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墨子·公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墨子·公输》

《墨子》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公输》一文通过墨子制止楚国攻打弱小的宋国一事的记叙,反映了墨子的主张“非攻”,即反对侵略战争的思想。文章中充分表现了墨子的机智勇敢,能言善辩。

文章一开头先交代了事件的起因:楚国即将攻打宋国。楚国是南方的一个大国,力量比宋国强大得多。加上当时的能工巧匠公输盘为之制造攻城器械,宋国的处境看来很危险。关于这件事,本来还有不少具体背景可写,但作者仅用十五个字一笔带过。这是为了将更详细的笔墨用于下文记载墨子劝阻公输盘和楚王的经过,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即表现墨子的机智勇敢和他的反侵略思想。接着便写墨子日夜兼程到楚国去劝阻。“闻之”、“起”、“行十日十夜”、“见”,这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墨子为天下排危解难的迫切心情,表现了墨子不畏强暴,不辞劳苦,“利天下而为之”的可贵精神。

以上是文章的一个开头,下面的部分写墨子劝阻楚国攻宋的具体经过,详细记载了墨子与公输盘及楚王的三次论辩。

墨子见到公输盘,并没有开门见山地劝他停止攻宋,而是故意先说自己来是想请公输盘替他报仇杀人,并且还许之以重金。这样一个开场白将墨子的来意隐蔽得不露痕迹,公输盘当然不知其意,于是回答说:“吾义固不杀人。”不知不觉地中了墨子的圈套。墨子抓住这句话向公输盘发起进攻,指出他帮助楚国攻打无罪的宋国,和帮助别人去杀人一样,也是不义的行为。这就把公输盘所说的话同他自己行动本身的矛盾明显地揭露了出来。墨子接连一口气数落了公输盘“不可谓智”,“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几项罪过,义正辞严,说得公输盘哑口无言,只好认输。

然而决定是否攻打宋国的是楚王,于是墨子要求公输盘引他去见楚王。“然,胡不已乎?”“胡不见我于王”两句话用的却是反诘的句式,这样就更强烈地表现出墨子说话时正气凛然、不容置疑的感情色彩。

墨子见了楚王,也没有直截了当地提及“攻宋”之事。他先对楚王说有这么个人,自己有漂亮的车子不乘,却去偷邻居的破车;自己有绫罗绸缎不穿,却去偷邻居的粗布袄;自己有白米大肉不吃,却去偷邻居的糠糟。他故意问楚王这是什么样的人。楚王不知墨子的用意,便脱口回答说这人一定是患了偷窃的病。其实他也正好中了墨子的圈套,墨子紧接过楚王的话头,将楚、宋两国的土地物产财富进行鲜明的比较,并且同前面所说的那个患“窃疾”的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表明以富庶之楚国,却去攻打贫瘠的宋国,那也正如楚王自己所说,大概是患了偷窃的病了。这就使楚王也和公输盘一样,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但楚王仍不死心,“必取宋”。一个“必”字,表明楚王对于公输盘所造好的云梯抱有极大的希望,对于攻宋的成功十分自信,企图以军事实力胁迫墨子放弃劝阻。这就迫使墨子必须同公输盘进行一番实力的较量,使楚王彻底放弃攻宋的打算。于是文章接着便写墨子与公输盘的斗技。

墨子与公输盘都是技艺高超的工匠,古书上记载他们两人都曾制造过能在天上飞的木鹊。他们的斗技,当然是很精采的。“九设”“九距”,说明这场模拟攻守战的激烈。但结果是墨子胜利了。“尽”字,“拙”字,说明公输盘已是黔驴技穷;“有余”则说明墨子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公输盘并没有死心,反而想出了一条毒计要杀害墨子。两个“吾不言”说明此时两人心照不宣,剑拔弩张,气氛十分紧张。最后墨子揭穿了公输盘的阴谋,并宣布他的弟子此时已掌握了他这一套守城的工具和技巧,在宋国严阵以待。即使自己遇害,楚国也休想攻下宋国。这就使楚国侵略宋国的企图完全破产了。

