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白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白华》


女子怀念她的爱人。爱人去远方了,她孤单、怀疑、烦恼、悲伤,登上石头遥望,终于病倒了。
白华菅兮。(一) 菅草呀,开白花。
白茅束兮。白茅呀,捆起它。
之子之远,那个人儿去远方,
俾我独兮。(二) 叫我多么孤单呀。

英英白云,(三) 白云淡淡白云飘,
露彼菅茅。(四) 覆盖那菅花和白茅。
天步艰难,(五) 老天降下了灾祸,
之子不犹。那个人儿不爱我。

滮池北流,(六) 滮池水,向北流,
浸彼稻田。流到那边的稻田。
啸歌伤怀,唱只歌儿真伤心,
念彼硕人。把那个人儿来怀念。

樵彼桑薪 (七) 斫那桑枝当柴草,
卬烘于煁。(八) 我把它放在灶里烧。
维彼硕人,是那一个大人儿,
实劳我心。叫我心里真烦恼。

鼓钟于宫,(九) 鼓呀钟呀屋里敲,
声闻于外。声音外传闹嘈嘈。
念子懆懆,(十) 想着你呀我烦躁,
视我迈迈。(十一) 你对我呀恩情少。

有鹙在梁。(十二) 秃鹙歇在鱼梁上。
有鹤在林。白鹤在那树林藏。
维彼硕人,是那一个大人儿,
实劳我心。叫我心里真忧伤。

鸳鸯在梁,鸳鸯宿在鱼梁上,
戢其左翼。(十三) 嘴儿插进左翅膀。
之子无良,那个人儿不善良,
二三其德。三心二意的心肠。

有扁斯石,(十四) 扁扁的呀这石头,
履之卑兮。踏上它也不高呀。
之子之远,那个人儿去远方,
俾我疧兮。(十五) 叫我想得生病啦。


注 释
(一)何楷:“陆佃曰:菅,茅属也。而其华白,故一曰白华。……茅亦洁白,故曰白茅。……此诗取茅与菅对言,正以菅、茅同类。但菅韧茅脆,菅比茅为有用。”
(二)朱熹:“俾,使也。”
(三)朱熹:“英英,轻明之貌。”
姚际恒:“华茅已白矣,又有英英之白云而露之,使其滋养生长。”
(四)马瑞辰:“按露犹覆也。连言之则曰覆露。……此诗露彼菅茅,犹言覆彼菅茅,与下章浸彼稻田同义。”
(五)毛亨:“步,行。犹,可也。”
孔颖达:“举足谓之步,故为行也。……天行艰难于我身,不我可也。”
(六)王夫之:“盖滮池在咸阳县之南境,地在渭水之南,与今县治隔渭,故北流入镐,以合于渭。滮池系之咸阳者,其县之境内也。”
(七)朱熹:“樵,采也。”
严粲:“钱氏曰:‘取薪曰樵。’”
(八)毛亨:“卬,我。烘,燎。煁,烓灶也。”
孔颖达:“《释言》又云:煁,烓也。舍人曰:煁,烓灶也。郭璞曰:今之三隅灶也。然则烓者,无釜之灶,其上燃火,谓之烘。本为此灶,上亦燃火照物,若今之火炉也。”
(九)马瑞辰:“按《韩诗外传》引诗作钟鼓于宫。山井鼎考异云:《笺》如鸣鼓钟于宫中。古本作钟鼓,是毛诗亦有作钟鼓者。即以今本《笺》作鸣鼓钟,亦分鼓与钟为二。《正义》云:鼓击其钟,失之。”
(十)马瑞辰:“按今本《说文》作懆,愁不安也。”
(十一)于省吾《诗义解结》:“迈迈系蔑蔑的借字。迈迈双声。……全文以蔑为勉励之勉,典籍多借蔑为迈。……典籍中往往训蔑为小为弃为无。……懆懆训愁不安,蔑蔑训轻慢,均系重文叠义。”
(十二)毛亨:“鶖,秃鶖也。”
毛奇龄:“鹙,水鸟,长颈赤目,身青黑色。……但头颈无毛,故又名秃鹙。”
(十三)马瑞辰:“《鸳鸯》篇,《释文》引《韩诗》曰:‘戢,捷也。’捷其噣于左也。禽鸟之宿,皆捷其噣于翼。毛《传》言休息也。”
(十四)朱熹:“有扁然而卑之石,则履之者亦卑矣。”
陈奂:“斯,犹其也。”
姚际恒:“言此扁石为人践履,何其甚卑,见其不可以卑为尊也。”
(十五)朱熹:“俾,使。”
毛亨:“疧,病也。”

