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烈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烈祖》


祭成汤,铺写酒肴之美,得福之多。
嗟嗟烈祖,(一) 吓吓,功烈的先祖,
有秩斯祜。(二) 福儿大大没法数。
申锡无疆,(三) 福呀一再降下来,
及尔斯所。直到你住的处所。
既载清酤,(四) 已经摆好那清酒,
赉我思成(五)。赐我的福气真不少。
亦有和羹,(六) 有了调和的菜肴,
既戒既平。(七) 既齐备来又美好。
鬷假无言,(八) 到这儿没人乱说话,
时靡有事。更是没人在争吵。
绥我眉寿,(九) 赐给我们大寿考,
黄耈无疆。大寿考呀福无疆。
约軧错衡,(十) 红毂车,花车衡,
八鸾鸧鸧。八只铃儿响丁当。
以假以享,请神呀,敬神呀,
我受命溥将。(十一) 我接受天命大而长。
自天降康,(十二) 上天把福来下降,
丰年穰穰。(十三) 丰年那么多米粮。
来假来飨,(十四) 神光临,神来享,
降福无疆。赐的福呀没法量。
顾予烝尝,我们祭祀神光临,
汤孙之将。(十五) 汤孙奉上那祭品。


注 释
(一)朱熹:“烈祖,汤也。”
(二)郑玄:“祜,福也。”
严粲:“苏氏曰:‘秩秩无穷之福。’”
(三)毛亨:“申,重。”
陈奂:“申训重。重下也。”
朱熹:“尔,主祭之君,盖自歌者指之也。斯所,犹言此处也。”
(四)何楷:“载谓载之于尊。”
毛亨:“酤,酒。”
(五)毛亨:“赉,赐也。”
马瑞辰:“按赉从《传》训赐为是。思为语词。成,犹备也。赉我思成,犹云赐我福也。”
(六)郑玄:“和羹者,五味调,腥熟得节。”
陈奂:“和五味实于铏,谓之铡羹,则和羹为铏羹也。”
(七)马瑞辰:“然以诗承和羹言,戒当训备。《方言》:‘戒,备也。’……济其不及,以泄其过,此诗所云平也。”
(八)马瑞辰:“按《传》以鬷为总之假借,然以经文求之,当从《中庸》引作奏假,训为进至。与汤孙奏假同义。《小尔雅》《说文》并曰:‘奏,进也。’奏、鬷一声之转,故通用。”
(九)陈奂:“绥,安也。眉寿黄耇皆寿征,言安我以无疆之福寿也。”
(十)严粲:“其车以皮缠约其軧,又有文错之衡,其八鸾之声鸧鸧然和。以此格神,以此献神。”
(十一)马瑞辰:“按《楚辞》王注:‘将,长也。’此诗将字,王尚书训长是也。盖言我受天之命溥且长,犹《公刘》篇:‘既溥既长,’以溥长对举也。”
(十二)郑玄:“天于是下平安之福使年丰。”
(十三)朱熹:“穰穰,多也。……而天降以丰年黍稷之多,使得以祭也。”
(十四)陈奂:“来假来享,犹云以假以享也。”
严粲:“以格神,而神来格。以享神,而神来飨。降以无穷之福也。”
(十五)王先谦:“此汤孙亦指主祭之宋公。”

注 音
祜hu户 酤gu姑 赉lai籁 羹geng庚 鬷zong宗 假ge格 耈gou苟 軧di底 鸧qiang枪 穰rang壤

古代文学作品《烈祖》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 可可诗词网

《烈祖》

《烈祖》

《诗经·商颂》篇名。《毛诗序》说:“《烈祖》,祀中宗也。”宋朱熹《诗序辨说》:“详此诗未见其为祀中宗。而末言汤孙,则亦祭成汤之诗耳。《序》但不欲连篇重出,又以中宗商之贤君,不欲遗之耳。”《诗集传》:“此亦祀成汤之乐。”近人吴闿生《诗义会通》:“案朱子之说亦拘,汤为开国之祖,故后世皆可称汤孙,何必祀成汤始用之乎?”今人陈子展《诗经直解》:“《烈祖》与《那篇》相次,疑是汤孙祀烈祖成汤同时所用之乐歌。一用在迎牲之前,故言及乐声;一用在杀牲之后,故言及臭味(清酤、和羹之类)。”该诗是祭成汤之诗。古朴、典雅、凝重,是其艺术特点。