这篇文章所表现出来的反侵略战争的思想,在那个“争城以战,杀人盈野”的时代,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因而具有一定的人民性。文章中墨子之所以能够制止楚国对宋国的侵略,除了墨子在辩论中从道义上向公输盘和楚王指明攻宋的不义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墨子让他的弟子和宋国人做好了反侵略的充分准备,并且在同公输盘的实力较量中战胜了对手,这才迫使楚国放弃了侵宋的计划。

文章中墨子的辩论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巧妙的比喻进行类比,如将公输盘帮助楚国攻宋比作“杀人”,将楚国侵略宋国比作“患窃疾”,这就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而生动,易于被对方接受。二是引诱对方落入自己设置的圈套,使对方处于自相矛盾的境地,从而理屈辞穷,不得不承认错误。


《墨子·公输》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墨子·公输》

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般。公输般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公输般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般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为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般服。子墨子曰:“然乎,不已乎?”公输般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般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三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王曰:“善哉!虽然,公输般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般。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般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般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御有余。公输般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御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纳也。故曰: 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注释〕 ① 公输般: 鲁国巧匠,复姓公输,名般,“般”有时写作“盘”,今统称鲁班。云梯之械: 登高窥城和攻城的器械,因高耸入云而名。 ② 将以攻宋: 约在楚惠王49年,宋昭公29年,公元前440年。 ③ 起于鲁: 《道藏》本为“起于齐”,但墨子经常居住在鲁国,《吕氏春秋·爱类》说:“自鲁往。”《淮南子·修务训》说:“自鲁趋而往。”此处从“起于鲁”。 ④ 郢: 楚国国都,在今湖北江陵。 ⑤ 何命焉为: 有何指教。 ⑥ 十金: 重量单位,一镒叫一金,20两,一说24两。 ⑦ 荆国: 楚国别名。初立国荆山,湖北西部,武当山东南,汉江西岸。荆,一种灌木,矮小丛生,木本植物。楚国,战国七雄之一,原在湖北、湖南一带,后扩展到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地区。 ⑧ 知类: 知道类别。 ⑨ 文轩: 饰有美丽花纹的车子。 ⑩ 敝舆: 破车。 ⑪ 短褐: 粗布短褂。 ⑫ 粱肉: 精米肉食。 ⑬ 糠糟: 酒糟米糠之类的粗食。 ⑭ 窃疾: 有偷窃病。 ⑮ 云梦: 古湖泽名,属楚国,原为两大泽,分跨今湖北境大江南北,江北为云,江南为梦,后世变为陆地,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游猎区。 ⑯ 犀兕麋鹿: 动物名。犀兕: 犀牛。麋鹿: 鹿。 ⑰ 鱼鳖鼋鼍: 动物名。鼋: 鳖类。鼍: 鳄鱼的一种,扬子鳄,猪婆龙,爬行动物。 ⑱ 雉: 野鸡。 ⑲ 长松文梓楩楠豫章: 珍贵木材。 ⑳ 三事: 指上文“文轩之与敝舆”、“粱肉之与糠糟”、“锦绣之与短褐”的三个比喻。从这三个比喻论证看楚国攻伐宋国的非正义性。 ㉑ 以牒为械: 用木片代表攻守城池的器械,演示攻守技巧。 ㉒ 机变: 机巧变化。 ㉓ 诎(qū): 同“屈”,屈服,被说服。 ㉔ 禽滑厘: 墨子弟子,墨家仅次于墨子的第二位代表人物。 ㉕ 庇其闾中: 到村闾大门里避雨。 ㉖ 守闾者不纳: 看守村闾大门的人不让进入。当时楚将攻宋的消息已为宋人所知,守门人怕墨子是楚国间谍,不许他进入。 ㉗ 治于神者: 在隐微处治理的人。《尸子·贵言》:“圣人治于神。”神: 神秘微妙。 ㉘ 争于明者: 在明处争功的人。《尸子·贵言》:“愚人争于明。”

【鉴赏】 本篇无论在理论和实践,还是在逻辑与辞章上,都堪称典范。运用墨子兼爱非攻学说,体现墨家抑强扶弱、任侠仁义的精神。

墨子听到鲁班“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便从鲁国起身,“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找鲁班和楚王辩论说:“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这是兼爱非攻理论的实践,体现了墨子抑强扶弱、任侠仁义的精神。

