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史记·管晏列传第二》 - 太史公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史记·管晏列传第二》 -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1],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2]。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3]。岂以为周道衰微[4],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5],乃称霸哉[6]?语曰[7]“将顺其美[8],匡救其恶[9],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10],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11]?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12]!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13],所忻慕焉[14]。 【段意】 作者论赞。内容有二:一为交代作传本意。管、晏均有著述,其言甚详,读其言欲观其行,故只记其轶事。二为赞扬二人美德。管仲的才能表现在他能佐桓公使其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更能顺从其美,匡救其恶,使君臣上下亲密相处。晏子能尽君臣之礼,犯颜直谏,正是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的贤相。若晏子还在。太史公为其执鞭,也心甘情愿。 字数:443 [1]《牧民》:以下五篇皆为《管子》一书中的篇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