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桑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桑柔》

 菀彼桑柔,柔嫩桑叶多茂盛,


其下侯旬。树下一片好凉荫。


捋采其刘,叶儿采尽枝条稀,


瘼此下民。晒苦树下藏身人。


不殄心忧,不绝忧愁袭心头,


仓兄填兮。丧亡祸乱久酿成。


倬彼昊天,天哪光明又广大,


宁不我矜! 怎不哀怜我人民!



四牡骙骙,强壮四马驾车行,


旐有翩。 旌旗飘飘奔不停。


乱生不夷,祸乱发生不太平,


靡国不泯(11)。无国不乱能安宁。


民靡有黎(12),百姓死亡无少壮,


具祸以烬(13)。俱遭兵火成灰烬。


於乎有哀,呜呼长叹心悲痛,


国步斯频(14)! 国运危急势将倾!



国步蔑资(15),国运艰难资财尽,


天不我将(16)。天不救助我人民。


靡所止疑(17),没有地方可安身,


云徂何往。要走不知往哪行。


君子实维(18): 君子扪心问一问:


秉心无竞(19)? 没有争权夺利心?


谁生厉阶(20),是谁挑起这祸端,


至今为梗(21)! 至今作梗危害人!



忧心慇慇(22),忧心忡忡好悲伤,


念我土宇。忧我国土念故乡。


我生不辰,我生没逢好时候,


逢天怒(23)。 正遇老天怒火旺。


自西徂东,从那西头到东头,


靡所定处。没有安身好地方。


多我觏痻(24),我遭灾难实在多,


孔棘我圉(25)。十分紧急我边疆。



为谋为毖(26),国事善谋又谨慎,


乱况斯削。祸乱状况会减轻。


告尔忧恤,劝你尽力忧国事,


诲尔序爵(27)。教你合理任群臣。


谁能执热(28),谁要解除那炎热,


逝不以濯(29)? 能不用水洗得勤?


其何能淑,国事果真办不好,


载胥及溺(30)。全都落水丢性命。



如彼溯风,好比逆着大风走,


亦孔之(31)。 呼吸非常不顺畅。


民有肃心(32),人民本有进取心,


荓云不逮(33)。 使他有力用不上。


好是稼穑,爱占这些农作物,


力民代食(34)。百姓劳力你坐享。


稼穑维宝,本来庄稼是个宝,


代食维好(35)。不劳而获心儿贪。



天降丧乱,丧亡祸乱天上降,


灭我立王。意在灭我所立王。


降此蟊贼(36),降下这些蟊与贼,


稼墙卒痒(37)。庄稼全部糟蹋光。


哀恫中国(38),真可哀痛我中国,


具赘卒荒(39)。连绵大地尽饥荒。


靡有旅力(40),可怜无力能回天,


以念穹苍。(41) 只有祈祷求上苍。



维此惠君(42),顺从民心贤君王,


民人所瞻。人民对他也景仰。


秉心宣犹(43),治国有道心明了,


考慎其相。慎重考察选国相。


维彼不顺,君王违理不顺民,


自独俾臧。偏说所用都善良。


自有肺肠,别有一副怪心肠,


俾民卒狂。使民迷惑使民狂。



瞻彼中林,看那山野树林中,


牲甡其鹿(44)。众多鹿儿聚成群。


朋友已谮(45),朋友之间相欺骗,


不胥以穀(46)。不以善意相亲近。


人亦有言: 人们有话这样说:


“进退维谷。” “进退两难无途径。”



维此圣人,明哲之人有眼力,


瞻言百里(47)。目光远大望百里。


维彼愚人,那些蠢人无眼光,


覆狂以喜。反而狂妄自得意。


匪言不能(48),并非哑巴不能说,


胡斯畏忌? 为何害怕多顾忌?