墨子见鲁班,鲁班问:“先生有何见教?”墨子巧设计策说:“北方有人侮辱我,想请你杀他。”鲁班听了很不高兴。墨子说:“我送你十两黄金。”鲁班说:“我讲仁义从来不杀人。”

墨子说:“你造成云梯,准备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楚国土地有余,人口不足,牺牲自己本来不足的人口,争夺本来已有富裕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宋国无罪,却去攻打,不能说是仁。懂得了这些道理,而不争谏,不能说是忠。争谏而不能制止,不能说是强。你讲仁义从来不杀一个人,却去杀宋国许多人,不能说是知道类推之理。”鲁班被说服。

墨子对楚王说:“如今有一个人,放着自己的豪华轿车不坐,却想偷邻居的破车。放着自己的锦绣衣裳不穿,却想偷邻居的黑粗布褂。放着自己的精米肉食不吃,却想偷邻居的糠糟饭食。这算什么人?”楚王说:“他必定患了偷窃病。”

墨子说:“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就像豪华轿车和破车的比喻。楚国有云梦泽,犀牛麋鹿满地,长江汉水鱼鳖鼋鼍,富甲天下,宋国连野鸡野兔狐狸都没有,就像精米肉食和糠糟饭食的比喻。楚国有高大松树、漂亮梓木和楠木樟树,宋国却没有像样的大树,就像锦绣衣裳和黑粗布褂的比喻。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跟这三个比喻同类。大王必定伤害道义,又达不到目的。”

墨子止楚攻宋,运用攻击矛盾的谈辩技巧。在辩论中,指出对方议论的逻辑矛盾,以驳倒对方论点,这便是归谬法。墨子运用归谬法,使鲁班不得不在道义面前服输。又使用以小比大,以浅喻深的比喻论证,以理服人。

在逻辑与辞章上,本篇是应用比喻论证“譬”和归谬论证“推”的典范。根据《小取》的定义,比喻论证“譬”,是“举他物而以明之也”。本篇巧妙设计“文轩与敝舆”、“粱肉与糠糟”、“锦绣与短褐”三个比喻,论证楚国攻伐宋国的非正义性。

根据《小取》的定义,归谬论证“推”,是“以其所不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本文先写明鲁班不取墨子“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的假设请求,标榜“吾义固不杀人”,但却“为楚造云梯之械,将以攻宋”,这种“义不杀少而杀众”的行为,与前文鲁班所标榜的“吾义固不杀人”是自相矛盾的论点。墨子论证“杀少”跟“杀众”同类,批评鲁班“不可谓知类”。这是用归谬论证“推”,指出对方的逻辑混乱。《小取》规定论证的规则,是“以类取,以类予。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即遵守同一律矛盾律。墨子的说辞,是典型的归谬论证“推”。

《公输》是一篇完整的记叙文,生动地体现了墨子兼爱非攻的主张。他不辞劳苦,巧于驳辩,大义凛然,智勇双全。他为阻止强楚攻伐弱宋,千里迢迢,前去止战。通过与鲁班、楚王的论辩,沙盘比试,制止了一场血战。在论辩中,墨子语言犀利,逻辑清晰,有理有节,扣人心扉。本文被选为学校语文教材,并被改编为小说戏剧,可谓脍炙人口,传诵不衰。

辩论是使用言词的战斗,所以叫舌战。《史记·平原君传》说:“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黄宗羲编《明文海》卷93说:“春秋战国之时势,在重口舌战伐也。”“审时酌势,在口舌战伐。”“数言而佩印,一战而师君。”这都可用来形容墨子的善辩。

墨子教导弟子“能谈辩者谈辩”,以谈辩为专门的教育科目,使墨家得以总结中国古代辩学,从而与古希腊逻辑和印度因明,并列为世界三大逻辑之源,为人类思维科学的建立,作出重要贡献。


《墨子·公输》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墨子·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 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 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 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 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乎, 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 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 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11),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 为何若人?”王曰:“必为窃疾矣(12)!”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 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13),犀、兕、麋鹿满之, 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14),此犹粱肉 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 褐也。臣以三事之攻宋也(15),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 得。”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16)。公输盘九设攻城 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17)。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18)。公 输盘诎(19),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 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 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 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20)。故曰:“治于 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21)。”

