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双调·水仙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双调·水仙子》《双调·水仙子》
薛论道 卖狗悬羊 从来浊妇惯撇清①,又爱吃鱼又道腥,说来心口全不应。貌衣冠,行市井②,且只图屋闰身荣③。张布被诚何意④,饭脱粟岂本情,尽都是钓誉沽名。 【注释】 ①撇清: 假装正经。②市井: 指城市无赖流氓。③屋闰:“闰” 当为 “润”之误。屋润,意即使居室华丽生辉。《礼记·大学》有“富润屋,德润身”语。④布被: 汉丞相公孙弘盖布被,别人说他虚伪,自己也说想以此钓名。下句 “饭脱粟”也是公孙弘故事,意即不吃精米,只吃脱了一次壳的糙米。 【曲大意】 从来是作风不正的女人假装正经,又爱吃鱼又说鱼腥,说的话从来心口不一。穿得像正人君子,干的是无赖行径。而且追求的只是家室富足,声名光荣。盖布被装朴素别有用意,吃粗米哪里是生活艰苦的实情,全都是为了钓誉沽名。 【赏析】 “卖狗悬羊”,即俗语“挂羊头卖狗肉”。从题目就可以看出作者用意: 深刻揭露士大夫男盗女娼的虚伪面目。 “从来浊妇惯撇清,又爱吃鱼又道腥”,一语点破人情虚伪奸诈。行为不端的女人偏偏标榜清白,爱吃鱼又假惺惺地说鱼腥味太重。妇人 “撇清” 是为掩盖自己的 “浊”,说 “鱼腥” 是打出不爱吃鱼的幌子以掩人耳目。最后自然得出 “心口全不应” 的结论。 开头两句是为下文作比,并以此及彼,所以接着写到士大夫之流。这些人是 “貌衣冠,行市井”,亦即衣冠禽兽之义。看他们的穿戴像正人君子,道貌岸然,看其行为却是市井无赖,狗彘不如。这六字总括了当时士大夫的虚伪丑恶。他们为什么如此无耻呢?一个目的——“且只图屋闰身荣”,完全为了高官厚禄。 “貌衣冠,行市井”是概括而论,“张布被诚何意,饭脱粟岂本情”则道出了这些人的具体做法,进一步揭露其丑态。本来有的是锦被,却故意盖布被,本来吃的是精米,却故意弄些粗米下锅,装出点朴素,显示些寒酸,都是为了造成一个清廉的假象,赢得一个好名声。“尽都是钓誉沽名”,结句画龙点晴,一语破的。 这首散曲对伪君子进行了无情的揭露,把他们自以为得计的掩人耳目的鬼把戏都抖了老底,赤裸裸地拿到光天化日之下示众。“浊妇”偏要“撇清”,“爱吃鱼”的偏说“鱼腥”,衣冠楚楚的正人君子干的却是龌龊勾当,绸被缎褥不用偏盖布被,有精米不吃偏吃糙米,作者把这些反常悖理的现象摆出来,使不可调和的矛盾放在一起,就把士大夫的伪装脱尽,立刻还他们丑恶的本来面目,讽刺意味十分强烈。 此曲共分三节,每节三句。每节都是前两句写出具体矛盾、反常现象,后一句作出结论,点出实质。第一节以浊妇为例,用世人公认的一些现象,先举出了一个概莫能外的前提。尔后,第二节再写士大夫之流的虚伪。第三节再进而用历史典故揭穿他们骗人的伎俩。写得既层层深入,又富于变化。 《双调·水仙子》《双调·水仙子》
乔吉 寻梅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①。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②。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释】 ①孤山: 在杭州西湖中,旧时多梅花。②缟袂: 白色的绢做的衣袖。绡裳: 薄绸做的下衣。都指梅花。 【曲大意】 冬天前后走遍了多少村庄,小溪两岸脚上染满了雪霜。树上树下杭州孤山上到处寻访。冷风吹,何处传来一股幽香?忽然相逢,一片梅花像是白绢做的衣袖、薄绸做的衣裳。突然酒醒了,寒气惊破了我寻梅的梦幻,凄清的笛声吹断了我伤春的愁肠。夜沉沉,淡淡昏黄的月色令人无限惆怅。 【赏析】 踏雪寻梅是古代文人墨客的雅事。这首小令写出了作者苦苦寻梅和酒醒梦觉之后的失落感。前五句写寻梅,后五句写梦醒后的感受。先写苦苦探询梅花踪迹,寻而不得,为后来突然发现梅花后的心情作了充分铺垫,形成巨大落差。“众里寻他千百度,蓦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前三句句法相同,但因时空不断转换,从概括到具体逐渐深化,所以并不显板滞。“冬前冬后”说明作者寻梅时间很早很长。“几村庄”表现作者走了很多地方。“溪北溪南”是承接“几村庄”来的。在哪里寻梅呢?在村庄的“溪北溪南”。“两履霜”是曲笔,不直说走了很多路,而用双脚染满霜雪言其寻梅之苦,寻梅之诚。“树头树底孤山上”,又承接 “溪北溪南”而来。在溪的两岸和杭州孤山上到处寻觅着梅花的踪影。(北宋诗人杜逋曾在孤山赏梅,并作了不少赏梅诗传世,这里的梅花自然不同凡响。)“树上树底”四字传达了寻梅者的细心和热诚,一棵树一棵树地上下打量着寒梅着花未? 唯恐漏掉了开花的梅枝。 从“几村庄”到“溪北溪南”,进而到 “树上树底”,由大到小,由粗疏到具体,由模糊到清晰,这三个句式相同的排比句,证明梅花是如此少而难于寻找,同时也表明了作者寻梅的急切心情。最后好像没有希望了,突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冷风吹来一股幽香。铁鞋踏破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忽相逢缟袂绡裳”,像身着白绢薄绸的白衣仙子般的梅花突然呈现在眼前。于是作者立刻由绝望的深渊升到了喜悦的巅峰。 “酒醒寒惊梦”,可能是作者醉酒寻梅,也可能是在寻得梅花后,留恋忘返,不免对梅而酌,边赏梅边饮酒,梅花醉人,酒醉人,于是颓然卧于梅树之下。待到酒醒时,待到寒气袭人梦醒时,说明寻梅者醉卧已经很久了。梦醒之后,一种沉重的失落感立刻袭上心头。远处传来一声笛曲,更添惆怅。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有“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 《落梅花》”的诗句,《落梅花》即《梅花落》笛曲 (为押韵李白更动词序)。作者听到这样一声笛曲,立即联想到自己寻寻觅觅好不容易发现的梅花不久就要凋谢,自然不免使恋春的人柔肠寸断。春要去了,梅花要去了,能不令人酸鼻?探梅者只能在白天到处奔波,醉卧花下,一觉醒来,却是“淡月昏黄”的夜色,表现出作者发现梅花后再无牵挂,愿望达到后一觉入睡的甜蜜心情,同时,昏黄的月色平空又增添了一层淡淡的哀愁。三句14字,创造了一种伤春、惜梅的悲凉气氛。这三句凄苦的冷色调和开头三句急切寻梅的热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非常能衬托出作者酒醒惊梦后心情的落寞。 全篇不足50字,写了寻梅的渴望、失望,发现梅花后的喜悦和伤春、惜梅的惆怅,感情时起时落,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梅花的一往情深,并透露出失意的心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