维此良人,这些心地善良人,


弗求弗迪(49)。不去贪求不钻营。


维彼忍心,那些生性残忍者,


是顾是复。反复无常不讲理。


民之贪乱,百姓因此心思乱,


宁为荼毒(50)。宁遭残害头不低。



大风有隧(51),大风呼呼刮得急,


有空大谷。山中大谷皆空空。


维此良人,这些心地善良人,


作为式穀(52)。多行好事人称颂。


维彼不顺,那些倒行逆施者,


征以中垢(53)。行行陷入污泥中。



大风有隧,大风呼呼刮得急,


贪人败类。贪利小人是败类。


听言则对(54),顺耳的话就答理,


诵言如醉(55)。一听劝谏就装醉。


匪用其良,不是采用忠良言,


覆俾我悖。反而说我行逆悖。



嗟尔朋友,叫声朋友听我说,


予岂不知而作(56)。我岂不知你所行。


如彼飞虫(57),好像那些高飞鸟,


时亦弋获。有时也被射手擒。


既之阴女(58),早已掌握你底细,


反予来赫(59)。如今反来恐吓人。



民之罔极(60),民心所以无定准,


职凉善背(61)。只因信那善骗人


为民不利,你做危害人民事,


如云不克。好像惟恐做不成。


民之回遹,人民要走邪僻路,


职竞用力。因用暴力来执政。



民之未戾(62),民心未能得安定,


职盗为寇(63)。只因盗臣相侵夺。


凉曰不可(64),说你不能行贪虐,


覆背善詈(65)。反而背后大骂我。


虽曰匪予(66),虽然我身遭诽谤,


既作尔歌。终究为你把诗作。



[注释] ①菀:茂盛的样子。桑柔:即柔桑。②侯:维,是。旬:树荫均布。③刘:剥落稀疏,指桑树被捋采后叶尽枝疏。④殄(tian):断绝。⑤仓兄:同“怆怳”,凄凉纷乱的样子。填:久 ⑥倬(zhuo):大而明的样子。⑦宁:何。不我矜:不矜我的倒文。矜,怜。⑧骙骙:马强壮的样子。 ⑨旐:画有鹰隼龟蛇的旗子。 ⑩夷:平。(11)泯:乱。(12)黎:黑首。(13)具:通“俱”。(14)国步:国运。频:危急。(15)蔑:无。(16)将:助。(17)疑:通“凝”,定。(18)维:通“惟”,想。(19)秉心:存心。无竞:无争。(20)厉阶:祸端。(21)梗:灾害。(22)慇慇:忧伤的样子。(23)(dan):大。(24)觏:同“遘”,遇见。痻(min):病,灾难。(25)孔:甚。棘:通“急”。圉(yu):边疆。(26)毖:谨慎。(27)序爵:合理安排官爵。(28)执热:解除炎热。(29)逝:发语词。(30)载:则,就。 胥:皆。(31):呼吸不畅的样子。(32)肃心:进取心。(33)荓(ping):使。云:有。(34)力民:使民劳动出力。(35)代食:指不劳动的官僚坐吃粮食。(36)蟊贼:危害庄稼的虫,吃根的叫蟊,吃节的叫贼。(37)卒:完全。痒:病。(38)恫(tong):痛。(39)赘:通“缀”,连属。(40)旅:通“膂”,体力。(41)念:感动。(42)惠:顺。(43)宣:明。犹:通“猷”,道。(44)甡(shen)甡:同“莘莘”,众多的样子。(45)谮(jian):通“僭”,相欺不相信。(46)胥:相。穀:善。(47)言:语助词。(48)匪:非。(49)迪:进,钻营。(50)荼毒:残害。(51)有隧:隧隧,风迅疾的样子。(52)式:语助词。(53)征:往,行。中垢:陷入污垢。(54)听言:顺从的话。(55)诵言:劝告的话。(56)而:你。(57)飞虫:指飞鸟。(58)阴:通“谙”,熟悉。(59)赫:通“吓”。(60)罔极:无定准。(61)职:只。凉:通“谅”,信。善背:惯于背信的人。(62)戾:安定。(63)职盗为寇:《郑笺》:“为政者,主作盗贼,为寇害,令民心动摇,不安定也。”《诗集传》:“由有盗臣为之寇也。”(64)凉:通“谅”,诚。(65)善:大。詈(li):骂。(66)匪:通“诽”,诽谤。