【注释】①公输盘:姓公 输,名盘,又作“般”或“班”。 鲁国人,也称鲁班,工匠的祖 师。云梯:攻城时用来攻城 的器械,因其高,故名。②起 于齐: 自齐国出发。③郢 (yǐng):楚国都,在今湖北江 陵。④藉:借助。⑤说:同 “悦”。⑥“义不”两句:少,指 上文北方欺侮墨子的人。 众,指楚、宋战争中牺牲的士 卒。类,指类推的方法。⑦ 然:如此。已:止,指停止对 宋国的进攻。⑧文轩:彩车。 ⑨敝舆:破旧的车子。⑩短 褐:古代贫贱者所穿的粗布 衣。(11)粱肉:精美的饭菜。 (12)窃疾:嗜好偷东西的怪毛 病。(13)云梦:楚国境内的大泽名。(14)为:通“谓”。(15)三事:似是“王吏”之讹。指 楚王的臣子公输盘。(16)牒(dié):小木片,一说筷子。(17)距:同“拒”。(18)圉(yù): 同“御”。(19)诎:同“屈”,受挫,指技已穷尽。(20)内:同“纳”。(21)治于神者四句:治, 致力的意思。神,指人们不知不觉、不可揣测的大智大愚。明,指人们容易看见的 小智小愚。

【鉴赏】《公输》通过叙述墨子阻止楚国攻打宋国的故事,表现墨子为 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而顽强斗争的意志,也说明将道义和实力结合起 来,才能彻底挫败侵略者的道理。

本文故事曲折生动,运用矛盾冲突来凸显人物,阐明道理。首先,在 墨子与公输盘的对话交锋中,墨子以道义谴责公输盘,“义不杀少而杀众, 不可谓知类”,让他“服”了。但是,公输盘将责任推到楚王身上,于是引 出墨子与楚王的较量。墨子同样以道义将楚王驳得体无完肤,使他只能 称“善”。接着,矛盾又回到公输盘那里,因为他制成了新型攻城器械—— 云梯,怎么能不使侵略者的野心膨胀呢?这时,矛盾变得尖锐化了。既然 道义解决不了矛盾,那么就来看实力吧。墨子与公输盘在战术上展开了 较量,较量的结果是公输盘输了。但是矛盾并没有因此解决,反而向更凶 险的境地发展。公输盘想要杀掉墨子,除掉这个攻宋的障碍,然而,这一 阴谋被墨子一眼看穿了。墨子严正地告诉他们:“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 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这样一 来,在道义和实力的双重威慑下,楚王只能说出“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的 话来。矛盾才得以最终解决。止楚攻宋,不仅要义胜理足,还必须智、力 结合,方能最终挫败对手,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运用丰富的比喻,层层推理,富有逻辑性。墨子在与公输盘、楚 王的对话中,都是先打比喻,引人入彀,然后层层推理,驳倒对方。比如墨 子见到公输盘,先用“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来引出公输盘的话“吾 义固不杀人”。接着,墨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一连串地指责公输盘四个 不义的表现:“不智”“不仁”“不忠”“不强”,最后迫使公输盘理亏而折 服。墨子见到楚王时,一开头就说“今有人于此”。他不用“倘若”“假如” 等假设字样,而是像讲一件真事一样,使对方不致发生错觉,能够听得进 去,然后随意自然地表达见解。墨子巧设三个比喻:舍文轩而窃敝舆,舍 锦绣而窃短褐,舍粱肉而窃糠糟。这三个窃疾之喻,正好形容大而富的楚 国和小而贫的宋国的关系。楚王落入“窃疾”的指责,真是搬起石头砸自 己的脚。

本文的结尾极具讽刺意味且耐人寻味。墨子保护了宋国,离楚而归, 途经宋国,正值天雨,想进闾门避雨,却被守门人拒之门外。墨子对宋国 的贡献,宋人竟漠然不知,真是令人感叹。
 

刘远珠,汤克勤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72-73-74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3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