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太平广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太平广记》 大型小说类书。北宋李昉奉敕监修,同修者有扈蒙、李穆、汤悦、徐铉等十二人。从太平兴国二年(977)至次年八月告成,六年(981)正月雕版印行。全书五百卷,二百八十九万三千余字。内容分:神仙、道术、方士、异人、异僧、释证、报应、定数、感应、名贤、廉俭、吝啬、气义、知人、精察、俊辩、幼敏、器量、贡举、铨选、权幸、将帅、骁勇、豪侠、博物、文章、才名、儒行、乐、书、画、卜筮、医、相、伎巧、博戏、器玩、酒、食、交友、奢侈、诡诈、诙谐、嘲诮、梦、幻术、妖妄、神、鬼、精怪、再生、雷、雨、山、石、水、宝、玉、草木、龙、虎、畜兽、狐、蛇、禽鸟、水族、昆虫、蛮夷、杂录等等九十二大类,又附一百五十余细目。旧刻本列引用书目三百四十三种,据近人《太平广记引得》统计,其中书目有而书中没有的十五种,书目没有而书中实引的有一百四十七种,合计引书四百七十五种。所引书籍,已大半散佚,赖本书得以保存。全书自汉迄宋,取《道藏》、《释藏》野史、小说、轶闻琐事、僻笈遗文,广搜博取,编为此书,“盖小说家之渊海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本书搜罗了古代道佛宗教、鬼怪迷信、社会人情、技艺珍宝、动植奇闻等宏富资料,对后世的宗教、民俗、民间传说和诗文、话本、杂剧、诸宫调、小说、戏曲等文艺作品,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当代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故事的创作,仍是一丰富多采的素材宝库。 《太平广记》《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是北宋初年朝廷编修的4部大书之一,专门收集自汉代至宋初的笔记小说。本书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奉诏撰集,次年八月书成表进,到六年正月奉旨雕印。领衔纂修者是翰林学士李昉,参与编修的还有扈蒙、李穆、汤悦、徐铉、宋白、张洎、王克贞、董淳、赵邻几、陈鄂、吴淑等12人。因成书于太平兴国年间,与《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故名为《太平广记》。此书一般被视作小说总集,故向来著录于小说类中,但也有人把它当一种类书看待,这是因它的内容是按照题材性质分类编排的,所以也算得上是一种广义的类书。 《太平广记》共500卷,另有目录10卷,全书按题材分为92大类和150余个小类,有的一类为一卷,有的一类有数卷乃至数十卷。每个条目后面都注明出处,旧刻本曾在书前列了一个引用书目,共计343种,但实际不止此数,据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所编《太平广记引得》统计,其中书目中有而书中没有的15种,书目没有而书中实引的147种,合计引书为475种。这些书多半都已散佚,就是存世的也有不少残阙和错讹之处,现在只能依据《太平广记》来作辑佚和校勘。此书的价值也就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小说资料,《四库提要》称为“小说家之渊海”,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载当时说话人都必须“幼习《太平广记》”,宋元的话本、杂剧、诸宫调等经常采用《太平广记》中所载的故事,明清的小说戏曲很多也是取材于《太平广记》的,可见这部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一席,它也是今天研究古代小说史的最丰富的宝库。 《太平广记》虽然成书不久就有了刻本,但后来因为有人说这部书并非学者所急需,就把板子收了起来,至明嘉靖间无锡谈恺根据钞本重刻,才得到广泛的流传。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用谈刻本做底本,加以校正排印出版,1961年、1981年中华书局重印。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出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