[赏析] 《诗序》说:“《桑柔》,芮伯刺厉王也。”芮伯指周厉王的卿士芮良夫。《左传·文公元年》引用《桑柔》第十三章时,明确指出这是“周芮良夫之诗”。东汉王符《潜夫论·遏利篇》说:“昔周厉王好专利,芮良夫谏而不入,退赋《桑柔》之诗以讽。”可知此诗确为怨刺厉王而作无疑。


《逸周书·芮良夫篇》,说是“厉王失道,芮伯陈诰”之作。芮良夫谏厉王说:“民归于德,德则民戴,否德民仇。”又说:“后除民害,不惟民害。害民乃非后,惟其仇。后作类(善),后,弗类,民不知后,惟其怨。民至亿兆,后一而已,寡不敌众,后其危哉!”他指责同僚说:“今尔执政小子惟以贪谀事王,不勤德以备难,下民胥怨。财力单竭,手足靡措,弗堪戴上,不其乱而?”又说:“尔执政小子不图大艰,偷生苟安,爵以贿成。贤智钳口,小人鼓舌。逃害要利,并得厥求。唯曰哀哉!”这些都与《桑柔》诗义正相表里,对于理解《桑柔》主旨大有裨益。


《桑柔》共有十六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即前八章,通过对周王朝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形势的描述,暴露和讽刺了周厉王的贪虐无道,祸国殃民。


首章总述全诗大意,初步反映了国势的衰败,人民的苦难和诗人的忧虑。诗说周王朝建立之初,曾如枝繁叶茂的巨桑,荫庇万邦,何等兴盛,而今这树却叶尽枝疏,衰亡在即,使下民无所归依。桑树一喻,精当巧妙,饶有意味。桑树前后变化,不仅形象可感地表现出周王朝由盛而衰的颓势,而且蕴藏着更深一层含意,即如前人所说:“黄叶有渐,捋采速尽,见亡国由人也。”(钟惺语)这就把辞锋悄然指向周王及其诸侯。周王用兵不得其所,诸侯之间争战不已,乃是祸乱丛生之由。二、三两章即写争权夺利、征战不息所造成的灾难。兵连祸结,使国家物尽财竭,人民离乡背井,自不待言;而诸侯之国无论大小,非残即灭,无一幸免,天下百姓惟余老幼,少壮尽亡,不见黑头,灾难深广竟至如斯,真是怵目惊心! “乱生不夷,靡国不泯。民靡有黎,具祸以烬。”这几句凝练非常,直如史笔。祸患不止于此。内乱纷扰,适长寇虐,第四章写了外族的猖狂入侵和诗人的爱国殷忧。面对内乱外侮,诗人不能自己,他以救热救溺为喻,言救国救民之道。“告尔忧恤,诲尔序爵。”他要求周王刷新政治,振兴邦国,救民水火。这就是诗的第五章。六、七两章继续叙写动乱现实。“好是稼穑,力民代食。”指厉王好“专利”,剥削过度。“降此蟊贼,稼穑卒痒。”指严重的灾害。天灾人祸并至,生产惨遭破坏,以至于饥荒千里,饿殍遍地。所有这些,诗人认为咎在厉王。第八章说君主有两类,有的君主顺应民心,任用贤良,治国有道。有的君主违背民意,宠幸小人,一意孤行。诗人就正反两面评论是非,而美刺之意从对比中自然流露,鲜明可见。


诗的后八章为第二部分,主要揭露和讽刺执政小人,勾画了一幅群丑图。


九至十二诗章,或刺同僚尔虞我诈,互相倾轧;或讥之目光短浅,不敢谏君;或斥之贪求残忍,逼使民变;或责之不肯为善,行止污秽。诗人就臣与臣、臣与君、臣与民等关系分别进行铺叙,充分暴露执政同僚的小人嘴脸接着,十三、十四两章继续指责同僚。“匪用其良,覆俾我悖。”“既之阴女,反予来赫。”诗人用感慨良深的笔触,叙写自身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小人的阴险无赖。末尾两章,“三言民俗之败,皆归咎于执政之人。上欺违则民心罔中矣;上尚力而不尚德,则民行邪僻矣;上为寇盗之行,则民心不能安定矣。”(陈启源《毛诗稽古编》),诗人以极大的勇气,揭示了一个事实:人心思乱,乱由上作!


