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欧也妮·葛朗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作者:[法]巴尔扎克

类型:小说



背景搜索

本书成书于1833年。作者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是法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负债累累,但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停止创作,给后人留下了包括90多部小说的皇皇巨著《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最为优秀的作品之一。据说,这部小说是巴尔扎克与后来成为他妻子的俄国贵妇韩斯卡夫人热恋时的产物。小说初稿曾寄往遥远的俄罗斯,中途未曾遗失真是万幸。巴尔扎克本人也很珍爱这部小说,称它为“最出色的画稿之一”。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傅雷翻译的《欧也妮·葛朗台》是较好的译本。

内容精要

故事发生在法国西部的索漠城。在一所古老而荒凉的住宅里,住着该城首富葛朗台。他是一个拥有百万家产的暴发户,其发家历史尽人皆知。他原来是个箍桶匠,娶了一个有钱的木材商的女儿为妻。后来他四处钻营赚了大钱,做过市长,并继承了几笔遗产,于是一跃而成为首富。但富裕的葛朗台却是一个极其吝啬的人,他本人粗茶淡饭,严格控制家庭开支,妻子、女儿备受折磨。他家里的设备也十分简陋,陌生人绝不会想到这里的主人会是一个百万富翁。

索漠城里的人都知道葛朗台有钱,并对此羡慕不已。不少人还知道,如果葛朗台过世,他的女儿欧也妮便是惟一的继承人。城里的银行家台·格拉桑看中了葛朗台的财产,想娶欧也妮做他的儿媳妇;克罗旭兄弟——公证人和神甫——也想要欧也妮嫁给他们的侄儿——索漠初级裁判所的所长。这两家人为争夺葛朗台的财产展开了尖锐的斗争。有一天,适逢欧也妮的生日,他们都赶往葛朗台的家里。傍晚时分,欧也妮的堂弟查理突然从巴黎赶来了。查理带给葛朗台一封信,葛朗台拆开一看却是一封遗书。原来,查理的父亲被骗破产,并打算自杀,让葛朗台照顾他儿子的前程。对这一切查理并不知情。葛朗台在看了他弟弟的绝命书后,不动声色,第二天午饭后才把消息告诉查理,查理悲痛万分。欧也妮本已被查理的外表和谈吐所吸引,此刻在怜悯他的同时,心中的爱意也愈加深厚了。

葛朗台知道查理只是一个生活负担,决定打发他走。他借口分不开身,托银行家格拉桑到巴黎替他处理查理父亲的遗产,又让查理签署了一份放弃继承父亲遗产的声明书,然后打发他到印度去。为了资助查理,欧也妮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积蓄6000法郎,查理也回赠给她一个家传的镀金梳妆箱,两人私订了终身。得知女儿把全部的积蓄给了查理,葛朗台气急败坏,他把欧也妮关起来,只供给冷水和面包。葛朗台铁石心肠,谁来讲情他都不理,结果把妻子也吓病了。后来,出于利益考虑,他才把欧也妮放了出来。



不久,欧也妮的母亲去世了。葛朗台担心女儿会分走他的财产,便哄骗她在放弃遗产声明书上签了字。这样,葛朗台在安稳的日子里过去了很多年。到82岁那年,葛朗台患了疯瘫症,不得不让女儿参与田产的管理。他在轮椅上指挥女儿把一袋袋金币藏好,然后自己把储藏室的钥匙贴身放着,不时用手抚摸。临死前,他让女儿把金币堆在桌上,用贪婪的目光久久盯视。作临终法事时,他还想把神甫镀金的十字架抓到自己的手里,由于用力过猛,终于一命呜呼。葛朗台死后,欧也妮继承了全部家产,但是她很寂寞,常常深情地抚摸查理送给她的梳妆箱,切盼查理早日归来。

但远在印度的查理早已把欧也妮忘得一干二净。他在印度靠买卖人口等手段发了大财,变得心狠手辣,和葛朗台一样吝啬,还和各种肤色的女人鬼混。回国后,为了取得贵族头衔,他背弃了欧也妮的爱情,预备和一位奇丑无比的侯爵女儿结婚。欧也妮痛苦地忍受了这一切,并代为还清查理父亲生前欠下的大笔债务,以成全查理的婚事。最后欧也妮做了克罗旭所长名义上的妻子,可是不久这位名义上的丈夫也死了。欧也妮成了寡妇,幽居独处,过着简朴的日子。她在“圣洁的宗教思想”照耀下做了不少善事,此外便是静静地等待死亡,希望自己在天国里可以得到人世间没有得到的快乐。

