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伶官传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 盛衰之理(1),虽曰天命(2),岂非人事哉(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4),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5),以三矢赐庄宗(6),而告之曰: “梁,吾仇也(7); 燕王,吾所立(8);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9),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10),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1)!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12),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13),请其矢,盛以锦囊(14),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15)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16),函梁君臣之首(1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18),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19),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20),仓皇东出(21),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22),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23)? 抑本其成败之迹(24),而皆自于人欤(25)?《书》曰(26): “满招损,谦受益(2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8),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29);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30),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31),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2),岂独伶人也哉! 作《伶官传》。

〔注释〕(1)盛衰之理: 国家兴衰的道理。(2)天命:古人认为人的祸福凶吉和国家的治乱兴衰都由天决定。(3)人事: 人谋或人的努力,亦即谋事在人。(4)原: 推究、考查原因。庄宗: 即李存勖(xu),李克用长子,初袭父封为晋王,公元923年灭梁后,即帝位,国号唐,史称“后唐” 。他做了皇帝后,贪图享乐,宠信伶官,最后导致覆灭。(5)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世人传说晋王临死的时候。晋王:指李克用,他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封为陇西郡王,后又封晋王。将终:将死,临终。(6)矢: 箭。(7)梁,吾仇也: 指后梁太祖朱温。他原是黄巢起义军将领,后降唐,与李克用一起镇压黄巢起义,因而唐朝赐给他一个“全忠” 的名字,并封他为梁王。后来篡唐自立,建立后梁。朱温与李克用屡相攻战,并曾设计谋害李克用,所以说“吾仇” 。(8)燕王,吾所立: 指燕王刘守光的父亲刘仁恭。他原是幽州的低级军官,李克用攻取幽州后,以他为留后,并请命于唐,授他为卢龙节度使,所以说“吾所立” 。后刘仁恭叛变,并打败李克用,双方又结下冤仇。李克用在世时,刘仁恭还未称燕王。后来他的儿子刘守光逐渐强大,才始称燕王。(9)契丹: 种族名,所占地在今辽宁、吉林一带,后渐扩张至今河北境。李克用曾于公元905年与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会盟,并结为兄弟,约定联合出兵,消灭朱温。后阿保机背约,与朱温通好。(10)尔: 你。(11)其: 用来表示命令语气的副词。乃父:你的父亲。(12)庙: 宗庙,封建帝王的祖庙。(13)从事: 官名,原指州刺史(地方长官)辖下的僚属,这里泛指一般的属吏。少牢:古代祭祀时牛、羊、豕全备的叫太牢,有羊、豕而无牛的叫少牢。告庙: 占代帝王及诸侯外巡或遇有大事,须向祖庙祭告,叫做告庙。(14)盛: 装。锦囊: 丝织品做的袋子。(15)及:等到。纳之: 把箭收藏起来。(16)方: 当。其:代词,指李存勖。系: 捆绑。以: 用。组: 绳子。“系燕父子以组” 是倒装句法,实际上就是“以组系燕父子”。公元912年,李存勖攻破范阳,俘燕王刘守光及其父刘仁恭,次年又把他们杀死。(17)函梁君臣之首: 把梁君臣的头装在匣子中。函: 木匣子,这里用作动词,即用木匣子装起来。梁君臣,指梁末帝朱友贞(朱温第三子)及其部将皇甫麟。公元923年,李存勖攻破开封,朱友贞和皇甫麟先后自杀。李存勖漆其首而函之,藏于太庙。(18)先王: 指死去的晋王李克用。(19)仇雠:敌人,仇敌。(20)一夫: 指皇甫晖。公元926年,贝州(今河北清河县北)军士皇甫晖等,因夜聚赌博不胜,遂作乱,一时邢州(今河北邢台市)、沧州(今属河北省)等地驻军相继叛变。(21)仓皇东出: 指李存勖于公元926年避乱至汴州(今开封市)的事。仓皇:匆忙的样子。(22)泣: 眼泪。沾: 沾湿。此指叛乱发生后,李存勖曾派李嗣源(李克用养子)率兵镇压,李嗣源又叛。后李存勖东进,途中闻李嗣源已占领开封,被迫折回。问诸将有无计策相救,诸将百余人皆截发置地,誓以死报,君臣相对哭泣。(23)欤: 疑问词。(24)抑: 或者。本: 考察原因,从根本上去推究。(25)自于:来自,由于。(26)《书》: 指《尚书》。(27)满招损,谦受益: 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能得到益处。(28)逸豫: 安逸、享乐。(29)举:所有。(30)身死国灭: 是指李嗣源叛变后,伶官郭从谦跟着作乱,率军攻入宫中,李存勖中流矢身死。(31)积于忽微: 从微末细小的事件积渐而成。(32)所溺:所溺爱或迷恋的人或事。溺;过分。