总之,这首诗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厉王时期政治的黑暗和社会的动乱,成为西周末年现实状况的艺术写照。虽然诗人旨在挽救周王朝的覆灭,但他对昏君佞臣的指斥,对社会问题的揭露,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有较高的造诣。它是政治讽刺诗,也是诗人泄忧抒愤之作。它是社会矛盾的产物,又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结晶。诗人亲见朝政昏乱,痛感国运危艰,于是慷慨陈辞,长歌当哭,以冀振聋发聩,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他指陈时事,议论得失,大胆直率,痛快淋漓,锋芒锐利,无所顾忌。而他所叙之事,所论之理,无一不曾经过自己感情的炮制和酿造,渗透了无限的忧伤、怨愤和感慨。吟诵全诗,读者自会深切感到,诗人浓烈而复杂的情感充溢于字里行间。尤其是诗人在叙述议论之中,不时地长吁浩叹,甚至呼天抢地,其肺腑之声,更是动人心魄! 如首章写到国家垂亡、人民遭难,诗人情不由己,怨诉于苍天:“倬彼昊天,宁不我矜!”二章在叙写战祸深重之后,他又仰天长叹:“於乎有哀,国步斯频。”由于叙事说理都与情感的抒发有机地融为一体,加上恰当地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诗时时激起读者心灵的火花,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为了广泛深刻地再现现实,以讽谏君主,儆戒奸佞,诗主要采用赋法以写实,发挥赋的特长,增强了思想内容的真实性和现实感。它不靠夸张去获取讽刺效果,而将讽刺寓于铺陈叙写之中,诗风朴实而刺意显明。诗的第八、十、十一、十二、十三章,还在直陈铺叙时,从正反两面着墨,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借以突出昏君奸臣的形象特征,从而极大地增加了揭露与讽刺的力度。


为了更加形象地叙事说理和抒情,诗也灵活运用了各种比喻。譬如,以林中善良的野鹿相聚成群,和谐融洽,反喻朝中同僚相互欺瞒,尔虞我诈;以空中飞鸟有时难免被射手捕获的事实,警告执政群小,不要以为自己的污行劣迹别人无法知道,等等。诸如此类新巧精当的比喻,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冷嘲热讽,极大地丰富了诗的形象。全诗以赋为主,兼用比喻,既得心应手地表现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又使全诗增添了艺术感染的魅力。


此外,将错综纷纭的社会现象和强烈复杂的思想感情,概括、提炼,组织在一个长篇之中;篇幅虽长,而叙事、说理与抒情,安排得脉络清晰,条理井然;诗中句式整齐,而语气自然流畅,毫无板滞沉重之感,这些也都体现了诗人高度的艺术才能和浑熟的表现技巧。

诗经《桑柔》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桑柔》


世乱年荒,国危民病,诗人追原祸本,在王之不听善言,任用匪人,故作此诗以讽。旧以为系芮伯刺厉王而作,似亦可信。
菀彼桑柔,(一) 桑树叶,嫩而旺,
其下侯旬。(二) 桑树下面多阴凉。
捋采其刘,(三) 采它摘它摧残它,
瘼此下民。(四) 害得下民苦难当。
不殄心忧,(五) 心里不断地忧伤,
仓兄填兮。(六) 凄凉充满我胸膛。
倬彼昊天,(七) 高明的那个老天爷,
宁不我矜? 为啥对我们不哀怜?

四牡騤騤,(八) 四匹马儿多匆忙,
旟旐有翩。旌旗“拍拍”的飘扬。
乱生不夷,(九) 乱子发生不太平,
靡国不泯。(十) 没有一处不动荡。
民靡有黎,(十一) 人民本来已不多,
具祸以烬。大家遭祸更丧亡。
於乎有哀! 可叹呀,真悲伤!
国步斯频。(十二) 国家命运多紧张。

国步蔑资,(十三) 国家命运没依仗,
天不我将。(十四) 老天不把我抚养。
靡所止疑,(十五) 没处能够定下来,
云徂何往? (十六) 说去又去啥地方?
君子实维,(十七) 好人做着那件事,
秉心无竞。决心下来多坚强。
谁生厉阶? (十八) 谁呀生下这祸根?
至今为梗。到如今还在把人伤。

