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旱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旱麓》榛楛济济。密密丛生榛与楛。 岂弟君子②,平易和乐好君子, 干禄岂弟③。品德高尚有福禄。 瑟彼玉瓒④,祭神玉壶有光彩, 黄流在中。香甜美酒流出来。 岂弟君子,平易和乐好君子, 福禄攸降。祖宗赐你福和财。 鸢飞戾天⑤,鹞鹰展翅飞上天, 鱼跃于渊。鱼儿跳跃在深渊。 岂弟君子,平易和乐好君子, 遐不作人。培养人才万万千。 清酒既载⑥,摆好清醇美味酒, 骍牡既备。备好红色大公牛。 以享以祀,虔诚上供祭祖先, 以介景福⑦。祈祷神灵把福求。 瑟彼柞棫⑧,密密一片柞棫林, 民所燎矣。砍下烧火祭神灵。 岂弟君子,平易和乐好君子, 神所劳矣⑨。神灵保佑百事成。 莫莫葛藟⑩,茂密葛藤长又柔, 施于条枚(11)。蔓延缠绕树梢头。 岂弟君子,平易和乐好君子, 求福不回(12)。不违祖德把福求。 (采用程俊英译诗,有改动) [注释] ①旱:山名,在今陕西省南郑县。②岂弟:即“恺悌”,和乐平易。③干禄:求福。④瑟:鲜亮净洁。玉瓒:即圭瓒,天子祭神时所用的酒器。以玉圭为柄,柄的一端有勺,用来灌酒祭神。⑤戾:至。⑥载:陈设。⑦介:求。景:大。⑧瑟:众多的样子。⑨劳:劳来,保佑。⑩莫莫:茂密的样子。(11)施(yi):蔓延。(12)回:违背。也可解作邪僻。 [赏析] 这首诗的内容较为单一:赞颂君子祭神得福。这位君子旧注说是周文王。清姚际恒又根据诗意作了进一步的论证:“此篇与上篇(《棫朴》)亦相似,大抵咏其祭祀而获福,因祭祀及其助祭者以见其作人之盛,则谓文王为近也。”(《诗经通论》)上述说法是可信的。 诗以“瞻彼旱麓,榛楛济济”——旱山脚下榛树楛树长得茂盛繁密,作为起兴,这与下文的君子祈神求福,在思想义理上有无关联呢? 对此,吴闿生在《诗义会通》中引用了《周语》的阐释:“旱麓之榛楛殖,故君子得以易乐干禄。若夫山林匮竭,榛麓散亡,薮泽肆既,民力凋尽,田畴荒芜,资用乏匮,君子将险哀之不暇,而何易乐之有?”他并认为这段解说“发明义蕴,甚为切尽”,也就是说,这二句起兴与君子的和乐得福,是有着内在的因果关联和象征作用的。它说明,只有政治清明、生产发展、财用丰足,君子才能快乐平易求福得福。这样的理解我们是可以作为参考的。 全诗共六章,反复颂扬了君子的祀祖得福,并对供酒献牛的祭祀仪式,也作了一些赋叙。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第三章。它与《棫朴》篇第四章“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在写法和用意上都很类似。这壮丽的景观,不仅象征着如日东升的大周前程,而且也使得这首较为平淡的诗作光彩陡增。诗人把大自然中活泼泼的生命的搏动,熔铸于精美的艺术形象之中。它的影响则广施于后世,唐代诗僧玄览“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的名句渊于此。 《旱麓》瞻彼旱麓,(一) 看那旱山山脚下, 榛楛济济。(二) 榛树、楛树长成林。 岂弟君子,(三) 遂心的那个人儿, 干禄岂弟。(四) 求禄求得多遂心。 瑟彼玉瓒,(五) 鲜洁的那玉杓儿, 黄流在中。杓儿倒出黍米酒。 岂弟君子,遂心的那个人儿, 福禄攸降。(六) 福呀禄呀降不休。 鸢飞戾天,(七) 鸷鸟飞呀飞上天, 鱼跃于渊。鱼儿跃呀跃在渊。 岂弟君子,遂心的那个人儿, 遐不作人。鼓舞人们都向前。 清酒既载,(八) 清酒呀,摆起来, 騂牡既备。(九) 红牛呀,准备来。 以享以祀,(十) 献上呀,祭上呀, 以介景福。大大的福气降下来。 瑟彼柞棫,(十一) 柞树、棫树密麻麻, 民所燎矣。人们把它当柴来烧它。 岂弟君子,遂心的那个人儿, 神所劳矣。(十二) 神灵下来保佑他。 莫莫葛藟,(十三) 密密的那野葡萄, 施于条枚。(十四) 蔓延树枝和树梢。 岂弟君子,遂心的那个人儿, 求福不回。(十五) 求福也不入邪道。 注 释 (一)毛亨:“旱,山名也。麓,山足也。” 王应麟:“《地理志》汉中郡南郑县旱山,沱水所出,东北入汉。” (二)朱熹:“榛似栗而小,楛似荆而赤。” 毛亨:“济济,众多也。” (三)朱熹:“岂弟,乐易也。” (四)毛亨:“干,求也。” 姚际恒:“干禄,千天之禄也,犹言求福。” (五)吴闿生:“瑟,鲜洁貌。……玉瓒,圭瓒也。以圭为柄勺,以黄金为饰。……黄流,秬鬯也。酿秬黍为酒,以瓒酌而裸之。” (六)朱熹:“攸,所。降,下也。” (七)孔颖达:“《说文》云:‘鸢,鸷鸟。’” 朱熹:“戾,至也。” (八)王先谦:“《韩》说曰:‘载,设也。’” 马瑞辰:“载与音同。《说文》:,设饪也。从食才声,读若载。此诗载即字之同音假借,故《韩诗》训设。” (九)陈奂:“《白虎通义·三正篇》释诗云:言文王之牲用騂,周尚赤也。此是《鲁》诗义,解经騂牡二字。” 朱熹:“备,全具也。” (十)陈奂:“享,孝也。介景,皆大也。文王当年丰畜硕,以孝祀其先祖,能得大大之福。” (十一)严粲:“柞棫瑟然密茂,则民取以为薪而燎之矣。” (十二)郑玄:“劳,劳来,犹言佑助。” (十三)朱熹:“莫莫,盛貌。” (十四)严粲:“延蔓于木之枝干。” (十五)朱熹:“回,邪也。” 何楷:“黄震云:……回,乃入于邪之所自始也。人心初何尝不正不直,一旦祸福在前,计较之念一萌,即为回转。……不知一有回转,即入于邪,不可复还。” 注 音 麓lu鹿 榛zhen真 楛hu户 岂kai恺 瓒zan赞 鸢yuan冤 騂xin辛 柞zuo作 棫yu域 藟lei垒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