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浩歌》 - 唐·李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浩歌》 - 唐·李贺

唐·李贺

南风吹山作平地, 帝遣天吴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 彭祖巫咸几回死。

青毛骢马参差钱, 娇春杨柳含细烟。

筝人劝我金屈卮, 神血未凝身问谁?

不须浪饮丁都护, 世上英雄本无主。

买丝绣作平原君, 有酒唯浇赵州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 卫娘发薄不胜梳。

羞见秋眉换新绿, 二十男儿那刺促!

〔浩歌〕放歌。〔天吴〕水神名。〔彭祖〕传说中的长寿老人,活了八百岁。〔巫咸〕传说中的神巫。〔钱〕指钱样的花纹。〔屈卮(zhi)〕弯柄的酒杯。〔神血未凝〕指青年时期。〔身问谁〕自身依附于谁。〔浪饮〕狂饮。〔丁都护〕南朝乐府曲名。〔卫娘〕汉武帝皇后,以发美著称。〔秋眉〕衰白的眉毛。〔绿〕指乌黑的眉毛。〔刺(qi)促〕拘束。

自古说李贺是诗中鬼才,无非说他用语造句奇幻诡怪。其实他在构思上也有类似特点。如这首诗开头两句,高山化作平地,海水被移开,是说自然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不过作者是借诸形象和雄奇的笔力来写的。第三句极言时间的久长,紧承上文,交待变化巨大的一个因素,但到第四句却忽地写到人生短促:彭祖巫咸那样高寿也不知死过多少回了。这就出人意料。这四句还是利用幻想和神话发出哲理性的议论,到五、六句就一下子写到春游,更是难以预想。从天吴、王母、彭祖、巫咸到青毛泠马、娇春杨柳该有多大距离!下面写游春具有同样的特征。骑着青骢宝马来到春光明媚、杨柳含烟的野外游玩饮宴,美丽的歌女在一旁劝酒,此乐何极!下面大概应该写觥筹交错、颠倒淋漓了吧,可是作者却偏偏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这“神血未凝”的青年,该投谁门下,去做番事业? 回答也似乎非所询问:不要再听着乐曲狂喝滥饮了,世上英雄本来就没有什么主人。平原君是个仁义之人,只能买丝绣他的画像,以酒浇土来奠祭他了。下面忽然又回到头四节的内容,时间飞逝催人老,卫娘浓密的美发转瞬间已稀疏得无法梳理了。实在不愿见到衰白爬上自己浓黑的眉际,二十岁的男子汉何必缩手缩脚!从开头一下子又跨到诗尾。概括起来说,这首诗的这种特点具体表现为思路的大幅度跳跃和陡然的转折,使诗意的新的层次突然壁立于读者面前,挡住了读者追踪作者思路的目光,产生一种莫知高深、路断踪绝的感觉。但如果你登上诗意的峰头,前瞻后顾,你会忽然明白,这正是作者的巧妙之处,在逶迤跃掷之间把你引上了顶峰,作者的思路的踪迹就在意象的峰峦间萦绕,点点不断,这时候你就真正领略到了诗的美妙的意境。

具体地说,这首诗写青年人游春及其感慨,完全可以从第五句起笔,但作者要把自己的观点置于世界观、人生观的高度,使及时作为的思想带上严肃的哲学意味,所以他落笔即写沧桑巨变和人生短促,这应当说是思想深刻的表现。既然如此,自然就提出一个问题,人生苦短,青年人当何以归?作者感慨于时世维艰、贤人高士难以为世所用的事实,以“世上英雄本无主”的愤激之语,表明不屈从于压力,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意愿,从而回答了上面的问题。这种回答还只是一种理性的认识,到底应该怎样做,这就是作者在重复强调了时光易逝的观念后所作的自我激励:不能等待老死床箦,青年人应放开手脚去行动。这样看来,作者的思路虽然曲折,却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了。

作者在仕途阻塞、前景暗淡的情况下游春纵饮,发出人生不得意的感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且作者并没有就此消沉颓唐下去,而是尽可能深刻地了解、认识社会和人生,“世上英雄本无主”是远远超出了时代和阶级的相当清醒的认识。当然“梦醒了无路可以走”(鲁迅谈李贺语)无疑也是他的最大的痛苦。在这痛苦的煎熬中,他奋力挣扎,不甘沉沦,用他的生花妙笔深致婉曲地描摩了自己追求的感情历程,借起伏跌宕的感情激流表达了自己的心曲。读者从中认识了一个不屈的高洁的诗魂,感受到了诗情的激荡,领略了奇幻瑰怪的艺术风光,的确受益非浅。