忧心慇慇,我的心里多忧伤,
念我土宇。(十九) 想到我们的边疆。
我生不辰,(二十) 我生来呀不逢时,
逢天僤怒。(二十一) 老天一再发怒都碰上。
自西徂东,从西边呀到东方,
靡所定处。没块安定的地方。
多我觏𤸅,(二十二) 处处看到的是创伤,
孔棘我圉。多紧张呀我们在边防。

为谋为毖,(二十三) 好好打算、好好提防,
乱況斯削。减少纷乱的情况。
告尔忧恤,(二十四) 告诉你困难要常想,
诲尔序爵。教诲你选人要恰当。
谁能执热? (二十五) 谁能解热求凉爽?
逝不以濯。不用水来洗一场。
其何能淑? (二十六) 这样怎能好起来?
载胥及溺。大家落水遭灭亡。

如彼溯风,(二十七) 就象迎着风一样,
亦孔之僾。(二十八) 呼吸也真难舒畅。
民有肃心,(二十九) 人呀愿有进取心,
荠云不逮。使他不敢向前行。
好是稼穑,爱好这一片庄稼,
力民代食。自食其力与民同劳。
稼穑维宝,庄稼真是宝中宝,
代食维好。自食其力真正好。

天降丧乱,老天降下这灾荒,
灭我立王。(三十) 使我庄稼难生长。
降此蟊贼,(三十一) 蟊虫贼虫往下降,
稼穑卒痒。庄稼一起都受伤。
哀恫中国,(三十二) 可怜中国竟这样,
具赘卒荒。(三十三) 处处危险、处处灾荒。
靡有旅力,(三十四) 没人贡献出力量,
以念穹仓。(三十五) 时常来想到那上苍。

维此惠君,(三十六) 这个顺理的国王,
民人所瞻。人民都向他瞻望。
秉心宣猷,(三十七) 持心合理又光明,
考慎其相。(三十八) 谨慎地选择那辅相。
维彼不顺,那个横蛮的国王,
自独俾臧。(三十九) 独断专行自夸张。
自有肺肠,别有他的肺和肠,
俾民卒狂。摆布得人民都发狂。

瞻彼中林,看那树林的中央,
甡甡其鹿。(四十) 一群群的鹿儿行。
朋友已谮,(四十一) 朋友们彼此造谣言,
不胥以榖。(四十二) 互相不把好话讲。
人亦有言: 人们也曾这样说:
进退维谷。(四十三) 进退两难、两败俱伤。

维此圣人,啊,这个聪明人,
瞻言百里。(四十四) 一眼看到一百里。
维彼愚人,啊,那个愚蠢人,
覆狂以喜。(四十五) 反而狂妄自欢喜。
匪言不能,(四十六) 不是说出不可能,
胡斯畏忌? 为啥这样的畏忌?

维此良人,啊,这个善良人,
弗求弗迪。(四十七) 不苟进、不钻营。
维彼忍心,(四十八) 啊,那个忍心人,
是顾是复。在观望,在反复。
民之贪乱,(四十九) 人们被迫来作乱,
宁为荼毒。宁愿造出那灾祸。

大风有隧,(五十) 大风吹呀真迅速,
有空大谷。空空的呀大山谷。
维此良人,啊,这个善良人,
作为式榖。(五十一) 做事合法合规章。
维彼不顺,啊,那个横蛮人,
征以中垢。(五十二) 在那灰尘道中行。

大风有隧,大风吹呀真迅速,
贪人败类。(五十三) 贪人败坏那善类。
听言则对,(五十四) 恭维他呀就答对,
诵言如醉。批评他呀装酒醉。
匪用其良,(五十五) 不用那些善良人,
覆俾我悖。反而使我们犯了罪。

嗟尔朋友,哎呀,你的那朋友,
予岂不知而作! (五十六) 我难道不知道就动手!
如彼飞虫,(五十七) 就象那鸟儿飞天空,
时亦弋获。(五十八) 有时也被人来射中。
既之阴女,(五十九) 我本是呀庇护你,
反予来赫。你反而对我发脾气。

