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源氏物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源氏物语》《源氏物语》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作者:[日本]紫式部 背景搜索 一般认为本书成书于1001年—1008年间,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说法。作者紫式部(约978—约1016),日本平安时代著名女作家,本姓藤原,由于当时妇女地位低下,一般有姓无名。因其父亲和长兄都曾官任式部丞,再加她所作《源氏物语》的女主人公紫姬为世人传颂,所以,被人称做紫式部。她出生中层贵族,曾祖父、祖父、伯父和兄长都是著名歌人,父亲对中国古典文学颇有研究。紫式部自幼随父学汉诗,熟悉先秦以来的中国古代文献和作品,特别对唐代白居易的诗,造诣颇深。她对音乐、佛经也有很深的研究。22岁时家道中落,嫁给一个年近50的地方官藤原宣孝做妾,两年后,丈夫去世,她带着幼子过着孤寂的生活,这种生活处境使她对妇女的命运和不幸遭遇有着切身的感受。 1006年,她被召进宫中,做皇后彰子的侍从女官,为彰子讲解《日本书记》和白居易诗作。和彰子的接触,使她熟悉了宫中生活,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丰子恺翻译的《源氏物语》是较好的译本。 内容精要 古时候,日本的某一朝代有一个桐壶天皇,对一个出身寒微的妃子宠爱有加,这引起了皇后弘徽殿的妒恨。妃子生下一个小皇子,在孩子3岁时,因不堪忍受凌辱和虐待,在忧郁中死去。桐壶帝对小皇子十分疼爱,但考虑到他没有政治靠山,为保全他,先把他降为臣民,赐姓源氏。源氏从小就长得非常俊美,加上他多才多艺,被人们称为“光君”(光源氏的名字由此而来)。 光源氏12岁时就举行了成人仪式,与左大臣的女儿葵姬结为夫妻,但由于葵姬性情冷漠,行为矜持,光源氏并不喜欢她,于是就移情于其他女性。不久,桐壶帝又纳一宫女藤壶为妃,因其长相很像光源氏死去的母亲,光源氏便主动亲近,发生了乱伦关系,藤壶生一男孩,名叫冷泉,长得极像光源氏,使得双方都不安。桐壶天皇并不知道真实情况,就把冷泉立为太子。在这前后,光源氏又追逐了空蝉、轩端荻、夕颜、末摘花、六条妃子等女性。还从一个寺院的老尼处弄到一个年仅10岁、长得很像藤壶的小姑娘紫姬,把她带到隐秘的地方进行精心培养。光源氏的妻子葵姬一直受到冷遇,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最后在忧愤中暴病而死,留下一个儿子夕雾,光源氏把紫姬扶为正妻。他在仕途上也平步青云,官至近卫大将。桐壶帝死后,朱雀帝即位,右大臣从此得势,他们和光源氏以及左大臣一派不共戴天,相互斗争,因此,光源氏的境况就不妙了。恰在这时,他又同右大臣的女儿,服侍朱雀帝的胧月夜发生恋情并被人发现,右大臣和弘徽殿怀恨在心。为了躲避当权者的打击,被迫远离京都到须磨、明石隐居起来。右大臣一派横征暴敛,朝廷内外怨声四起,朱雀帝不顾重病在身,力排众议,召回光源氏收拾残局,不久,冷泉帝即位。早年藤壶为自己做了不伦之事而苦恼,在宫中又时时受到弘徽殿的排挤和打击,于是出家当了尼姑,长年累月的精神折磨,使她忧伤地离开了人间。冷泉帝在服丧期间知道光源氏就是自己的生父,从此,光源氏官运亨通,33岁官至太政大臣,独揽朝政,40岁升为准太上天皇,达到他一生的荣华绝顶时期。在此之前,他为自己营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六条院,把过去结识的有情爱关系的十多位妇女迎入其中,与其同享荣华富贵。但在光源氏一派的内部、光源氏与左大臣的儿子因为冷泉天皇立太子的事产生了新的矛盾,光源氏预感地位不稳,又娶了朱雀帝的女儿三公主,她与紫姬地位相等。紫姬表面平静,内心却无比痛苦,多次请求出家,而光源氏又不同意。光源氏又发现妻子三公主同葵姬的侄子柏木私通,生下一个儿子,名叫薰君,这对他的刺激很大,他所钟爱的紫姬也去世了,光源氏感到人生无常,原来一切不过是一场梦,三公主与柏木私通,正是自己与继母乱伦的报应。