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江上渔者》 - 宋·范仲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江上渔者》 - 宋·范仲淹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这是一首语言通俗,对比鲜明,含义丰富、深刻的小诗。诗人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一部分人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另一部分人却出生入死,历尽艰辛,从事着艰苦的劳动。表现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同情。 诗中没有空讲道理,而是从具体描写入手,让事实来说话:江面上乘着船只来来往往的豪富巨商、公子王孙,只知道鲈鱼鲜美可口,却不知道鲈鱼如何捕捞得来。请你放眼看一看吧,那小得象一片树叶似的渔舟,在狂风恶浪中颠簸、飘摇,时隐时现,它一会被埋进波谷,一会儿又被推上浪尖,打渔的人们随时都有葬身江底的危险。但是,他们所创造的社会财富自己却不能享用,不狩不猎,不稼不穑的人却衣锦食肉,高高在上。诗人就是这样通过对渔家生活的描绘,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的不平。 短诗要含蓄蕴藉,才能耐人咀嚼,好的诗大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所表达的思想不须诗人点破,读者自能体会出来。社会生活是丰富多采的,重大的事件可能包容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一个生活片断,一个不被人们注意的小小的生活场景,也可能蕴含着某种深远的意义。这就要求诗人以自己敏锐的目光,捕捉生活中最耐人寻味的生活片断和场景,通过对它们的再现和描绘来揭示生活的底蕴。“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只用一个生活小镜头,就写尽了渔家的艰辛和所冒的生死风险,唤起了读者对劳苦人民的同情。 《江上渔者》 - 宋·范仲淹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千古流传。他所作的这首《江上渔者》正反映了他同情、赞美劳动者的思想,所以脍炙人口。这首诗除了表现对渔民疾苦的同情、对其勇敢精神的歌颂外,还具有耐人寻味的哲理性。它使人懂得:美好的成果是经过艰苦劳动得来的。我们对任何事物,都必须全面地看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这两句写岸边的情景。因为鲈鱼美味可口,凡在长江两岸来来往往的人,都十分喜爱品尝鲈鱼。当春暖花开之日,在江边来来往往的人是非常多的,对鲈鱼的需求量也十分大。由此可见鲈鱼味美,却不易得。这样也就自然地引起后面两句诗来。这两句中一个“但”字,写出了人们对鲈鱼的偏爱,只知道喜爱鲈鱼的美味,却不知其来之不易。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两句写渔民在江中打渔的情景。诗人将镜头转向江面,让读者看到一幅渔者在惊涛骇浪中打鱼的画面。诗中用一片落叶来形容打渔船之小,这就与江上的风波形成鲜明对比。一叶扁舟,时时被巨浪吞没,更见其危险。只知喜爱品尝鲈鱼美味的人,往往是不会联想到打鱼人的艰辛的。故而诗人特意提请他们观看那出生入死的场面。 这首诗说明了一般人只看到事物的一面,而未必看到另一面。诗中要“君看”,则是看到事物的前因后果。这不由人联想到现代作家冰心的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繁星·五十五》) 范仲淹的诗,风格豪放,朴实明健。这首诗“言近而旨远,词浅而意深”,做到“寓华于朴”、“寓绚于素”,用“平凡浅近的语言,勾画了动人的场面,表达了深刻的道理。袁枚说“诗宜朴不宜巧,然必大巧之朴”(《随园诗话》),这首诗正做到了这一点。 《江上渔者》 - 宋·范仲淹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千古流传。他所作的这首《江上渔者》正反映了他同情、赞美劳动者的思想,所以脍炙人口。这首诗除了表现对渔民疾苦的同情、对其勇敢精神的歌颂外,还具有耐人寻味的哲理性。它使人懂得:美好的成果是经过艰苦劳动得来的。我们对任何事物,都必须全面地看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这两句写岸边的情景。因为鲈鱼美味可口,凡在长江两岸来来往往的人,都十分喜爱品尝鲈鱼。当春暖花开之日,在江边来来往往的人是非常多的,对鲈鱼的需求量也十分大。由此可见鲈鱼味美,却不易得。这样也就自然地引起后面两句诗来。这两句中一个“但”字,写出了人们对鲈鱼的偏爱,只知道喜爱鲈鱼的美味,却不知其来之不易。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两句写渔民在江中打渔的情景。诗人将镜头转向江面,让读者看到一幅渔者在惊涛骇浪中打鱼的画面。诗中用一片落叶来形容打渔船之小,这就与江上的风波形成鲜明对比。一叶扁舟,时时被巨浪吞没,更见其危险。只知喜爱品尝鲈鱼美味的人,往往是不会联想到打鱼人的艰辛的。故而诗人特意提请他们观看那出生入死的场面。 这首诗说明了一般人只看到事物的一面,而未必看到另一面。诗中要“君看”,则是看到事物的前因后果。这不由人联想到现代作家冰心的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繁星·五十五》) 范仲淹的诗,风格豪放,朴实明健。这首诗“言近而旨远,词浅而意深”,做到“寓华于朴”、“寓绚于素”,用“平凡浅近的语言,勾画了动人的场面,表达了深刻的道理。袁枚说“诗宜朴不宜巧,然必大巧之朴”(《随园诗话》),这首诗正做到了这一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