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农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农书》

 元代一部农业百科全书,王祯著。皇庆二年(1313)正式刊行。该书综合了黄河流域旱田耕作和江南水田耕作的生产经验,继承了元朝以前农业科学的有关成果,并反映了元朝农业发展的新成就。全书三十七卷,现存三十六卷。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农桑通诀”,是农业的总论,贯穿了农本观念和天时、地利、人力共同决定农业生产的思想,概述了我国农业生产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泛论了农、林、牧、副、渔的各项技术和经验。第二部分,“百谷篇”,是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分论,分别论述了多种谷物、蔬菜,瓜果、竹木、麻、棉、茶等作物的起源、性能和栽培方法。第三部分,“农器图谱”,是全书重点所在。包括各种农具和农业机械图三百零六幅,每幅图后均有一段文字,说明这项农器的构造、演变和用法。书中对木棉栽种法作了全面介绍,并总结了十四世纪初在我国出现的耧锄、耘耥、牛转翻车等新式农具。书末附载《造活字印书法》,是系统叙述活字印刷术的文献。

《农书》 - 中外名书奇书 - 可可诗词网

《农书》

《农书》

又称《王祯农书》,元王祯撰。王祯,字伯善,东平(今山东东平)人。元贞元年(1295)曾任宣州旌德县尹6年,大德四年(1300)调任信州永丰县尹。在此期间历时10年编写《农书》。此前的农业如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主要限于黄河中下游,南宋陈敷《农书》主要限于江浙一带。《农桑辑要》主要为北方地区。王祯的《农书》实兼南此,是中国第一部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作系统研究的农书。为中国农学史上的一部巨著。

全书约30万字,内容可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农桑通诀》,总论农业历史、农桑起源,包括耕垦、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以及植树、畜牧、蚕缫等,介绍如何顺应天时、因地制宜、勤于人事以发展农业生产;第二部分《百谷谱》,具体介绍各种农作物,菜蔬、瓜果、竹木等种植培育法,并推广了棉花种植经验;第三部分《农器图谱》,把农业器械根据不同用途分为20门,绘有306幅图,每门冠以扼要说明,描述该器具的构造、来源、演变及使用方法,是作者最有创造性的部分。全书贯穿“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事”的积极思想,作者不仅只搜辑旧闻,参阅前人经验,更能出以新意,独创发明,为解决农村劳力不足,他提出效法北方的“锄社”,互助合作;重视水利建设,认为“灌溉为农务之大本,国家之厚利。”对古人失传的农业机械,多方搜求,加以复原”。对古人失传的农业机械,多方搜求,加以复原,如后汉杜诗利用水力鼓风炼铁的“水排”,作者改皮囊鼓风为木扇(简易风箱)鼓风,在中国冶炼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根据自己在江西等处所见的茶磨,绘制成“水转连磨”,创制出“水砻”、“水轮三事”等机械,另有许多提水、运水农具,如“高转筒车”、“水转翻车”、“水转高车”等。在排印《农业》的过程中,因字多雕印不便,创制木活字,发明转轮排字盘,成为排字技术上的一个创举。《中国农学书录》盛赞作者在传统农业上的突出贡献,认为此书“在传统的农学著述中,确可称空前绝后”。

此书皇庆三年(1313)刊刻。但元刻本早佚,各书对其卷数著录不一,有37卷说,现存36卷本。主要有明万历二年刻本和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单行《四库全书》本。后世通行本均属四库本系统,如《农学丛书》本、《万有文库》本。1956年中华书局、1963年农业出版社据《万有文库》本重印出版。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