《烈祖》 - 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 诗经辞典 - 可可诗词网

《烈祖》

 嗟嗟烈祖(20),赞叹先祖多荣光,


有秩思祜(21)。齐天洪福不断降。


申锡无疆(22),无穷无尽重重赏,


及尔斯所。恩泽遍及宋封疆。



既载清酤(23),供上清酒祭先祖,


赉我思成(24)。赐我疆土兴宋邦。


亦有和羹,还有调匀美味汤,


既戒既平(25)。五味平正阵阵香。



鬷假无言(26),心中默默暗祷告,


时靡有争。次序井井不争抢。


绥我眉寿,赐我长命寿百年,


黄耇无疆(27)。满头黄发福无疆。



约軧错衡(28),彩绘车衡皮缠毂,


八鸾鸧鸧(29)。 四马八铃响叮𪡀。


以假以享(30),宋君赴庙来致祭,


我受命溥将(31)。受周之命封地广。



自天降康,安定康乐自天降,


丰年穰穰(32)。五谷丰登粮满仓。


来假来飨(33),先祖降临来受飨,


降福无疆。赐我福分大无量。



顾予烝尝,秋冬致祭请赏光,


汤孙之将。宋君奉献情意长。


(采用程俊英译诗)



[注释] ①猗、那:形容乐队美盛的样子。与:通“欤”,叹美词。②鞉(tao)鼓:一种有柄的摇鼓。③简简:谐和、洪大的鼓声。④衎(kan):欢乐。烈祖:功业显赫的祖先,此指成汤。⑤汤孙:成汤的子孙。奏假:进言祷告。假,读作“嘏”,告。⑥绥:遗,赠予。成:指生长、成功的地方。⑦渊渊:鼓声。⑧嘒(hui)嘒:清亮的管乐声。⑨依我磬声:指鼓声、管声随着击磬声而高下疾徐。磬,玉制打击乐器。古乐队以磬声止众乐。⑩於(wu)赫:显赫。於,叹美词。(11)穆穆:和美的样子。(12)庸:通“镛”,大钟。 (yi):盛大。(13)万舞:舞名,即大舞,以干羽舞。 奕:舞态从容的样子。(14)夷怿:喜悦。夷,通“怡”,悦。(15)有作:有所作为。(16)温恭:温文恭敬。(17)恪:恭敬。(18)顾:光顾。烝尝:祭名。冬祭曰烝,秋祭曰尝。(19)将:奉献。(20)嗟嗟:叹词,表示赞美。(21)秩:大。祜:福。(22)申:重复、一再。锡:同“赐”。(23)载:陈、设置。酤(gu):酒。(24)赉(lai):赐。(25)既戒既平:指“和羹”既具备五味,又味道适中。戒,《方言》:“备也。”平,平整、适中。(26)鬷(zong)假:即奏假,祈祷。(27)黄耇(gou):指黄发老人,长寿者之称。(28)约軧(qi):用皮革缠束车毂并涂以红漆。軧,车毂。错:花纹。衡:车辕前的横木。(29)鸾:鸾铃,系在镳上的小铃。鸧(qiang)鸧:鸾铃声。(30)假:通“格”,来到。享:祭献。(31)溥将:广大而长远。(32)穰穰:丰盛、众多。(33)来假来飨:指祖先之神来到庙中享用供品。



[赏析] 《周礼·春官·大司乐》一节记载,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贵族子弟),舞《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这六个舞蹈,历史上称为“六代大舞”,分别歌颂六个传说和历史人物:黄帝、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武王。


春秋时代,吴国的公子季札于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访问鲁国时,曾观看鲁国保存的“周乐”,当看到《韶濩》(即《大濩》)舞表演时,他说:“圣人之弘(宽宏大量)也,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后世解经者认为,这里所说的“惭德”是指“汤放桀”的事件而言。季札看到《大武》舞表演时说:“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比季札稍晚的孔子评论《大武》舞时说:“尽美矣,未尽善也。”大概他认为《大武》的艺术形式是美的,但内容却有“武王伐纣”的情节,宣扬武功,因而不能算是完善的。


《大武》舞包括“六成”,一成即指乐舞的 一段。经学者考证,配合的这六段乐舞的六篇诗歌都分散在《周颂》中,目前能确定下来的有《酌》、《武》、《般》、《赉》和《桓》五篇;对另一篇,学者的意见仍有分歧。