〔鉴赏〕《新五代史》是欧阳修在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至皇祐五年(1053)间所撰。在二十四史中,有两部《五代史》: 宋初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称《旧五代史》,欧阳修撰的名为《新五代史》。《新五代史》以纪传体记载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的史实。其列传中有合传《伶官传》,记载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人为后唐庄宗所嬖幸并导致败政乱国的史实。和很多史学家一样,欧阳修编撰史书的目的是为封建帝王提供统治经验和历史鉴戒。因此,他除了记叙史实之外,还常常以“论” 、“序” 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本篇便是《伶官传》前的序论。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分裂混战。先是朱温建立后梁,继而李存勖建立后唐,石敬瑭建立后晋,刘暠建立后汉,郭威建立后周,历史上称为“五代” 。这五个朝代相继更替,历时很短,最长的没超过二十年。其中后唐历时十四年,而李存勖只做了三年皇帝,卒致乱亡。李存勖即位之初,强敌当前,国难未已,不敢松懈。他继承父王遗志,发愤努力,艰苦奋战,终于打败了后梁,俘获了刘仁恭及其子刘守光,进而统一了中原。可惜他为国忧劳的精神未能坚持到底,一旦报仇雪恨目的达到,便错误地认为天下太平,壮志已酬,竟至沉溺于酒色而又宠任伶官: 景进参与军机国政,进谗杀害了朱友谦等大将; 史彦琼主持魏博六州政务,酿成贝州大败; 郭门高为亲军指挥使,伺机逞凶,发动叛乱。最后他竟被自己所宠幸的伶官射杀。《伶官传序》就是通过对后唐庄宗李存勖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总结出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告诫人们要以史为鉴,避免重蹈“得之难而失之易”的覆辙,强调了 “人事”对于国家兴亡所起的重要作用。

这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议论文,从论述层次看,可按自然段分为两段四层。第一层,提出论点。文章一开头,就以感叹的语调,开门见山地提出: 国家盛衰,不在天命而在人事。在封建社会里,反动统治阶级总是假借“天命”来欺骗人民,一般文人也都有这种宿命论的思想,尽管欧阳修并没有完全否定“天命” ,但他在本文中所表现出的重视人事的作用、重视人的因素的朴素唯物观点,在当时确是难能可贵的。本段在提出这一中心论点的同时,又点出庄宗,作为立论依据,顺势引起下文。

第二层,作出论证。先承上叙事,以事说理,具体内容有两方面:一写晋王的三项遗恨,二写庄宗的誓报父仇。在历史上,李存勖的才干,远不如其父李克用,但是当他严遵父命,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去实干的时候,便干成了他父亲生前想干而未能干到的事情。这就生动地突出了 “人事” 的作用,有力地从一个角度,即从“盛” 的角度论证了中心论点,同时也为下文论及庄宗的 “衰” 张本。

第三层,引出教训。先仍以事实为论据: 庄宗成功时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败亡时“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继而又以《尚书》中的格言“满招损,谦受益” 作论据 进一步从另一个角度,即从“衰” 的角度论证了中心论点,再加推断,自然地引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的教训,并且又以“自然之理也”肯定句收拢,既照应篇首提出的“盛衰之理” ,又并不重复,且使人感到论点更深化,态度更明朗。

第四层,得出结论。在前面夹叙夹议的基础上,这一层具体归结出庄宗“身死国灭”的直接原因是宠任伶官。作者以“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反衬“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最后又推进一层,以“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总结全文,点明题旨。这样的结论,不仅说明庄宗政治腐败,宠任伶官,必遭失败的下场,而且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教训,不要忘记从这段历史教训中引出的盛衰由人的道理,要鉴往知来,谨慎自勉。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的一篇短小精悍、为历代传诵的名文。它不仅有一定的思想意义,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很有特色,值得借鉴。对比论证,观点鲜明,即其特色之一。全文简要地概括了庄宗的一生,但不是平铺直叙地介绍他的历史,而是在盛衰对比中写他一生的得失。从他父亲李克用的遗恨,写到他继承父志报仇成功的得意,再转写他失败时的悲哀。一盛一衰,一兴一亡,一正一反,一扬一抑,相互映衬,跌宕多姿,一层比一层深入,一层比 一层酣畅,既叙述了他个人历史发展的过程,又写出了事件的曲折变化; 既使中心论点具体明确,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量。

