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史记》与日本文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史记》与日本文学 《史记》与日本文学《史记》传入日本极早,圣德太子(574—622)《十七条宪法》第十条有“如环无端”,即源出《史记·田单列传》“如环之无端”日本天平胜宝九年(757)施行的《养老律令》规定,《史记》与《汉书》、《后汉书》为大学课程。平安朝大学的纪传道要学习《史记》,从弘仁七年(816)以来,史记“竟宴”(讲解《史记》之后举行宴会)十分盛行,《凌云集》所收贺阳丰年《史记竟宴赋得太史自序传》反映了当时的情况。清少纳言《枕草子》第二一一段谈到“文则《文集》(即《白氏文集》)、《文选》、《新赋》、《史记·五帝本纪》”,说明了《史记》在贵族中流行的盛况。不仅《源氏物语》在故事的结构与叙述方法上受到《史记》的影响,《史记》开创的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也成为历史物语《大镜》为首的“镜物”模仿的对象。在《平家物语》、《太平记》等军记物语中可以读到许多源出《史记》的故事,如吴越之争、汉楚之战、鸿门晏、纪信救主等故事,一再被长篇引用、改编,插入日本历史故事中,成为其中重要的部分。室町时代桃源瑞仙著《史记桃源抄》,讲说《史记》,多用口语,文明九年(1477)成书,抄本有京都大学图书馆清原文库本二十册、东洋文库本二十册,版本有宽永古活字版《史记抄》十九卷二十册。月舟寿桂的《史记抄》(幻云史记抄)流传也很广。江户时代更出现了如皆川淇园、中井履轩、赖山阳、冈白驹等优秀的《史记》研究者。皆川淇园及门人著《史记助字法》辑录《史记》助字加以说明,其载录助字二百二十字,类似的字分类排列,举例说明用法,其书刊行于1760年。冈白驹著《史记觿》(1756)摘解《史记》难句。明人凌稚隆(1199—1287)《史记评林》的日本刻本出版受到普遍欢迎。读本作者上田秋成《雨月物语》中的《贫福论》受到《史记·货殖列传》的影响《菊花之约》受到《史记·商君列传》的影响也已成为定论。俳句名家与谢芜村在俳句中也使用过“约法三章”、“漂母之恩”等出自《史记》的典故。项羽和刘邦的故事在日本是脍炙人口的,近代文学中取材于这一故事的著名作品,如长与善郎的话剧《项羽与刘邦》(新潮社,1916)使作者一举成名(参阅《近代中日文学交流史稿》,王晓平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司马辽太郎的《项羽与刘邦》(新潮社,1980)对这一题材又有新的发展。有关《史记》与日本文学的比较研究可参阅:增田欣《以〈史记〉为源泉的故事的考察》(《〈太平记〉的比较文学研究》,角川书店,1976)、增田欣《〈太平记〉作者对〈史记〉的接受》(同上)、仁田香鹤子《〈源氏物语〉里的〈史记〉投影》(《樟阴文学》七,1955,10)、松村博司《投影于〈大镜〉的海外文学——关于〈史记〉的影响》(《国文学》六——三,1961,2)、小守郁子《〈源氏物语〉里的〈史记〉影响》(《名古屋大学文学部研究纪要》二)、凡山清子《〈源氏物语〉与中国文学》(东京女子大学《比较文化》三,1957,2,《〈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松本治久《〈大镜〉向〈史记〉学了什么》(早稻田大学《汉文学研究》一一,1963,12)、增田欣《〈太平记〉与〈史记〉的列传》(《中世文艺》二九,广岛大学中世文艺研究会,1964,5)、新美保秀《〈史记〉与日本文学》 (《汉文教室》一九,大修馆书店,1955,6)、吉川幸次郎《〈史记〉与日本》(《文艺春秋》三四——六,1956,6)、冈田正之《〈史记〉对日本文学的影响》(《东亚研究》二——五)、营谷军次郎《〈史记·货殖列传〉与浮世草子〈永代藏〉》(《生活文化》一——一,清教社,1956,11)、后藤丹治《中国典籍与〈雨月物语〉》(《国语国文》二一——一一)、松本治久《关于中国史书给予历史物语的影响》(汉文学研究》九,1965,9)等。 ☚ 《史记》在俄苏 史记抄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