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嫦娥》 - 明·边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嫦娥》 - 明·边贡
[明]边贡 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明代中期的诗坛上,有一个影响很大的流派,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粉饰圣德、形式绮靡的“台阁体”,重要作家有七位,被称为“前七子”。边贡就是“前七子”之一。 这首诗题为“嫦娥”,而意蕴颇深,境界极高。诗的前两句将笔触伸向天上仙界,描写嫦娥仙子的生活情景:“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在寂寥的长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发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轮明月。看到明月,也自然会联想起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嫦娥。据说,嫦娥原来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要来的不死之药,便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此时此刻,秋风送爽,又到了桂花飘香的季节。你看,那枝繁叶茂的月中仙桂,满树金黄,幽香四溢,怎能不令人为之心荡神怡,击节称赏!“桂团团”一词,形容桂树枝叶繁茂,树冠圆实丰满,可谓淋漓尽致,维妙维肖。面对这一派清秋景象,嫦娥仙子却心疏意懒,没有半点欣赏的雅趣。原来,自从她奔上月宫以来,一直过着孤独凄凉的生活,根本谈不上什么仙界的欢乐。多少个世代过去了,桂树年年花开茂盛,清馨馥郁,嫦娥却岁岁孤影茕茕,黯然神伤。这里的“岁岁”一词正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光阴的虚度空掷。“攀”,是上树折花的意思,“只自攀”一词,表明嫦娥的举止单调,兴味索然。尽管诗人在这里没有对嫦娥的心理状态作任何直接的抒写,但借助于环境氛围的渲染和外在动作的刻画,嫦娥的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已经历历在目,几乎可以触摸到了。 对于嫦娥仙子的孤独处境和内心寂寞,诗人表示了极大的同情,故而后两句写道:“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每到中秋之夜,家家户户团圆赏月,仰望着天上的月宫,嫦娥啦,仙桂啦,奇思妙想,笑语喧哗,其乐融融。有的人还会生出无比羡慕之情,幻想自己也能像嫦娥那样永远离开人世,到天上去过悠闲自在的仙家生活。这一切,不能不使诗人涌起百般感慨:这些人啊!他们哪里知道在那寒气逼人的月宫里,可怜的嫦娥仙子寂寞无伴,正兀然伫立在桂花树下,面对碧海青天,深深陷入对人间往事的回忆、思念之中呢!由于有前两句的巧妙渲染与烘托,这两句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挚体贴,不如说是通过对嫦娥仙子寂寞心理的剖析,表达了这样一个饱含哲理的思想:人间远胜仙界,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现实生活,珍惜生活中的每时每刻。 这首充满浪漫奇想的小诗,仙凡贯通,天人交融,既有神话传说的幽渺绮丽的色彩,又有人间烟火气息,就事微挑,追情妙绘,极其自然。即就今天而言,它仍能给人以美感享受和哲理启示。 《嫦娥》 - 明·边贡
[明]边贡 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明代中期的诗坛上,有一个影响很大的流派,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粉饰圣德、形式绮靡的“台阁体”,重要作家有七位,被称为“前七子”。边贡就是“前七子”之一。 这首诗题为“嫦娥”,而意蕴颇深,境界极高。诗的前两句将笔触伸向天上仙界,描写嫦娥仙子的生活情景:“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在寂寥的长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发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轮明月。看到明月,也自然会联想起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嫦娥。据说,嫦娥原来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要来的不死之药,便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此时此刻,秋风送爽,又到了桂花飘香的季节。你看,那枝繁叶茂的月中仙桂,满树金黄,幽香四溢,怎能不令人为之心荡神怡,击节称赏!“桂团团”一词,形容桂树枝叶繁茂,树冠圆实丰满,可谓淋漓尽致,维妙维肖。面对这一派清秋景象,嫦娥仙子却心疏意懒,没有半点欣赏的雅趣。原来,自从她奔上月宫以来,一直过着孤独凄凉的生活,根本谈不上什么仙界的欢乐。多少个世代过去了,桂树年年花开茂盛,清馨馥郁,嫦娥却岁岁孤影茕茕,黯然神伤。这里的“岁岁”一词正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光阴的虚度空掷。“攀”,是上树折花的意思,“只自攀”一词,表明嫦娥的举止单调,兴味索然。尽管诗人在这里没有对嫦娥的心理状态作任何直接的抒写,但借助于环境氛围的渲染和外在动作的刻画,嫦娥的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已经历历在目,几乎可以触摸到了。 对于嫦娥仙子的孤独处境和内心寂寞,诗人表示了极大的同情,故而后两句写道:“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每到中秋之夜,家家户户团圆赏月,仰望着天上的月宫,嫦娥啦,仙桂啦,奇思妙想,笑语喧哗,其乐融融。有的人还会生出无比羡慕之情,幻想自己也能像嫦娥那样永远离开人世,到天上去过悠闲自在的仙家生活。这一切,不能不使诗人涌起百般感慨:这些人啊!他们哪里知道在那寒气逼人的月宫里,可怜的嫦娥仙子寂寞无伴,正兀然伫立在桂花树下,面对碧海青天,深深陷入对人间往事的回忆、思念之中呢!由于有前两句的巧妙渲染与烘托,这两句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挚体贴,不如说是通过对嫦娥仙子寂寞心理的剖析,表达了这样一个饱含哲理的思想:人间远胜仙界,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现实生活,珍惜生活中的每时每刻。 这首充满浪漫奇想的小诗,仙凡贯通,天人交融,既有神话传说的幽渺绮丽的色彩,又有人间烟火气息,就事微挑,追情妙绘,极其自然。即就今天而言,它仍能给人以美感享受和哲理启示。 《嫦娥》 - 明·边贡