民之罔极,人们这样的没向往,
职涼善背。(六十) 由你刻薄,反复无常。
为民不利,做事对人没利益,
如云不克。(六十一) 还说怕打不胜哩。
民之回遹,(六十二) 人们这样躲避你,
职竞用力。由于你蛮横施暴力。

民之未戾,人们这样不安定,
职盗为寇。由你盗窃又胡行。
涼曰不可,我说刻薄真不行,
覆背善詈。(六十三) 你反而骂我骂得紧。
虽曰匪予,(六十四) 不管你怎样反对我,
既作尔歌。我终于作了这首歌。


注 释
(一)毛亨:“菀,茂貌。”
严粲:“菀然茂盛之桑,其叶稚而柔濡。”
(二)毛亨:“旬,言阴均也。”
陈奂:“侯,维也。《传》以阴均诂旬。《祭义》注:阴读为依荫之荫。《尔雅》:洵,均也。徇,徧也。樊光本徇作。古旬声匀声通。阴均者,言依荫普徧也。”
(三)陈奂:“《芣》《传》:捋、采,皆训取。”
毛亨:“刘,爆烁而希也。”
朱熹:“刘,残。”
(四)毛亨:“瘼,病也。”
(五)郑玄:“殄,绝也。”
(六)马瑞辰:“按仓兄迭韵,即沧况之渻借。《说文》:‘沧,寒也。’况寒水也。《系传》:‘怆况,寒凉貌。’怆,亦沧也。……古况字多作兄,故《释文》云:兄本亦作况。沧况,通作怆怳。仓兄,盖怆凉之意,又为仓皇忽遽之貌。”
姚际恒:“填,填塞之意。怆怳填塞于胸也。”
(七)郑玄:“倬,明大貌。”
严粲:“于是呼倬然明大之天,而诉之曰:宁不哀矜我乎?”
(八)毛亨:“騤騤,不息也。鸟隼曰旟,龟蛇曰旐。”
严粲:“所建旟旐翩翩然飞扬。”
(九)毛亨:“夷,平。”
陈奂:“夷训平,不平即乱也。”
(十)王引之:“泯,乱也。承上乱生不夷言之,故曰靡国不乱耳。”
(十一)王引之:“谨案:黎者,众也,多也。下文曰:具祸以烬。烬者,余也,少也。黎与烬相对为文。”
(十二)毛亨:“步,行。频,急也。”
马瑞辰:“按《说文》频,水厓也。人所宾附,频蹙不前而止。……频义近颦。《说文》:颦,涉水颦蹙也。……故《传》训为急,急犹蹙也。”
严粲:“陈氏曰:国步,国运也。”
(十三)马瑞辰:“按《板》诗:‘丧乱蔑资。’《传》:‘资,财也。’……蔑资,即无资也。”
姚际恒:“蔑资,无所资赖也。”
(十四)郑玄:“将,犹养也。”
(十五)毛亨:“疑,定也。”
陈奂:“疑当即碍之省借。《说文》:‘碍,止也。’疑、碍同声,定、止同义。《仪礼·乡射》注:疑,止也。”
(十六)郑玄:“徂,行也。……我从兵役,无有止息时。今复云行,当何之往也?”
(十七)陈奂:“实当作寔。寔维,是为也。或在句首,或在句末,皆同。《定之方中》《传》云:‘秉,操也。’竞,强。《烈文》同。无,发声。……言君子之所为,其操心甚强固也。”
(十八)毛亨:“厉,恶。梗,病也。”
朱熹:“谁实为此祸阶,使至今为病乎?”
(十九)陈奂:“宇训居,土亦居也。《绵》《传》:土宇皆为居。土宇,犹边垂也。”
(二十)郑玄:“辰,时也。”
(二十一)陈奂:“与单同。故单谓之厚,亦谓之厚。厚怒,犹重怒也。”
(二十二)朱熹:“觏,见。𤸅,病。棘,急。圉,边也,或曰御也。多矣,我之见病也。急矣,我之在边也。”
(二十三)马瑞辰:“按毖或渻借作必。《广雅》:‘必,敕也。’必即毖也。况当读如《庄子》每况愈下之况。况者,情之似也。故古人每曰譬况。乱况,犹乱状也。《仪礼》郑注:削,犹杀也。诗盖言在上者如善其谋,慎其事,乱状斯能减削耳。”