三公主在万分悲痛中削发为尼,柏木忧郁而死,他们的孩子薰君在光源氏的抚养下不断成长。 晚年的光源氏无论在情场和官场,都充满了悲哀和绝望,深感前途渺茫,人生可悲,在精神崩溃、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遁入空门,52岁时死去。 书的后10回的主人公是薰君和明石皇后的儿子匂宫。薰君爱上八亲王的大女儿,未能如愿,大女儿病逝后,薰君极为悲痛。他得知八亲王还有个私生女浮舟,相貌跟八亲王死去的大女儿一模一样,就想法把浮舟安顿在宇治山庄内,加以宠爱。不料薰君的朋友白宫是个好色之徒,他被浮舟的美貌所吸引。一次他闯入宇治山庄,装做薰君说话的声音骗开了门,玷污了浮舟,浮舟夹在两个公子之间,充满矛盾和痛苦。最后浮舟投江自杀,被人及时救起,但心灵已经死去的她,看破红尘,落发为尼。薰君得知浮舟的消息后,多次想见浮舟,但都被浮舟拒绝,全书就此结束。 知名篇章 本段文字选自20回“须磨”卷,这一回的内容历来被人们公认为是全书最精彩部分,源氏从花花世界和平步青云的政治生涯中一下子转入暗淡无光的蛮荒之地,悲哀之极。文字细腻哀婉,出色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尤为动人。 ▼《源氏物语》插图 将近黎明,天色尚暗,源氏公子便起身准备出门。其时残月当户,景色清幽,庭中樱花已过盛期,而枝头犹有残红,凄艳可爱。朝雾弥漫,远近模糊,融成一片,这风趣实比秋夜美丽得多。源氏公子靠在屋角的栏杆上,暂时欣赏这般美景。中纳言君大约是要亲来送别,开了边门,坐在门口,源氏公子对她说:“再会之期,想是很难得的了。以前料不到有此世变,因而把随时可以畅聚的年月等闲度过,回想起来实甚可惜!”中纳言君默默不答,只是吞声饮泣。 《源氏物语》插图 老夫人派小公子的乳母宰相君向源氏公子传言:“老身本欲亲自与公子晤谈,只因悲愤之余,心乱如麻,拟待心情稍定,再图相见。岂料公子在天色未晓之时即将离去,殊觉出人意外。这可怜的孩子尚在酣眠,能否待他醒来相送?”源氏公子闻言,泪盈于睫,便吟诗道: “远浦渔夫盐灶上, 烟云可似鸟边山?” 这不像是答诗。他对宰相君说:“破晓的别离,并非都是如此伤心的吧。但今朝的伤心,想必能蒙理解。”宰相君答道:“别离两字,教人听了总是不乐。而今朝的别离,特别令人伤心!”说时声泪俱下,可知异常悲恸。源氏公子便央她向老夫人传言:“小婿亦有种种话语欲向岳母大人面禀,怎奈悲愤填胸,难于启口,此情伏望谅鉴。酣眠之幼儿,倘令见面,反使我依恋不舍,难于遁世,因此只得硬着心肠,匆匆告辞了。” 源氏公子出门之时,众侍女都来窥看。其时月落西山,光辉转明。源氏公子映着月光,愁眉不展,神情异常清艳。即使是虎狼,看见了也会泣下,何况这些侍女都是从小与他亲近的人。她们看到他那优美无比的容貌,心中都异常激动。确实如此。老夫人的答诗云: “烟云不到须磨浦, 从此幽魂远别离!” 哀思越来越多,源氏公子去后,满堂之人尽皆泣不成声。 (选自《源氏物语》,丰子恺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妙语佳句 源氏又说:“无论何种学问,用心钻研起来,便可知道任何才艺都无止境。能够永不自满,锐意进取,实乃难得之事……” 艳阳高升,原野上的朝露很快便了无痕迹。源氏痛感人生如梦,像朝露一般,愈加万念俱灰。 阅读指导 紫式部通过光源氏这个形象,反映了平安时代的社会现实,揭露了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和统治阶级内部的尖锐矛盾。作品一方面写出在光源氏的周围是一个个美丽而柔弱的女子,她们因为爱他而落入不幸的生活中,在叹息和眼泪中度着岁月。作者也写出了光源氏一生被情所困的痛苦处境,最后只好皈依佛门的绝望和无奈。另一方面,作品又表现了光源氏的性爱生活是与政治斗争紧密相联的,在表现尖锐政治斗争时,着重展现了光源氏在政治上从追求到彷徨、从悲观厌世到精神破灭的人生轨迹。以揭示人生就是一大悲剧,人人都逃脱不了衰老病死,人去楼空的结局。 