《浩歌》 - 唐·李贺 - 哲理诗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浩歌》 - 唐·李贺

[唐]李贺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

筝人劝我金屈巵,神血未凝身问谁?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难浇赵州土。

漏催火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

看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

浩歌,即大歌,放声高歌。李贺因避家讳(父亲名李晋肃,晋、进同音),不得应进士考,失去进身之路,也是一位才华出众而命蹇事乖的失意才子,故而抑郁感伤,不能自释。加以当时宦官擅权,藩镇割据,衰败的政局更使他由哀伤进而感到虚无、幻灭。《浩歌》中就集中体现了他的这一感伤。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首四句中,“天吴”为水神,八首人面,八足八尾,背青黄。事见《山海经》。“王母桃花”见于《汉武内传》:“王母仙桃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生实。”《列仙传》中记载了有关彭祖的情况:“彭祖,殷大夫也,姓钱名铿,帝颛顼之孙,陆终氏之子,历夏至殷末八百余岁。”郭璞《巫咸山赋》则云:“巫咸者,实以鸿术为帝尧医,生为上公,死为贵神”,乃古神巫也。这四句是说,自开天辟地以来,山川更变,沧海桑田,已不知经过了几百万年。在这样漫长的岁月里,即使能活到八百年的彭祖、巫咸也不知死去过多少次了,仙且不能永生,何况我们这些凡胎浊物呢?人生在世,一瞬间耳,何能长久!这是以时间的长流反衬,慨叹生命的短促。既然如此,不如及时行乐吧。骢马,又称连钱骢,有深浅铜钱花斑的青白色马,系骏马的一种。金屈巵,酒杯。据《东京梦华录》:“御筵酒盏,皆屈巵如菜碗样,而有把手。”这四句是说,在明媚春光里,骑着好马尽兴游玩,在乐曲声中,开怀畅饮,及时行乐。但是转念想到,精神血脉不能永远凝聚,人是不会长生不老的,他生再世,还能知道自己是谁吧?又返回到年命不久的慨叹。下面四句中,“丁都护”乃刘宋高祖时的勇士丁旿,通武过人,时人云“莫跋扈,付丁旿”。后公主因其夫徐达之死,派他办理丧事,于是又据此有了名为《丁都护》的乐府曲。平原君,赵胜,战国时赵惠文王之弟,任赵相,礼贤下士,有食客数千人。赵州土,指平原君的墓地。这四句是说,虽有丁都护之才而不得舒其志,借酒浇愁又有何用?世上英雄本来就难遇其主。象平原君那样虚己下士的贤主,实在可敬。现在只有买丝线绣成他的画像供奉起来,在他的墓前洒酒凭吊罢了。还能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明主呢?进一步抒发了自己不得知遇,难酬壮志的感慨。最后四句中,“漏”为漏刻,即古之时钟。以铜为器,贮满清水,上为铜龙,口中吐水,蟾蜍在下,张口承之,流入壶中,视其刻度而验时刻。“卫娘”指卫夫人,《诗经》说她“鬓发如云”。刺促,忙碌不安,诗中有碌碌无为之意。这四句是说,看见筵旁的漏刻和倒酒的侍女,不由得更加感伤。漏刻水流不停,时光快如闪电,卫娘鬓发如云,瞬即发薄难梳!秋眉换绿,能新几回?二十岁的男子汉,怎能这样碌碌无为?吐露出自己不甘虚度光华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声。李贺只活到二十七岁,不及常人的一半年寿,但他对人生的感悟之深,却是常人难以追及的。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道出了他的满腹辛酸,满腔悲愤,满肚怨屈,也使我们从中领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世上不少英雄,只有凭借“主子”的扶持提携,才能有所作为,碰不上知遇的明主,除了借酒浇愁,别无它法。而身居高位的当政者,竟然见宝不识宝,空让英雄虚度光阴,也实在糊涂得可以了。可见,位高者未必聪明,位卑者未必平庸,地位的高低尊卑,与才能的优劣多寡,并不总是同步的。李贺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他才富八斗,心比天高却命如纸薄,他苦思进取、不甘沉沦却报国无门!他的失意,是那个时代造成的,他的《浩歌》,是对不平命运的放声悲歌!