(二十四)郑玄:“恤亦忧也。……吾语女以忧天下之忧,教女以次序贤能之爵。”
(二十五)马瑞辰:“此诗承上诲尔序爵言之,自以濯之救热,喻贤之救时。《笺》以用濯喻用贤,是也。……段玉裁曰:……濯,谓浴也。濯训涤。……段氏以濯为濯浴,非濯其手,是也。……《公羊》隐七年传:不与夷狄之执中国也。何注:执者,治之也。……执热即治热,亦即救热。……言谁能救热,而不以濯也。……逝为语词。”
(二十六)陈奂:“淑,善也。胥,相也。其何能淑,载胥及溺,言今之为政者,不能以礼治国,即不能以善治国,将相入于溺亡也。”
(二十七)陈奂:“溯,乡。《公刘》同。乡,今之向字。”
(二十八)毛亨:“僾,唈。”
王先谦:“《释言》:僾,唈也。郭云:呜咽短气,皆见诗。是如彼二句,喻王政所及民,皆如彼乡疾风者,为之唈然短气。”
(二十九)郑玄:“肃,进。”
毛亨:“荓,使也。”
王念孙《广雅疏证》:“《广雅·释诂》:‘云,有也。’荓云不逮,即使有不逮,是也。古以仕进为行。《论语》:‘用之则行。’又曰:‘行义以达其道。’《广雅·释诂》:‘进,行也。’民有进心,即有欲行其道之心。使有不逮,即使有不行耳。”
朱熹:“君子视厉王之乱,闷然如溯风之人,唈而不能息。……于是退而稼穑,尽其筋力与民同事,以代食禄而已。当是时也,仕进之忧,甚于稼穑之劳。故曰稼穑维宝,代食维好。言虽劳而无患也。”
(三十)马瑞辰:“按立、粒古通用。《思文》诗:‘立我烝民。’《笺》:‘立当作粒。’此诗立,当亦粒之渻借。粒,犹谷也。……王,犹长也。……粒王,犹云谷长。谓天先残贼其五谷之长。下云稼穑卒痒,乃言五谷尽病耳。”
(三十一)郑玄:“虫食苗根曰蟊,食节曰贼。耕种曰稼,收敛曰穑。卒,尽。痒,病也。”
(三十二)郑玄:“恫,痛也。”
(三十三)朱熹:“具,俱也。赘,属也。言危也。……卒,尽。荒,虚也。”
严粲:“皆赘属而危矣,尽荒虚而空矣。”
(三十四)马瑞辰:“按旅力当有二训。《方言》、《广雅》并曰:‘旅,力也。’膂与旅通。《尔雅·释诂》:‘旅,陈也。’……有当训为陈力者,此诗靡有旅力,是也。”
(三十五)马瑞辰:“按《方言》、《说文》并曰:念,常思也。”
毛亨:“穹苍,苍天。”
(三十六)郑玄:“惠,顺。”
朱熹:“顺于义理也。”
(三十七)马瑞辰:“《韩诗》释《淇奥》诗曰:‘宣,显也。’显即明也。……《广雅·释诂》又曰:‘猷,顺也。’秉心宣犹,言其持心明且顺耳。”
(三十八)朱熹:“相,辅。……考择其辅相,必众以为贤,而后用之。”
(三十九)严粲:“自独,犹独自也。《笺》曰:‘臧,善也。’……维彼不顺道之君,乃欲用独自之见,而使之善,何由得见乎?以己自用肺肠,行心所欲,不谋于众,故使民尽迷惑如狂也。”
(四十)朱熹:“甡甡,众多并行之貌。”
(四十一)郑玄:“谮,不信也。”
(四十二)郑玄:“胥,相。以,犹与也。穀,善也。”
(四十三)毛亨:“谷,穷也。”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叚谷为鞠。毛《传》曰:谷,穷也。即以《邶风》传之鞠,穷也。”
(四十四)毛亨:“瞻言百里,远虑也。”
胡承珙:“玩《传》文,则瞻言之言,但为语助。”
(四十五)陈奂:“覆,反也。”
朱熹:“愚人不知祸之将至,而反狂以喜,今用事者盖如此。”
吴闿生:“反以狂诞自喜。”
(四十六)陈奂:“匪,非也。言非言之不能,何其畏忌而不言也。”