知名篇章

以下选自第5章《家庭的苦难》。葛朗台老头欲抢夺查理送给欧也妮的精美的梳妆箱,贪婪相尽显无遗。

终于他主意拿定了,晚饭时分回到索漠,决意向欧也妮屈服,巴结她,诱哄她,以便到死都能保持家长的威风,抓着几百万家财的大权,直到咽最后一口气为止。老头儿无意中身边带着百宝钥匙,便自己开了大门,轻手蹑脚地上楼到妻子房里,那时欧也妮正捧了那口精美的梳妆箱放在母亲床上。趁葛朗台不在家,母女俩很高兴的在查理母亲的肖像上咂摸一下查理的面貌。

“这明明是他的额角,他的嘴!”老头儿开门进去,欧也妮正这么说着。

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

“上帝呀,救救我们!”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什么东西?”他拿着宝匣往窗前走去。“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

欧也妮四肢发抖。老头儿接着说:

“不是吗,这是查理的东西?”

“是的,父亲,不是我的。这匣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寄存的东西。”

“咄,咄,咄,咄!他拿了你的家私,正应该补偿你。”

“父亲……”

好家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块金板下来,先把匣子往椅上一放。欧也妮扑过去想抢回;可是箍桶匠的眼睛老盯着女儿跟梳妆匣,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她便倒在母亲床上。

……

(选自《欧也妮·葛朗台》,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妙语佳句

她的线条,面部的轮廓,从没有为了快乐的表情而有所改变,而显得疲倦,仿佛平静的湖边,水天相接处那些柔和的线条。

她抓着她的幸福,犹如游泳的人抓着一根杨柳枝条想上岸休息。

谄媚从来不会出自伟大的心灵,而是小人伎俩,他们卑躬屈膝,把自己尽量的缩小,以便钻进他们趋附的人物的生活核心。

阅读指导

《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卷帙浩繁的小说中最优秀的小说之一。这部作品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吝啬鬼形象——葛朗台老头。这样一个虚构的形象,对这部小说的读者而言或许比真人还要真实,一提起他,我们在头脑中就会像过电影一样不自觉地想起有关他的种种情景。

小说选取了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表现葛朗台的悭吝性格。通过这样一些细节,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被金钱所异化的人。对葛朗台来说,金钱高于一切,“没有钱,什么都完了”,“看到金子、占有金子,成了他的嗜癖”,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是叫女儿料理好一切,到阴间去向他交账。这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嗜钱如命的典型。

然而,单纯地塑造这样一个被拜金主义所渗透的吝啬鬼形象,并不是巴尔扎克的最终目的。拜金主义只是一个现象,巴尔扎克更为关注的乃是这样一种现象背后的人生悲剧。葛朗台本身固然就是一个人的悲剧,这个人在金钱的异化下已经变成了一个非人,但更大的牺牲者却是他的女儿欧也妮。这或许就是小说以她的名字而不是以其父亲的名字作为标题的原因所在。欧也妮纯真善良,对人充满温情,对上帝心怀崇敬,这样一个美好形象的人生悲剧能打动我们的心灵。而当我们追究其悲剧的根源时,我们便自然而然地透视到了拜金主义的罪恶,领悟到了巴尔扎克掩藏在其独具一格的现实主义手法之下的愤怒与同情。

《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小说创作的一次飞跃。这部小说在人物塑造、环境描写、故事叙述等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此外,作品结构紧凑,步步深入,一气呵成,各线索之间互相联系,显得跌宕有致。行文如滚滚洪流,直泻而下,笔势酣畅,具有浓烈的抒情意味。这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它震撼着每一位读者,在法兰西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

阅读建议

以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是巴尔扎克最擅长的艺术手法,在阅读过程中应留心巴尔扎克对这一手法的高超运用。

《欧也妮·葛朗台》 - 外国文学名著 - 可可诗词网

《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1799—1850)的长篇小说。葛朗台原是个普通的箍桶匠,大革命时混迹政界,投机钻营而起家。复辟时期他又利用重利盘剥,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和坑害同行等手段来控制市场,扩大自己的财富。加上他先后得到丈母、外婆及妻子外公的三笔巨额遗产,便一跃而为索漠地区拥有1700百万法郎的首富。但他贪财成癖,爱钱如命,眼看兄弟破产自杀而不救。接着他又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还断送了女儿的青春。他对女儿的最后一句遗言是:“把一切照顾好,到那边来向我交帐”。他告别人世的最后一个动作是:在神甫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还想把镀金的十字架抓在手里。