作者还通过光源氏这个形象,表达了她对妇女问题的看法:她认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妇女毫无幸福可言,只能寄希望于男子的“多情”和“博爱”。由此,在作品中,没有把光源氏追逐女色、广纳妻妾看做是劣迹,而是浓墨重彩地把他塑造成一个多情善感,对恋人的情感有始有终的人。特别是他在荣华绝顶时期修筑了六条院,把过去结识的十多个妇女纳入其中,就连家境不好、长相丑陋的末摘花也未抛弃,让她们与自己共度美好时光。这和当时的许多贵族男子喜新厌旧、始乱终弃,随意糟踏女性的行为,则是完全不一样的。没有更合理的婚姻制度出现之前,作为中等贵族出身的紫式部,只能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像光源氏这样的男子身上。 《源氏物语》自发表以来,日本众多学者探讨了它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成就。紫式部在《源氏物语》中进行了独特的心理分析,善于把握人物矛盾的复杂心理,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深入地挖掘他们的矛盾心理,从而揭示出心理矛盾的现实基础。《源氏物语》的心理刻画常与环境描写交织在一起,通过情景交融的景物描写,既展现了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景色,又表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如源氏赴须磨之前拜辞桐壶陵墓的一段,除了抒写光源氏悼念先皇的哀痛之情,还描绘了陵园“云遮月暗”、草繁树密的阴森景象。这种环境气氛与主人公放逐前的苦闷心情十分吻合。 阅读建议 这部作品是日本11世纪初的重要作品,由于时代和社会制度的不同,特别是对源氏的猎艳史,一定要采取批判的态度,摒弃消极的东西,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源氏物语》篇幅十分浩大,登场人物众多,读者朋友可选精彩篇章阅读,如《帚木》《紫儿》《须磨》等。 《源氏物语》《源氏物语》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日本女作家紫式部(978?—1015)的长篇小说。全书54回。前40回写光源氏的一生。光源氏是桐壶帝和他宠爱的更衣所生,因长得俊美无比,光彩照人,世称“光君”。但生母地位低微,又无势力支持,遭到皇后弘徽殿的忌恨和虐待,在皇子3岁时郁悒死去。父皇宠爱小皇子,但顾虑到无外戚倚靠,恐遭到祸患,把他降为臣籍,赐姓源氏。光源氏在皇室贵族的环境中长大,娶左大臣之女葵上为妻,但感情不合,移情于父皇的妃子藤壶,相传美貌的藤壶酷似生母,与之相恋,私通生下一子(即后来的冷泉帝)。这种“乱伦”关系使他们终生不安,后藤壶削发为尼。在这前后,光源氏还追逐了空蝉、轩端狄、夕颜、末摘花、六条妃子、源典侍等女性。他不仅情场得意,官场上也很得势,步步高升。但桐壶帝却位,朱雀帝(弘徽殿所生)登位,右大臣得势,光源氏处于逆境。时光源氏与右大臣的女儿胧月夜的私情披露,因此被迫离京隐居须磨明石,又恋上明石姬。后冷泉帝即位,光源氏政治中兴,辅佐皇上,官至太政大臣,昌盛绝顶,建造富丽堂皇的六条院,迎入以前有过关系的女人,共享荣华。物质生活奢华,但精神世界空虚。他发现后妻与人私通,生下一个名义上的儿子;最为眷念的藤壶和紫上也先后死去,由此痛感人世的虚幻,遁入空门,50多岁郁郁死去。后14回写光源氏名义上的儿子薰君的少年和成年后与周围女性交往的生活。小说通过光源氏一生沉浮和对女性的追逐,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平安贵族生活上的淫乱和政治上的腐败,形象地展示其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光源氏是卷入政治斗争漩涡,经历了坎坷,也享尽了荣华的贵族形象,具有极大的典型意义。作者从外貌、才智、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美化他。