注 音
菅jian肩 滮biao标 啸xiao笑 卬ang昂 煁shen神 懆cao草 鹙qiu秋 戢ji集 疧qi奇

《白华》 - 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 诗经辞典 - 可可诗词网

《白华》

 白华菅兮,菅草细细开白花,


白茅束兮。白茅紧紧捆着它。


之子之远,恨他变心抛弃我,


俾我独兮。使我空房度年华。



英英白云,天上白云降甘露,


露彼营茅。地下菅茅受润濡。


天步艰难,怨我命运太不济,


之子不犹。恨他白云还不如。



滮池北流,滮池水啊向北流,


浸彼稻田。灌得稻田绿油油。


啸歌伤怀,边哭边唱心伤痛,


念彼硕人。冤家还在我心头。



樵彼桑薪,桑枝本是好柴薪,


卬烘于煁。我烧行灶来暖身。


维彼硕人,想起那个壮健人,


实劳我心。实在煎熬我的心。



鼓钟于宫,宫廷里面敲大钟,


声闻于外。钟声总要传出宫。


念子懆懆,想你想得心不安,


视我迈迈。你却对我怒冲冲。



有鹙在梁,秃鹙堰边把鱼吞,


有鹤在林。白鹤挨饿在树林。


维彼硕人,想起那个壮健人,


实劳我心。实在煎熬我的心。



鸳鸯在梁,堰上鸳鸯雌伴雄,


戢其左翼。嘴巴插在左翼中。


之子无良,可恨这人没良心,


二三其德。三心两意爱新宠。



有扁斯石,扁平垫石地上摆,


履之卑兮。石头虽贱他常踩。


之子之远,恨他变心抛弃我,


俾我疧兮。忧思成病将我害。


(采用程俊英译诗)



[注释] ①菅(jian):茅的一种,又名芦芒。②束:捆。③滮(biao):古水名,在今西安市北。④卬(ang):我,女子自称。煁(shen):可以移动的行灶。⑤懆(cao)懆:忧愁的样子。⑥迈迈:疏远不顾之态。⑦鹙(qiu):水鸟,又名秃鹙。⑧戢:收敛。⑨疧(qi):忧愁而病。



[赏析] 这是贵族的弃妇所写的一首怨诗。诗中所写的弃妇,前人认为是周幽王的申后。但是,《诗序》又说:“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娶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为之作是诗也。”周幽王得褒姒而黜申后,诗中所写为申后之怨,从诗的内容看,似为申后所作,不像周人为之而作的口气。方玉润《诗经原始》直接标为“申后自伤被黜也”,可备一说。但在古代的社会里,痴情女子薄情郎,几乎成了现实生活中的通病,因此,我们在解说此诗时,也不必过于拘泥,如把它看成是上层社会的贵族女子失恋诗,那么,该诗所反映的社会意义就更为深刻。