[明]边贡 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自古以来,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砍桂的美丽神话,引起人们对月宫的无限向往;对广袖善舞,玉颜常驻的月宫仙子嫦娥,人们更是羡慕之至。这首诗写的就是嫦娥在天上仙境的生活。 全诗以“月宫秋冷桂团团”发端,推出嫦娥所居之月宫。月宫处碧海青天之中,临星河,傍九霄,绮霞散彩,红日倒映,凡人肉胎心驰神往。然而月宫却似人间,有季节冷暖的递转,诗中不写月宫的迟迟春日、炎炎夏季和严寒的冬天,独独写秋天的月宫,这是诗人着意渲染它的凄情。因为自宋玉悲秋开始,秋天就给文人的心理带来悲凉之意,在“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辛弃疾《昭君怨》),使他们“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辛弃疾《满江红》)。萧瑟的秋季君临月宫,瑟瑟霜风带来漠漠轻寒,必然使月宫嫦娥感到凉意,而秋天特有的萧条凄凉更撩人思绪,诗人用一“冷”字,一石双鸟,既写了月宫季节之冷,更写了这凄清萧瑟的环境中嫦娥的心境之冷。接着写到月中桂树,“团团”写出桂花开得很茂盛的样子。丹桂吐芳,香气袭人,蟾宫折桂终可给嫦娥一些慰藉和几多喜悦吧?下句“岁岁花开只自攀”即写嫦娥折桂。如此花好月圆,却无人和她共赏,只好形单影只地“自攀”桂花,这只能使她更感寥落冷清,更感孤独寂寞,又哪里能从折桂中觅到一丝快乐呢?诗中“岁岁”叠用,从时间上无限止地绵延开去,显示了如此的月宫生活,周而复始,没有变化,而凄凉和寂寞也就千年万载,始终陪伴着嫦娥。 后两句“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由事及理,触发议论。生活在人间的人们看到天上的月亮,都说天上仙境的美好,都羡慕嫦娥的青春永驻,长生不老,却不知月宫里的嫦娥在无穷无尽的孤独落寞中,常常回忆的是当初在人间的美好生活。此处用李商隐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之意。 边贡是明前七子之一。明前七子标举“诗必盛唐”,他们的领袖李梦阳甚至说要像写字临贴那样刻苦临摹唐诗(《再与何氏书》)。因此这首诗的立意也没有脱出唐人咏嫦娥诗的窠臼。但是他寓理于事,感触自出,别具匠心,诗作也就值得人玩味咀嚼。 所谓“一粒沙中见世界,半瓣花中说人情”,从这首诗的议论之笔中,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人情难免的一种现象,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人总是不能满足,而去追求未必比自己拥有的更好的东西,那怕它是梦幻泡影。其实,对未知的事物,不身临其境,是不知个中三味的,任何过分的憧憬和希冀,都显得幼稚。 《嫦娥》 - 明·边贡
[明]边贡 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自古以来,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砍桂的美丽神话,引起人们对月宫的无限向往;对广袖善舞,玉颜常驻的月宫仙子嫦娥,人们更是羡慕之至。这首诗写的就是嫦娥在天上仙境的生活。 全诗以“月宫秋冷桂团团”发端,推出嫦娥所居之月宫。月宫处碧海青天之中,临星河,傍九霄,绮霞散彩,红日倒映,凡人肉胎心驰神往。然而月宫却似人间,有季节冷暖的递转,诗中不写月宫的迟迟春日、炎炎夏季和严寒的冬天,独独写秋天的月宫,这是诗人着意渲染它的凄情。因为自宋玉悲秋开始,秋天就给文人的心理带来悲凉之意,在“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辛弃疾《昭君怨》),使他们“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辛弃疾《满江红》)。萧瑟的秋季君临月宫,瑟瑟霜风带来漠漠轻寒,必然使月宫嫦娥感到凉意,而秋天特有的萧条凄凉更撩人思绪,诗人用一“冷”字,一石双鸟,既写了月宫季节之冷,更写了这凄清萧瑟的环境中嫦娥的心境之冷。接着写到月中桂树,“团团”写出桂花开得很茂盛的样子。丹桂吐芳,香气袭人,蟾宫折桂终可给嫦娥一些慰藉和几多喜悦吧?下句“岁岁花开只自攀”即写嫦娥折桂。如此花好月圆,却无人和她共赏,只好形单影只地“自攀”桂花,这只能使她更感寥落冷清,更感孤独寂寞,又哪里能从折桂中觅到一丝快乐呢?诗中“岁岁”叠用,从时间上无限止地绵延开去,显示了如此的月宫生活,周而复始,没有变化,而凄凉和寂寞也就千年万载,始终陪伴着嫦娥。 后两句“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由事及理,触发议论。生活在人间的人们看到天上的月亮,都说天上仙境的美好,都羡慕嫦娥的青春永驻,长生不老,却不知月宫里的嫦娥在无穷无尽的孤独落寞中,常常回忆的是当初在人间的美好生活。此处用李商隐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之意。 边贡是明前七子之一。明前七子标举“诗必盛唐”,他们的领袖李梦阳甚至说要像写字临贴那样刻苦临摹唐诗(《再与何氏书》)。因此这首诗的立意也没有脱出唐人咏嫦娥诗的窠臼。但是他寓理于事,感触自出,别具匠心,诗作也就值得人玩味咀嚼。 所谓“一粒沙中见世界,半瓣花中说人情”,从这首诗的议论之笔中,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人情难免的一种现象,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人总是不能满足,而去追求未必比自己拥有的更好的东西,那怕它是梦幻泡影。其实,对未知的事物,不身临其境,是不知个中三味的,任何过分的憧憬和希冀,都显得幼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