(四十七)毛亨:“迪,进也。”
陈奂:“言不干进也。”
(四十八)陈奂:“彼忍心之人,惟是瞻顾反复,无常德也。”
(四十九)朱熹:“民不堪命,所以肆行贪乱。”
陈奂:“荼,苦菜。因之凡苦曰荼。荼毒即是乱。”
孔颖达:“毒者,螫虫。荼毒,皆恶物。”
(五十)王引之:“谨案《楚辞·九歌》:‘冲风起兮横波。’王逸注曰:‘冲,隧也。’遇隧风,大波涌起。据此则古谓冲风为隧风。……隧之言迅疾也。有隧,形容其迅疾也。有空,亦形容大谷之词也。《小雅·白驹》篇:‘在彼空谷。’《传》:‘空,大也。’言大风之状,则有隧矣。大谷之状,则有空矣。”
(五十一)严粲:“式,法也。穀,善也。……善人所作为之事,皆合于法,皆本于善。”
(五十二) 郑玄:“征,行也。”
胡承珙:“案中垢,言垢中也。犹中林、中谷之比。谓不顺之人,其行如在垢中。垢,尘垢也。”
(五十三)毛亨:“类,善也。”
胡承珙:“案《传》训类为善。善,即谓善类,非善道也。败类者,谓贪人能败善人耳。”
(五十四)马瑞辰:“按《说文》:‘听,聆也。’从相听也。《广雅》:‘听、聆,从也。’听言,谓顺从之言,即誉言也。《说文》:‘诵,讽也。’……诵言,即讽谏之言也。诗言贪人好誉而恶谏,闻誉言则答,闻谏言则如醉。”
(五十五)严粲:“彼既不用善言,而欲使人从己,是反使我悖乱于道也。”
(五十六)严粲:“即下章既作尔歌之作。……我岂不知实事,而妄作此诗乎?”
(五十七)孔颖达:“虫是鸟之大名。故羽虫三百六十,凤凰为之长。”
(五十八)马瑞辰:“弋为缴射飞鸟之称。……诗以飞鸟之难射,时亦以弋射获之。”
(五十九)严粲:“曹氏曰:阴,盖覆不暴扬之。……予既覆盖于汝,不暴扬汝之事。汝反谓予不知,而来欺赫予也。”
(六十)郑玄:“职,主。民之行失其中者。”
毛亨:“凉,薄也。”
胡承珙:“案《传》但训凉为薄,未分由民由上,但此二章三言职,皆主为恶行,不应舍上而专责之民。故当从《笺》申毛。但职凉善背,与下职竞用力,职盗为寇,文例正同。竞力、盗寇,皆一义相承,则职凉善背,当即谓凉薄者工相欺背。”
(六十一)何楷:“其所为者,皆不利于民之事,且如恐其不胜,而勇于为之也。”
(六十二)陈奂:“回遹,邪辟也。”
戴震:“上行暴虐而竞逐用力,则民亦巧避而回遹矣。”
(六十三)胡承珙:“凉即上章之凉,背即上章之背。谓我言其凉薄为不可,彼即反背而大詈。詈者,谓薄行非其所为,而詈人之谤己。故下文继之云:虽曰匪予,既作尔歌也。”
(六十四)陈奂:“匪与非同。非,违也。既,犹终也。尔,女也。”
姚际恒:“谓虽必以予言为非,然不得自己,既为尔作歌,以冀尔之一悟也。”

注 音
菀wan婉 捋luo罗阴 殄tian忝 兄kuang况 填tian田 騤kui揆 旟yu与 旐zhao兆 於wu乌 蔑mie灭 dan旦 𤸅min民 圉yu羽 毖bi必 僾 ai 爱 荓 ping 乒 痒 yang 羊 恫 tong 通赘 zhui 缀 穹 qiong 穷 甡 shen 身 荼 tu 途 隧 sui 遂悖 bei 贝 遹 yu 聿 詈 li 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6: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