全诗共有八章。


第一章,是以菅茅皆相亲相束为用,兴起夫妇亦应相须为活。野地里的菅草开着白花,用那白茅草把它捆起来,菅草与白茅都是相互为用,彼此相亲相爱。白华之白,象征着纯洁的爱情;白茅之束,象征着缠绵的情意。在召南的《野有死麕》一诗中,有“白茅包之”、“白茅纯束”的句子,亦有此种含义,说明恋情之深。作为夫妇亦应亲密无间,相依为命,即使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要以沫相濡,渡过难关。但是,现在她的丈夫遗弃了她,离她远远的再也不能团聚了,还谈什么柔情蜜意。诗的开篇,就以物喻人,揭示题旨,使人看到物性与人性的矛盾,从而产生了令人心悸的爱情悲剧。


第二章,是以白云覆露营茅而同蒙庇荫,反兴起“天步艰难”的人生不幸。白云阴阴遮满天,遍盖菅茅无私偏,物理犹能一视同仁,没有一点偏爱,而人之命运则不如物,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既然结为夫妻,就应同舟共济,祸难与共,谁知丈夫中途悖理抛弃了妻子,实在叫人焦心。白云能够公平地“露彼菅茅”,皆蒙润泽之恩,而人却偏私无情,随便嫌弃,造成“天步艰难”。朱熹说得好:“言云之泽物,无微不被。今时运艰难,而之子不图,不如白云之露菅茅也。”(《诗集传》)诗的女主人公,把自己所遭的不幸,而归之为天运,可见其内心痛苦之深。有形之生活而迫人去寻觅无形之天运,其在人物必已卷入生活涡流之中心深处,才会发出如此凄怆的悲鸣。


第三章,是以池水灌溉禾稻生长状况,反兴丈夫无恩泽于妻而哀,滮池的水向北慢慢地流,灌溉了万顷稻田,而人的恩泽不能持久,却做出负心之事,作为受害之人的妻子,怎能不“啸歌伤怀”,尽管是被丈夫抛弃,但是有心的妻子仍是“念彼硕人”,从内心的深处怀念丈夫,可见其心地善良,贤淑之形跃然纸上。《郑笺》云:“池水之泽,浸润稻田使之生殖,喻王无恩意于申后,滮池之不如也。”此段在写作手法上,仍是以物喻人,更显出人不如物,而人情的世态炎凉,自然不言自明。其“啸歌伤怀”之句,尤能激人深沉思索。她的长歌当哭,更加伤心哀怨。美丽的忧伤,含情的惆怅,造成 一种浓重的凄婉氛围,从而抒发了中国古代妇女悲剧命运的痛苦之情。


第四章,是以桑薪烘煁为无釜之炊,兴起妇人失宠被弃的悲苦之愁。桑树柴本是用来烧锅做饭,现在却用以烘煁,是失其所用。而桑树又是女工最贵之木,伐以为薪就更是贵贱颠倒了。同时,在《诗经》中,“翘翘错薪”(《汉广》),“析薪如之何”(《南山》)和“绸缪束薪”(《绸缪》)等句,都是以薪兴起婚嫁之美满,此诗中烧薪,自然是说婚嫁之不幸。她已被丈夫抛弃了,心里万分难过悲伤,受尽了感情上的煎熬。其受煎熬原因,心中是清楚明白的,所以她说:“维彼硕人,实劳我心。”硕人是指她的绝情丈夫,亦即她所怨恨的目标。称其为硕人,而不说是微子,说明其恋情尚未完全死灭。另外,崔述说:“樵彼桑薪,卬烘于煁等语,皆似里巷人之言,不类王后语气。”(转引自《诗经直解》)由此亦可证明,此诗不必硬是定为申后所作,而是一般的贵族弃妇词。


第五章,是以钟鼓之声皆远闻于外,兴起妇人被弃而众人皆知。宫廷中敲起了钟鼓之声,那声音必然是传到很远的地方,而丈夫弃妻的家丑,也必然是不断外扬。她只要一想起这件丑闻,总是感到“念子懆懆,视我迈迈”的场景,就像浮现在眼前一样令人难耐。对方的“迈迈”嘴脸,自己的“懆懆”心境,两相对比,无不令人心焦。尽管已经被弃,仍然还要“念子懆懆”,足见其心地善良,而其不该被离弃亦自不殆说。


