么清爽,面对此情此景,身为一代帝王的作者,与群臣一起荡舟,宴饮赋诗,怎能不有豪迈乐观之感! 然而,自然的规律却无法抗拒,即使贵为帝王,也不能抗拒衰老的降临,所以从这秋景秋情中,作者很自然地产生了乐极生悲之感,情不自禁发出了少壮能几时,老之将至奈若何的由衷慨叹!

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强烈感受,是人生的永恒缺憾,也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人们从大自然春夏秋冬的季节转换中,感受到人的生命由诞生走向成熟,由成熟走向死亡的过程,于是,惜春、悲秋都沉积为一种人类文化的深层结构,而象征着衰飒凋残、走向死亡的秋天就格外对人形成强烈的刺激。汉武帝的这首诗,正是从这个角度表现了一位帝王对秋天的独特感受。这里或许有求长生不得的哀情,有无奈老之将至的感伤,也有雄才大略不得尽情施展的遗憾之情。

此诗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楚歌形式,每句都以 “兮” 字分为两小节,节奏鲜明,抑扬起伏。在结构上则两句或三句一转,显得自然流畅,起伏跌宕。


《秋风辞》作者、赏析、鉴赏和解读 - 汉魏六朝诗歌 - 可可诗词网

《秋风辞》

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汉武帝刘彻晚年,一年秋天视察河东,与群臣泛舟汾河之上,一边观赏风景,一边设宴饮酒,触景生情,即兴作《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指出了当时的时令,描绘了河东地区的秋天景色:天高云淡,北雁南归,万木萧疏,黄叶飘零。抓住秋天最有特征的景物描写,简洁明丽,气势雄浑。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写过秋景苍凉的—面,笔锋一转,又写兰草菊花,在秋意渐浓时节,却是争奇斗艳,四野飘香,表现出生气勃勃的朝气。这里的“佳人”,指的是思想品德美好的人,也就是当时和汉武帝坐在一个船上的群臣。他自己虽然象秋天的草木一样老了,但寄希望于有作为的群臣,诗的意境是积极向上的。以上四句,借景抒情,比喻贴切,浮想联翩,感情深切,文词优美,历来被誉为秀句。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写泛舟时游乐盛况。泛舟中流,激起层层白雪般的浪花;箫鼓齐奏,棹歌悠扬,令人欢快、陶醉。寥寥几笔,描绘出泛舟宴饮的热闹场面。“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又是笔锋一转,词意急转直下,表达了他乐极生悲的情绪,情调有些消沉。当时,汉武帝日过中天,老了;晚年又信神信鬼,象秦始皇一样,幻想自己能长生不老,结果却无济于事。想到自己好景不长,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哀伤。对此,隋代学者文中子王通认为,汉武帝当时的感叹,是“乐极哀来,其悔心之萌”。何悔之有?是对“佳人”而发吗?确实,在他做皇帝的几十年当中,不少赫赫有名的“佳人”如张汤、李蔡等,死在他的手下,他能悔误自己的残忍吗?但是后来,被他杀害的“佳人”仍然不少。如果他是向苍天忏悔,也许更符合实际。因为,在他这次巡行河东之前,河东十余郡国闹饥荒,严重到“人相食”的地步,为此,他亲自到河东汾阳建了“后土祠”,想求老天保佑。这种迷信活动,泰山封禅,派人下海求仙,屡次三番,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通读全诗,可以看出,当时汉武帝的思想和感情是很复杂的。

《秋风辞》的艺术性,倍受历代文人赞赏。清代沈德潜说它是“《离骚》遗响”,这评价是允当的。汉武帝时代,汉赋方兴,诗风有华丽奢靡的苗头,而《秋风辞》词情并茂,文词质朴,继承了楚辞的风格,这是难能可贵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