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孟子》在日本的流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孟子》在日本的流传 《孟子》在日本的流传据藤原佐世《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平安时代初期日本已有后汉赵岐注《孟子》(十四卷)、唐陆善经注《孟子》七卷,藤原赖长《台记》(康治二年〔1143〕九月三十日一条)记载1142年讲读《孟子》十四卷九《孟子音义》二卷。但是《孟子》在日本一直是受到轻视的,未被列入大学教材。鎌仓时代以来,宋学传入日本,有虎关师炼等开始推崇《孟子》。虽然《孟子》对某些古典作品也有过影响,如《徒然草》第一四二段有“人无恒产则无恒心”之说,《太平记》等书也有引用,然而由于《孟子》肯定易姓革命、宣扬民本主义的思想,据认为与日本国体不符,受到明显的抵制。《五杂俎》所载日本“独无《孟子》”,携其书往者,舟辄覆溺之说正反映了这一情况。由此可见江户时代产生的大义名分论与尊王论对吸取中国文化的影响。在宋学逐渐发展的形势下,日本也出现过一些以《孟子》为研究对象的著述,如室町时代清原宣贤著《孟子抄》,因内容是讲述《孟子》,也叫《孟子听尘》,宣贤接受了家学参看各种注本,采用赵注本原文编写成书。江户时代有伊藤仁斋著《孟子古义》七卷,为探求孟子古义而为《孟子》全书作注,有1720年伊藤东涯序,收入《日本名家四书注释全书》;其子善韶有《孟子古义抄翼》七卷(写本)。又有中村明远著《孟子考证》一卷,考证孟子事绩及孟子师授等,有1747年自序,同年刊行;猪饲敬所著《孟子考文》,主解经文字句,收入《日本名家四书注释全书》;《孟子断》二卷,为冢田大峰所著,是非孟派的代表作之一,总论言“如轲则唯战国之一辩士,亦非有有德义之可崇者”,其下篇末章又说: “《孟子》七篇之书,其于世教切要者,未居三分之一,其三分之二则是屑屑锥刀之论也”。有《孟子定本》十四卷,为安井息轩所著,以赵注本为底本,取朱熹《集注》、焦循《孟子正义》、伊藤仁斋《孟子古义》等,以自己见解加以解说,收入《汉文大系》。参阅井上顺理《孟子传考》(鸟取大学学艺学部研究报告人文社会科学》一五,1964)、增田欣《〈孟子〉的章句与思想》(《〈太平记〉的比较文学的研究》,角川书店,1976)、野口武彦《王道与革命之间——江户朱子学中孟子接受的问题》(《文学》四四——七,岩波书店,1976,7)、野口武彦《江户阳明学与〈孟子〉》(《文学》四九——二·三,岩波书店,1981,2)、井上顺理《我国中世孟子接受史的研究》(风间书店,1972)等。 ☚ 《阿瑟·韦理的〈论语〉英文译注本》 孟子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