葛朗台是19世纪法国资本积累时期暴发户的代表。他外表粗俗,性格随和;但内心狡诈,冷酷无情。贪婪是他的基本性格特征。他靠掠夺手段,搞投机买卖,以惊人的速度积敛钱财,从一个箍桶匠摇身一变为索漠地区的巨富和权力的象征。观赏积攒的黄金,成为他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和幸福。吝啬是他另一显著的性格特征。他有上千万的财富,却吝啬得出奇,寒酸得难言,对妻子、儿女,以及对自己都刻薄得无法容忍。他还伪装穷困来掩盖富有,以蒙骗竞争者,拒绝求援者,压榨劳动者。总之,他一辈子是眼睛盯着钱,所作所为也都是为了占有金钱。葛朗台就是这样一个拜金狂的形象,吝啬鬼的典型。欧也妮是作者在这部小说中精心刻划的正面人物。她的性格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少女时期的欧也妮温柔端庄,羞涩胆怯,在葛朗台家长专制的威严下,常年和好心的母亲深居简出,安份地过着寒伧的生活。同查理相识后,由于葛朗台对查理父亲破产的见死不救和对她爱情的压抑,她的反抗意志便与日俱增,终于大胆地将私蓄送给自己相爱的人,表现了她珍重感情和济人危难的高贵品质。葛朗台死后,她当上了女主人,经济地位的变化使她继承了父亲的衣缽,终日忙于积聚钱财;而查理的遗弃,又使她维系生存的爱情支柱坍塌了。她虽然富有,但精神是寂寞而空虚的。最后,这个金钱关系的牺牲品,只好在痛苦中求助于宗教的解脱。小说以葛朗台的血腥掠夺和欧也妮的爱情悲剧为中心事件,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罪恶的发迹史,尖锐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塑造典型环境反映时代特征是小说最出色的表现技巧。它从索漠的格局写起,着重描述资本主义的风气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展现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接着由“葛朗台府上”写到葛朗台的发迹史、查理的海外掠夺,欧也妮的婚事,以及银行家和公证人之间的明争暗斗,以突出金钱成为“崇拜的偶像”和“万能的上帝”的时代特征。富有表现力的经济细节描写,也是小说的显著特色。其中对葛朗台通过贿赂买下最好的房产,利用职权侵吞上等良田等,详细地开列了帐目。对葛朗台和查理增殖资本的过程和数额,都一一列举了出来。甚至连葛朗台对女仆拿依的榨取也算得清清楚楚。这就透露了当时新旧阶级经济力量消长的信息,准确而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发展趋势。小说还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和简洁的心理描写,起到了增强作品艺术效果的作用。

《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

长篇小说,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著。小说以吝啬鬼葛朗台的家庭生活和剥削活动为主线,以欧也妮的婚姻为中心事件,层层描绘了各种场景,深刻反映了资产阶级残酷的发家史和人与人之间丑恶的金钱关系。
葛朗台老头本是一个箍桶匠。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年代,他凭着机敏狡诈,投机倒把,囤积居奇,成为当地拥有1700万法郎的大富翁,可他视金钱如性命,竟眼看兄弟破产自杀而不救,并逼走侄儿查理。欧也妮爱着查理,将私房钱偷偷送给查理,葛朗台发现后,大发雷霆,囚禁了女儿,折磨死了妻子,最后自己眼睁睁看着万贯家财死去。查理在海外靠偷税走私、贩卖人口等手段发了大财,为了一个贵族头衔和侯爵的女儿订了婚,抛弃了等待他八年的欧也妮。为了欧也妮的财产,人们展开着对她的追逐。渴望着人间温情的欧也妮与一个她不爱的老头做了挂名夫妻,三年后,丈夫死去,她独自在冰冷的人间过着凄苦的生活。
葛朗台的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他已成为世界文学中不朽的艺术形象,成为一切吝啬鬼的代称。查理则体现了资产阶级暴发户虚伪、狠毒、荒淫无耻的特征。欧也妮是令人同情的悲剧人物。作品通过这些典型人物的描述,入木三分地剖析了法国的资产阶级社会。该作品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一部,它突出地反映了作家在艺术上的造诣,尤其是他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在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及情节安排上也独具匠心,所以,此作被作者自称为“最出色的画稿之一”。

☚ 高老头   基度山伯爵 ☛
0000278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