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夸父逐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

神话篇名。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题目是后人所加。晋郭璞《山海经注》说:“夸父者,盖神人之名也。其能及日景而倾河渭,岂以走饮哉,寄用于走饮耳。几乎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者矣。此以一体为万殊,存亡代谢,寄邓林而遯形。恶得寻其灵化哉!”晋陶渊明《读山海经》诗云:“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说:“《大荒北经》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戴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即此一神话之异文。其言‘后土生信、信生夸父’,而《海内经》记‘炎帝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生共工,共工生后土’,则夸父者,炎帝之裔也。以义求之,盖古之大人(夸,大;父,男子美称)也。共工之力,能以摧山;‘土伯九约,其角觺觺’(见《楚辞·招魂》,王逸注:土伯,后土之侯伯。);而姜姓之蚩尤,亦‘兽身人语,铜头铁额’(《御览》卷七八引《龙鱼河图》)。‘齿长二寸’(《述异记》):是炎帝裔属中,颇不乏魁梧奇伟之巨人也。”《山海经·海外北经》还记载着一个“博父国”,有些学者认为“博父”即是“夸父”,其国中皆巨人;所以,茅盾在《中国神话研究ABC》中认为夸父不仅是人名,也是一种族的名称。上海古籍社《中华活叶文选》:“夸父为了征服灼热的太阳,敢于大胆地追赶它,并闯进了太阳里面去。但他终于牺牲了。他死后,还将他的手杖化为一片树林,给后人蔽阴纳凉。里面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于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积极的幻想。”今人杨公骥《中国文学》说:“在这神话中,寓言式地形象地反映了人的看法和理想;只有重视时间和太阳竞走的人。才能走的快;越是走的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虚。这样才能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不妨将水当作知识的象征)也只有获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时间竞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间。神中的巨人,‘地之子’夸父之所以失败,是由于当时客观上水不足。他不是懒死的,是在追求‘水’(知识和真理)的路途上渴死的。夸父英雄的悲剧结局,正是我们伟大的先人对自己的写照。”这是一则悲壮的神话故事,塑造了一个英雄夸父的形象,反映了原始人在实际生活中同自然斗争的坚决意志,表现了人们对勇敢、力量和伟大气魄的歌颂,对死后不忘为人民造福的崇高精神的赞美。夸父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自我牺牲的崇高品质,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富有献身精神和坚强意志的优秀民族。采用夸张的手法和神奇的描写,展现了夸父的伟大形象,气魄宏大,主题深刻而突出。


《夸父逐日》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夸父逐日》

《山海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①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夸(kuā)父,人名。《山海经》上记载的一个神人。逐日,跟太阳赛跑。逐,竞赛。

②〔逐走〕走,跑。逐走,赛跑。

③〔饮〕动词名物化,指喝的东西。下一个“饮”是动词,喝。

④〔河、渭〕黄河与渭水。

⑤〔大泽〕大湖。

⑥〔邓林〕地名,今大别山附近。“邓”与“桃”古音同,邓林即桃林。

【译文】夸父和太阳赛跑,到了太阳的热力圈中,他口渴想得到饮料,到黄河、渭水里去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喝,又向北到大湖里去喝,没有走到,在半路上就渴死了。丢下他的手杖,变成了邓林。

字数:335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257页.

《夸父逐日》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夸父逐日》

[原 文]

夸父①与②日逐走③,入日④。渴,欲得饮,饮于⑤河⑥、渭⑦。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⑧,未至,道⑨渴而死。弃其杖⑩,化为邓林(11)。

[注 释]

①夸父:古代神话人物。②与:同,跟。③逐走:赛跑。④入日:追赶到日落的地方。⑤于:在。⑥河: 古代专指黄河。⑦渭:古代专指渭河。⑧大泽:大湖。传说中它在雁门山北,纵横千里。⑨道:名词作状语,在途中。⑩杖:手杖。(11)邓林:地名,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与“桃”古音相同,邓林即桃林。

[译 文]

夸父跟太阳赛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他)渴了,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边)去喝。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又奔)北方的大湖去喝。还没赶到(那儿),在半路渴死了。他扔下的手杖,变成了(一片)桃林。

[鉴 赏]

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的宏大志向和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大自然想同自然的伟力一比高低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夸父善于奔跑,体大无比,接连喝干了黄河和渭水仍不解渴,夸张中表现出古代先民的高度自信。虽然这个故事以悲剧作结,但作者却给他的悲剧结局抹上一片桃红,不仅表现了人们对他的敬爱,也寄托了人们对那些身后仍然造福于后人的感激和怀念。

《夸父逐日》的文字极其简洁。用最短的文字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尤其应该是对快节奏的现代人的要求。

字数:578

[作者及作品简介]
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山海经》共18篇。作者不详,近代学者多认为诸篇并非出自一时一人,其中14篇是战国时代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涉及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它还是世界最早的记录有关矿物的文献。晋郭璞为《山海经》作注,并为《图赞》,今图佚而赞存。其后考证注释者有清代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等。

《山海经》

彭格人 主编.中学生古文知识辞典.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