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汉宫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汉宫秋》

《汉宫秋》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元曲四大家之一。有杂剧13种,今存7种,而以《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简称《汉宫秋》)影响最大。关汉卿有《汉元帝哭昭君》杂剧(今佚),从剧名看,马剧当是与关剧题材相同且内容相似的作品。《汉宫秋》虽取材于西汉昭君出塞和亲的历史,但不受其拘挛,而是结合元代民族压迫比较严酷的现实,对这一题材进行了再创造,因此情节变动较大。全剧情节是:毛延寿在为汉元帝选宫女时向王昭君索贿不得,便在她画像上点了些“破绽”,使她被打入冷宫。后元帝偶然得见昭君,两情相好。毛延寿畏罪逃入匈奴,挑动呼韩邪单于率兵强索昭君。元帝见文臣武将束手无策,只得将昭君送给匈奴和亲。而昭君在汉番交界处投江而死。匈奴绑送毛延寿,复与汉朝通好。剧本第四折(最后一折)写昭君离宫后元帝在汉宫秋夜思念昭君入梦,醒后听到孤雁哀鸣,故取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剧本的主角是汉元帝,作品通过他对文武大臣的谴责和自我叹息来剖析这一事件。作者对元帝即同情又批判。剧中元帝斥责群臣:“你们干请了皇家俸,着甚的分破帝王忧?”“我做了别虞姬楚霸王,全不见守玉关征西将”。“枉养着那边庭上铁衣郎”。联系当时现实,这正是对金宋亡国之臣的批判。全剧文词华美,抒情意味浓厚,最著名的是元帝送别昭君后唱的几支曲子〔七弟兄〕、〔梅花酒〕、〔收江南〕。“不思量,除是铁心肠!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催人泪下。马致远擅悲剧性抒情,情调凄凉、悲愤,曲词典雅清丽,功力很深。这在《汉宫秋》中得到集中体现。明清戏曲中同题材作品甚多,都不同程度地受该剧的影响,但总的成就都不如《汉宫秋》。其中明代陈与郊的杂剧《昭君出塞》(仅一折)是较好作品,至今仍在各地舞台上演出。今人郭沫若和曹禺有同名话剧《王昭君》,郭剧对元帝和毛延寿的揭露批判不遗余力,曹剧则力图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再现历史,表现民族友好的主题。

《汉宫秋》有《元曲选》万历博古堂刻本,《古杂剧》万历顾曲斋刻本等。解放后,顾肇仓选注的《元人杂剧选》收入该剧。


古代文学作品《汉宫秋》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 可可诗词网

《汉宫秋》

《汉宫秋》

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杂剧剧本。元马致远著。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说:“向见元人《汉宫秋》剧,觉染指一脔,犹有余味。”清焦循《剧说》说:“王昭君事,见《汉书》。《西京杂记》有诛画工事。元、明以来,作昭君杂剧者有四家。马东篱《汉宫秋》一剧,可称绝调。臧晋叔《元曲选》取为第一,良非虚美。”清梁廷楠《曲话》说:“《汉宫秋》[混江龙]……,写景,写情,当行出色,元曲中第一义也。中有可议者:尚书劝元帝以昭君和番,驾唱云:‘怎下得教他环佩影摇青冢月,琵琶声断黑江秋?”明妃死于北漠,其葬地生草,后人因以‘青冢’名之。未出塞时,安得有此二字?且其第三折昭君跳死黑龙江,番王明云:‘就葬此江边,号为‘青冢’者。’此白又与曲自相矛盾矣。”近人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说:“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如《汉宫秋》、《梧桐雨》、《西蜀梦》、《火烧介子推》、《张千替杀妻》等,初无所谓先离后合,始困终亨之事也。”又说:此剧第三折[梅花酒]、[收江南]、[鸳鸯煞]数曲,“真所谓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者。第一期之元剧,虽浅深大小不同,而莫不有此意境也。”王国维《录曲余谈》说:“余于元剧中得三大杰作焉。马致远之《汉宫秋》,白仁甫之《梧桐雨》,郑德辉之《倩女离魂》是也。马之雄劲,白之悲壮,郑之幽艳,可谓千古绝品。今置元人一代文学于天平之左,而置此二剧于其右,恐衡将右倚矣。”近人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说“东篱则以清俊开宗,《汉宫孤雁》,臧晋叔以为元剧之冠,论其风格,卓尔大家。”日本青木正儿《元人杂剧概说》说:“此剧第四折的意匠,我觉得好象与《梧桐雨》有密切的关系。即第四折王昭君在塞外投黑龙江而死以后,元帝在秋夜中思念着昭君,不觉困倦入寐,接着就在梦中看见昭君归来而醒;他那思念之情,越发厉害,听到孤雁的鸣声,不禁咒骂起来。这一情节,完全和《悟桐雨》同一情趣:彼为秋夜,此亦秋夜;彼梦杨贵妃,此梦王昭君;彼诅咒落在梧桐上的雨声,此诅咒雁声。据说白仁甫在元一统后曾优游诗酒,马致远也在元一统后曾宦游江浙行省;两人虽然约略为同时大,作品的先后,不容易确定,但是恐怕总有一方面是模仿的吧。而这两种戏曲的收场法,是元曲中不见他例的有力的作品。神韵缥缈,洵为妙绝。”此剧主要通过汉元帝和王昭君的爱情及离别怨恨之情的抒写,反映了元代民族压迫下广大人民的不幸和悲哀,热情地歌颂了王昭君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和决不受辱的民族气节,愤怒地鞭挞了卖国投敌的汉奸毛延寿和贪生怕死的文武大臣,表现了作者的民族意识。但作品对汉元帝同情过多,而缺乏深刻的批判。作者善于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刻划典型环境中典型的人物心理。作品曲辞意境优美,富于音乐感,很具有感染力。


《汉宫秋》 - 中外文学著作 - 可可诗词网

《汉宫秋》

 杂剧。马致远作。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奸臣毛延寿怂恿汉元帝选天下美女以充后宫,王昭君之父不肯行贿,毛延寿画像时故意给王昭君像画上破绽,使其落入冷宫。一天夜里,元帝在居宫听到琵琶声而和王昭君相遇而相爱,王昭君得以揭穿毛延寿的奸谋,毛逃入番邦,献上画像,番王遂指名索取王昭君,元帝惧怕番兵之威,不得不忍痛割爱,王昭君大义凛然,愿以自己的青春解救国家危难,走到国界处投河而死,番王为之感动,献出毛延寿,与汉和好。夜深人静,元帝思念心切,梦见王昭君归来,忽然一声雁鸣,惊破残梦,只见萧萧落叶,灯暗长门。作者借历史题材,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现实,成功地塑造了王昭君这个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的坚贞妇女形象。作者不拘于史实,将元帝的爱情和王晤君的爱国交融在一起,结构紧凑,特别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突现人物性格,语言俊美。近人王国维说: “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出其口。”

《汉宫秋》 - 二十六史 - 可可诗词网

《汉宫秋》

 元杂剧作品。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马致远作。马致远根据民间广为流传的汉代昭君出塞故事,将之改编成剧作品,把戏剧主题建立在番强汉弱的民族矛盾基础上,表现了王昭君忧国忧民的精神和崇高的气节,抨击了汉朝廷的腐败。作品暗寓对宋、金亡国君臣的批判,曲折地反映了元初的民族情绪。该剧自19世纪起,先后有德、法、英、日译文流传国外。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7: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