他才情横溢、聪明颖悟,具有济世治国之才;在与反对派的斗争中,他能审时度势,能进能退;他相貌英俊、光彩焕发,连见到他的容颜也能延年益寿;和女性交往,他不忘旧情,善始善终;还能体察下情,关心民间疾苦。作者在他身上寄托着自己对贵族代表人物的理想。但作品以巨大的现实主义力量,揭示了光源氏作为贵族阶级代表的腐朽和没落。政治斗争中,他见风使舵、培植亲信、扩大势力,残酷打击对方,老练圆滑;生活上放荡不羁,丝毫不放过任何作践女性的机会,一生由花花公子到花花太岁;精神世界更是颓丧空虚,到后期总有一种人世虚幻的感觉,经常处于绝望当中。作品中形象描写的是他对一生行为的悔恨,对亡故的所爱女性的唁怀,实质上是贵族社会没落的历史趋势的艺术表现。光源氏最后遁入空门、郁郁死去的安排是具有深义的。小说中还刻划了一系列命运多舛的妇女形象。如美貌多情、终生被“乱伦”的罪恶感压迫的藤壶皇后;温雅端丽、精神孤独的紫上;带有村野泼劲又不失端庄娴淑的明石姬;柔中带刚,富于理智的空蝉;红颜薄命、欲死不能的浮舟等,她们都是一夫多妻制的牺牲品。 《源氏物语》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写实长篇小说。小说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描绘了平安时期日本的社会生活:宫中的政治斗争、民间的人民苦难,嫔妃宫女的痛苦、民女巷妇的不幸;人物性格的发展,风土人情的描绘都真实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全篇洋溢着写实精神。作品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小说情节涉及三代四朝,历时近80年。以源氏的经历为经,众多妇女的遭遇为纬,组织众多的场面和庞杂的事件成一个有机整体。小说的总体风格是温婉细腻,柔美纤巧。这种风格体现在小说的主情基调上,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变化,而在日常生活描绘中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也表现在对人物复杂曲折的心理活动描写中,作出缜密细致的刻划;还表现在穿插汉诗和歌的文体,更好地表达了人物情怀,渲染小说气氛,显示出典雅蕴藉的艺术美。 《源氏物语》 长篇小说。紫式部著。一般认为成书于1001—1008年间。共54卷,近100万字。“源氏”是小说前半部的主人公, “物语”意为“讲述”,是日本文学中类似我国“传奇”的一种体裁。前40卷写源氏50余年放荡风流、升沉变迁的一生;第41卷,只有卷名,而无本文,暗示源氏之死;第42至44卷,写源氏死后的一些事;后10卷写源氏之子薰君对女性的追逐和失意的故事。作品以源氏及其岳父左大臣为代表的皇室一派同以弘徽殿女御及其父右大臣为代表的外戚一派之间权力斗争为主线,通过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当时贵族社会政治的腐败、生活的奢侈和一夫多妻制下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贵族阶级的内部矛盾及其必然崩溃的趋势。作品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尤擅挖掘各自的性格特色和复杂心理,如源氏、紫上、夕颜、六条御息所、末摘花、女三宫等,都不愧为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还善于描写环境、渲染气氛,做到情景交融,烘托出凄清怅惋、恻然动人的抒情主调;行文典雅,笔意缠绵,穿插了近800首和歌,富有民族色彩。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但作品美化源氏,过分宣泄感伤情调和佛学思想,因而具有历史局限性。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