季札观乐事,见于《左传》一书,细节未必完全可信,但可以反映在战国前期成书的《左传》中,已保存着对于《大濩》舞的这种看法。配合《大濩》乐舞的诗歌,是不是也可以在《商颂》中探索出一些踪迹呢? 清代学者孙诒让说:“万舞为大舞,文武兼备,即太师乐《云门大卷》以下六代舞之通名。《夏小正》(《大戴礼记》篇名)之‘万用人学’,谓《大夏》也;《商颂·那》之‘万舞有奕’,谓《大濩》也。”(《周礼正义》卷之二)孙诒让认为,《那》诗中所说的万舞是指《大濩》而言。方玉润也认为,《那》诗所描写的音乐“即《大濩》之声”(《诗经原始》卷十八)。这些见解都是合理的推论。但万舞不一定以六代大舞为限,或者是规模较大的舞蹈的通称。


“濩”字见于商代的甲骨文,和祭祀商汤的活动有关。《大濩》作为商民族歌颂商汤的乐舞专名,不知始于何时,想必有悠久的流传历史。它的音乐、舞蹈和歌词,在流传过程中也必然不断地发生变化。《那》诗是春秋时代商民族后裔宋国公室祭祀商汤时所用的乐歌,它很可能就是当时配合《大濩》舞的歌词。旧本都把这篇诗定为一章,现在我把它分为五章,每章四句,分别押韵(四、五两章韵同),最后剩两句,大概属于“和声”,即歌咏结束或告一段落时增加的朗诵的祝词。第一章说,多么美好啊! 鞉鼓(即摇鼓)都已陈列出来。敲鼓的声音非常洪大,来娱乐先祖之灵。第二章说,商汤的子孙祷告祈福。鼓声而外,又有管乐的声音。第三章说,玉磬也发出清柔的音响,汤孙的事业显赫,祭祀的音乐和美。第四章说,钟声和鼓声互相配合,节奏明朗和谐。万舞的规模是何等盛大! 贵宾看了没有不兴高采烈的。第五章是“乱”。“乱”是乐曲的高潮部分,往往安排在较长乐曲的末尾,并由多种乐器联合演奏。从全诗对音乐的描写看,这一章正是处在这样的位置。它可能是商民族的传统格言,一方面颂扬先祖,一方面用以自勉。它在内容上,是诗歌的一个重点;在音乐上,“洋洋盈耳”,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这种乐曲形式可以给人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最后两句祝词的大意是:“祈求先祖降临,享用供品,这是商汤的子孙奉献的。”祝词可以加强祭祀的神秘气氛和宗教的效果。


《烈祖》也是祭祀商汤的乐歌。旧本都把它定为一章,现在也可以分为五章,最后剩余两句。章句结构和《那》相同,只有第四章末句多一字。诗的最后两句和《那》的最后两句文字也相同。第一章颂扬先祖赐给大福的恩德,并且祈求永远赐福。第二章说,献上清酒,祷告祈福。献上的和羹,具备五味,调和适口。第三章说,默默地祷告,肃穆无声,祈求赐给长寿的福气。第四章说,助祭人都乘坐华丽的马车,在阵阵铃声中到达。我于是迎神祭奠,我承受的天命既重大而又长久。第五章说,上天使人们安康,年年丰收。先祖降临,享用供品,赐给我无限福祉。按照《那》诗的结构,它的第五章是“乱”,那么,《烈祖》的这一章也应当是“乱”。全诗分为五章,另加祝词,各章的大意相当清楚。诗中的“我”字,当指主祭人,即宋国国君,汤孙的代表人。


这两篇诗,如果认为都是配合《大濩》的歌词,它们和《大武》各章表达的方式不同。《大武》各章反映出周武王及其辅臣的一些具体活动,而《那》和《烈祖》只是概括地称道商汤对他的后世子孙的恩德,没有涉及他的事迹,特别是关于“汤放桀”的重大事件没有一点迹象,因而不曾显示出季札所说的“惭德”。这也许是歌词有意在回避,也许是《左传》所记的季札评论有失实之处。《那》着力描写的是奏乐舞蹈的情景,《烈祖》着力描写的是举行典礼的情况,而两诗的主旨则在祈福一事,所以多次表示这种愿望。作品可能出于巫祝等人之手,文风质朴,使用了不少祭祀场合的习惯用语,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通过这两篇诗,我们大致可以了解或想象当时祭祀商汤的场面,以及在乐舞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典礼上所采用的仪式和乐舞中,或许还保存着商民族世代相传的《大濩》舞的影子。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