第六章,是以鹤鹙失所易位,兴起弃妇的无家可归之苦。鹤与鹙都是以鱼类为食物,鹙性贪而恶,能独占鱼梁,而鹤性柔而善,被驱至树林,鹙饱鹤饿,很不公平。由此而兴起丈夫只重新欢,却抛弃了旧妇,实际上是近恶而远善,笔触所指,无不令人发指。后二句“维彼硕人,实劳我心”,与四章结尾相同,但不嫌重复,却给人感到富有 一唱三叹的韵味。因为弃妇在极度怨愤之时,重说其苦,必能引起他人的恻隐之心。清人邹肇敏说:“观于宫、于外、在梁、在林之咏,亦如后世之赋《长门》耳。”(转引自《诗经原始》)在《邶风·谷风》一诗中,那位弃妇在丈夫“宴尔新婚,不我屑以”的时候,曾经怒斥道:“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意即“别到我的鱼坝来,别把鱼篓再乱开”)细味此章,亦含有这个意思,互相参读,是很有帮助的。


第七章,是以鸳鸯相爱而适得其所,反兴丈夫不良而“ 二三其德”。鸳鸯是一种体小于鸭的水鸟,总是雌雄偶居不离,人们总是用以比喻夫妇关系,所以小雅中的《鸳鸯》一诗说:“鸳鸯于飞,毕之罗之。”(意即鸳鸯双飞不分开,用网用罗捕回来)本章以鸳鸯兴起,的确是意味深长。“鸳鸯在梁”,是说鸳鸯雄雌相伴,在河梁上嬉戏;“戢其左翼”,是说其得到了适合的休息场所,然后联系到人,反而是存心不良,“ 二三其德”。鸳鸯能偶居而得其所止,从不三心二意,而人却爱情不专一,连鸟都不如。正如朱熹所说:“二三其德,则鸳鸯之不如也。”(《诗集传》)《卫风》的《氓》中亦有“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的句子,可见古代社会上“二三其德”的现象,是颇为习见的。


第八章,是以扁石为人践踏而愈卑下,兴起妇人被黜之后而愈悲苦。本章是说:“扁然而卑之石,则履之者亦卑矣。如妾之贱,则宠之者亦贱矣。是以之子之远,而俾我疡也。”(《诗集传》)扁石是古代登车时的垫脚石,即如今之马台石。诗以习见的扁石为喻,说明丈夫已经离弃了她,使其身处卑微地位,因而促使心病暴发,充分揭露了负心男子的寡情无义,并表明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今人余冠英先生说:“人踏在卑石上也不能高。诗中女主人公似疑丈夫别有所爱,以扁石喻自己的情敌。比之为扁石,意思是说那也不是什么高枝儿,为什么丈夫要向那里去呢?”(《诗经选译》)这样的解说,亦颇有道理,姑录以备考。


本诗在艺术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博喻多譬。诗以多种多样的比喻,来说明问题。这样就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说服力。例如,诗中八章凡八比。一比菅茅相束为用,喻夫妇应相须为生;二比白云同蒙庇荫,喻夫恩不宜有偏;三比池水普灌良田,喻夫无恩泽于妻;四比供应无釜之炊,喻失宠被弃之苦;五比钟鼓声闻于外,喻废妻众人皆知;六比鹤鹙失所易位,喻弃妇无家可归;七比鸳鸯相爱,喻夫妇反目为仇;八比尊卑异蹈,喻弃妇被黜尤苦。总之,用了这么多的比喻,从各个角度去说明问题,因而诗的内容更加丰富,极富表现力。此外,本诗善于创造意境,着意渲染风景画,使人感到意趣盎然。“英英白云,露彼菅茅”,“滮池北流,浸彼稻田”皆各自成象,宛然是两幅色彩鲜丽的风景图画。“有鹙在梁,有鹤在林”,“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亦是融象为境,有着很强的艺术魅力。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