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春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春日》

朱 熹

胜日寻芳泗永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诗中说理,历来遭到非议。理语和诗歌,仿佛是两个冤家,不能相容。但王夫之认为诗原于情,理原于性,未必一定分辕反驾,而晦翁的某些说理诗,尤为他所称赏。在晦翁集中,确有一些虽然说理,但不堕理障、富于情趣的作品,《春日》便是其中极出色的一篇,一直为人传诵。

王相注《千家诗》,认为这是游春踏青之作。从诗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点时,“泗水”点地,“寻芳”二字,点明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寻芳所见、所得。“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添了不少情趣。次句虚写眼前所见,觉无限风光景物,焕然一新。这“新”,既是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新,也是出郊游赏、耳目一新的新。非春日不会有此新的景象,非寻芳也不会有此新的感觉。

下联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东风荡漾,拂面而来,眼前万紫千红的景象,尽是春光点染而成。“识”字承“寻”字,因“寻”而“识”。“万紫千红”承“光景一新”,正是那色彩缤纷、生意盎然的鲜花,使风景焕然一新。东风将百花吹得烂漫多姿,故诗人从万紫千红之中,认识了东风;而又正是百花给春日带来了蓬勃的生气,故诗人又从万紫千红之中,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写得生动流丽,浅显明白,人尽能解。但正是这种浅显明白,将不少人瞒过,引起了人们的误解。晦翁作此诗,其意决不在春光骀荡。诗的首句即道所游在泗水之滨,其地春秋属鲁,孔子尝居洙、泗之间,教授弟子。宋室南渡,泗水已入金人掌握之中,晦翁未曾北上,怎能于此游春吟赏?其实,诗中“泗水”,乃暗指孔门,所谓“寻芳”,即求圣人之道。在这首诗中,晦翁谕人,仁是性之体,仁的外现就是生意,所以万物的生意最可观,触处皆有生意,正如万紫千红,触处皆春。

提起晦翁说理诗的佳作,人们常举《观书有感》为例,称赞它寓哲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富于理趣。但《观书有感》尽管不同于一般的说理诗,毕竟一望可知是说理诗,而《春日》诗形象更加鲜明,情景更加生动,描写更加自然,读了但觉春光满眼,如身游其间,竟不知是在说理,则其构思运笔之妙,尤胜于《观书有感》。

和一般道学家不同,晦翁比较重视创作的艺术技巧,重视作品文与质的统一。当然,他重文,完全是出于明道的需要,是为了使其道能行之久远。但在艺术作品中,形象永远大于思想,故后人读这首诗,所注意的只是诗中景象,而很少去求索它的本意,作为一篇单纯的游春诗看,它也具有很大的艺术感染力。对晦翁来说,却是他意料所不及的。


《春日》鉴赏和赏析 - 古代禅诗 - 可可诗词网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是一首踏青游春之作。“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相聚之日,此处点时,指春日、晴日。“泗水”点地。“寻芳”,点出出游的目的,动作性极强的“寻”字,表明诗人对大好春光的无限向往之情,既写出了诗人的逸兴,也给诗作平添不少情趣。“无边光景一时新”,诗人以自己的感受写出实地踏青时的眼中之景,写春日融融万象更新,也写久困书斋后乍一外出的耳目一新,一句写来,主客体兼顾,不能不叹服诗人的笔力。下联二句,诗人转向描绘具体的光景之新,但仍是以情叙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诗人说,不经意之间识得东风真面目,是它将百花吹得烂漫多姿,是它将风光点染得生机盎然;那眼前的“万紫千红”,正是春天的本色。诗句字里行间,流露诗人面对大好春光时的心荡神怡。

难道诗人仅仅是写春光骀荡下的欣喜之情吗? 有人说,诗中“泗水”乃暗指孔门,所谓“寻芳”,即求圣人之道。在这首诗中,诗人要告诉人们,仁是性之体,仁的外现就是生意,所以万物的生意最可观,到处皆有生意,正如万紫千红,触处皆春。(见《宋诗鉴赏辞典》) 评价者颇有眼力,他从诗的景象去求索诗的本意,真可谓深得诗家三昧。

其实,对诗的本意,我们还可作另一方面的探索。想当年,朱熹与诸理学大家周敦颐、二程、张载一样,其治学与著书立说,也是“泛滥于百家,出入于老释”的,他是否以佛理入诗呢? 宋代理学家曾提出 “理一分殊”的命题,“理”为“一”,而“理”体现出来的事物,其“分” 自 “殊”、千差万别。这“理一分殊”的命题本身就是受佛教影响产生的,朱熹就用佛教“月印万川”的比喻来说明它,他说: “释氏云: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这是那释氏也窥见得这些道理。” ( 《朱子语类》 卷一八)你看那 “万紫千红总是春”,不正叙说着 “月印万川”、“理一分殊”的道理吗?“春”只有一个,但春表现出的却有 “万紫千红”的差别。“万紫千红总是春”,正与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异曲同工,诗人在此不仅以诗意述说佛教,而且还在手法上像佛理表达那样运用了比喻。

朱熹曾自称:“今之不为禅学者,只是未曾到那深处;才到那深处,定走入禅去也。”(《朱子语类》卷一八)有意思的是,这首诗正表现出朱熹所说的这种“到那深处”去的境界。你看“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两句,诗人轻轻地掀起东风的面纱,才发现春天那“万紫千红”,他进入到春天的深处了;那学术、理论上的深处,也正是这样进入的吧!

这首短短的小诗,生动明快,流丽清新,而又意味隽永。把它当作写景诗来看,它向我们展现出欣欣向荣的春景图; 把它当作说理诗来看,它又向我们显示出佛教那深邃的意理及进入理性深层境界时那种欣喜与满足。无论我们怎么来看它,它都是那么地迷人、那么地美妙!


《春日》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春日》

宋·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

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

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释】夕:夜晚。万丝:指雨。霁(jì):雨后放晴。浮瓦:阳光照在琉璃瓦上。 碧:碧玉。参差(cēncī):错落不齐的样子。芍(sháo)药:一种草本植物, 春末夏初开花,花如牡丹一样美丽。春泪:指春雨打在花朵上的水珠好 像泪水一样。蔷薇(qiángwēi):一种植物。晓枝:清晨的树枝。晓,天 亮时。

【大意】轻声的雷响过,下起蒙蒙春雨。雨后放晴,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 闪发光,犹如碧玉。经过春雨的吹打,芍药花上沾满水珠,好像含情脉脉 地含着泪水;蔷薇则软弱无力地横躺在清晨的枝条上,显得千娇百媚。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157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