李贺的诗,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辞瑰丽。这些特点,在《浩歌》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他把数百万年的时光浓缩入诗,时而观天吴移海,时而赏王母艳桃,时而祭平原贤君,时而见卫娘梳发,想象何其诡奇丰富,结构却又何等精细严密,全诗中用了“红”、“青”、“金”、“玉”、“绿”等词,设色绮丽,绚烂多姿。这些,形成了他特有的奇峭不羁,瑰丽凄恻的艺术风格,一种独特的浪漫主义的诗风。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证之以《浩歌》,此言诚不为过也。


哲理寓言诗词鉴赏《浩歌》 - 唐·李贺 - 可可诗词网

《浩歌》 - 唐·李贺

[唐]李贺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

筝人劝我金屈巵,神血未凝身问谁?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难浇赵州土。

漏催火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

看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

浩歌,即大歌,放声高歌。李贺因避家讳(父亲名李晋肃,晋、进同音),不得应进士考,失去进身之路,也是一位才华出众而命蹇事乖的失意才子,故而抑郁感伤,不能自释。加以当时宦官擅权,藩镇割据,衰败的政局更使他由哀伤进而感到虚无、幻灭。《浩歌》中就集中体现了他的这一感伤。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首四句中,“天吴”为水神,八首人面,八足八尾,背青黄。事见《山海经》。“王母桃花”见于《汉武内传》:“王母仙桃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生实。”《列仙传》中记载了有关彭祖的情况:“彭祖,殷大夫也,姓钱名铿,帝颛顼之孙,陆终氏之子,历夏至殷末八百余岁。”郭璞《巫咸山赋》则云:“巫咸者,实以鸿术为帝尧医,生为上公,死为贵神”,乃古神巫也。这四句是说,自开天辟地以来,山川更变,沧海桑田,已不知经过了几百万年。在这样漫长的岁月里,即使能活到八百年的彭祖、巫咸也不知死去过多少次了,仙且不能永生,何况我们这些凡胎浊物呢?人生在世,一瞬间耳,何能长久!这是以时间的长流反衬,慨叹生命的短促。既然如此,不如及时行乐吧。骢马,又称连钱骢,有深浅铜钱花斑的青白色马,系骏马的一种。金屈巵,酒杯。据《东京梦华录》:“御筵酒盏,皆屈巵如菜碗样,而有把手。”这四句是说,在明媚春光里,骑着好马尽兴游玩,在乐曲声中,开怀畅饮,及时行乐。但是转念想到,精神血脉不能永远凝聚,人是不会长生不老的,他生再世,还能知道自己是谁吧?又返回到年命不久的慨叹。下面四句中,“丁都护”乃刘宋高祖时的勇士丁旿,通武过人,时人云“莫跋扈,付丁旿”。后公主因其夫徐达之死,派他办理丧事,于是又据此有了名为《丁都护》的乐府曲。平原君,赵胜,战国时赵惠文王之弟,任赵相,礼贤下士,有食客数千人。赵州土,指平原君的墓地。这四句是说,虽有丁都护之才而不得舒其志,借酒浇愁又有何用?世上英雄本来就难遇其主。象平原君那样虚己下士的贤主,实在可敬。现在只有买丝线绣成他的画像供奉起来,在他的墓前洒酒凭吊罢了。还能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明主呢?进一步抒发了自己不得知遇,难酬壮志的感慨。最后四句中,“漏”为漏刻,即古之时钟。以铜为器,贮满清水,上为铜龙,口中吐水,蟾蜍在下,张口承之,流入壶中,视其刻度而验时刻。“卫娘”指卫夫人,《诗经》说她“鬓发如云”。刺促,忙碌不安,诗中有碌碌无为之意。这四句是说,看见筵旁的漏刻和倒酒的侍女,不由得更加感伤。漏刻水流不停,时光快如闪电,卫娘鬓发如云,瞬即发薄难梳!秋眉换绿,能新几回?二十岁的男子汉,怎能这样碌碌无为?吐露出自己不甘虚度光华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声。李贺只活到二十七岁,不及常人的一半年寿,但他对人生的感悟之深,却是常人难以追及的。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道出了他的满腹辛酸,满腔悲愤,满肚怨屈,也使我们从中领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世上不少英雄,只有凭借“主子”的扶持提携,才能有所作为,碰不上知遇的明主,除了借酒浇愁,别无它法。而身居高位的当政者,竟然见宝不识宝,空让英雄虚度光阴,也实在糊涂得可以了。可见,位高者未必聪明,位卑者未必平庸,地位的高低尊卑,与才能的优劣多寡,并不总是同步的。李贺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他才富八斗,心比天高却命如纸薄,他苦思进取、不甘沉沦却报国无门!他的失意,是那个时代造成的,他的《浩歌》,是对不平命运的放声悲歌!

李贺的诗,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辞瑰丽。这些特点,在《浩歌》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他把数百万年的时光浓缩入诗,时而观天吴移海,时而赏王母艳桃,时而祭平原贤君,时而见卫娘梳发,想象何其诡奇丰富,结构却又何等精细严密,全诗中用了“红”、“青”、“金”、“玉”、“绿”等词,设色绮丽,绚烂多姿。这些,形成了他特有的奇峭不羁,瑰丽凄恻的艺术风格,一种独特的浪漫主义的诗风。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证之以《浩歌》,此言诚不为过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