抑扬顿挫,气势旺盛,是本文表现艺术上的又一特色。从行文上看,无论是叙述史实,或是评论得失,作者始终贯注着充沛的扬盛抑衰的感情,时而褒,时而贬,时而高昂,时而低沉,低昂往复,感慨淋漓,读时不禁使人感到一唱三叹,理足气壮。从语言上看,多用短句,又注意短句和长句交互运用,读起来有促有缓,节奏分明。还多用带感叹意味的词语,妥善地运用虚字,交错地使用陈述句和反诘句,同时又以对偶警句提示论点和归纳总结。这些抑扬顿挫的笔法,寄寓了无限咏叹之意,造成了一泻千里之势,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字数:4019
陆坚

吴功正 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903-907页.

《伶官传序》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伶官传序》

[原 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①,岂非人事②哉!原③庄宗④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⑤者,可以知之矣⑥。

世⑦言晋王⑧之⑨将终也,以三矢⑩赐庄宗而告之曰:“(11)梁,吾仇也;燕王(12),吾所立(13),契丹与吾约为兄弟(14),而(15)皆背晋(16)以(17)归(17)梁(18)。此三者,吾遗恨(19)也。与尔(20三)矢,尔其(21)无(22)忘乃(23)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24),则遣从事(25)以一少牢(26)告庙(27),请(28)其矢,盛以锦囊(29),负而前驱(30),及凯旋(31)而纳(32)之。

方(33)其系燕父子以组(34),函梁君臣之首(35),入于太庙(36),还矢先王(37),而告以成功(38);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39)已灭,天下已定,一夫(40)夜呼,乱者四应(41),仓皇(42)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43),君臣相顾(44),不知所归,至于誓天(45)断发(46),泣下沾(47)襟(48),何其(49)衰(50)也!岂(51)得之难而失之易欤(52)?抑(53)本(54)其(55)成败之迹,而皆自(56)于人(57)欤?《书》(58)曰:“满招损,谦得益。(59)”忧劳(60)可以兴(61)国,逸豫(62)可以亡身(63),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64)天下之豪杰,莫(65)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66)国灭(67),为(68)天下笑(69)。(70)夫祸患常积于(71)忽微(72),而智勇(73)多困于(74)所溺(75),岂独伶人也哉?

[注 释]

①天命:天神的旨意。古人常把个人的生死祸福,王朝的兴亡盛衰说成是天决定的。②人事:与“天命”相对,指人的作为。③原:动词,推究,追根。④庄宗:即李存勗(892—926),李克用之子,他于公元923年灭掉后梁,统一北中国,建立后唐王朝,改元同光。史书说他“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常“身傅粉墨,与伶人杂戏于庭”,同光四年邺都兵乱,李存勗命成德节度使李嗣源去讨伐,嗣源至邺后称帝,反攻洛阳,存勗为宫内伶人所杀。⑤之:代词,指天下。⑥可以知之:“可以之知之”的省略,省略的“之”字指得天下失天下的“原因”,后一“之”字代兴衰的“道理”。以,根据,凭。⑦世:世人。⑦晋王:李克用,沙陀族(他的父亲姓朱邪,名赤心,有功于唐朝,赐姓名为李国昌),因出兵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受封晋王。⑨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晋王将终”的独立性,使它充当时间状语。⑩矢:箭。(11)梁:指朱全忠。黄巢部将朱温,投降唐朝,赐名全忠,受封为梁王。唐僖宗时,朱全忠拟谋杀李克用, 李克用也屡次上表请求讨伐朱全忠,双方结怨极深,攻战不息。(12)燕王:指刘仁恭。刘本是幽州部将,借李克用的势力夺取幽州,任卢龙节度使。后来刘仁恭归附朱全忠,他的儿子刘守光开始称燕王,后来称帝。这里称刘仁恭为燕王,是笼统的说法。(13)立:拥立,扶植。(14)契丹与吾约为兄弟:唐昭宗天祐元年,李克用和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订立盟约,结为兄弟,希望共同举兵攻打朱全忠。后来阿保机背盟,派人和朱全忠通好。契丹,指辽太祖耶律阿保机。(15)而:可是。(16)晋:李克用自称。(17)以:连词,而。(18)归:归附。(19)遗恨:遗憾。恨,憾。(20)尔:你。(21)其:语气副词,表希望或命令语气。(22)无:通“毋”,不要。(23)乃:你,你的。(24)用兵:打仗。(25)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的属官。(26)少牢:用猪、羊各一头祭祀先人。用牛、猪、羊各一头叫“太牢”。(27)告庙:“告于宙”的省略。于,到。(28)请,恭敬地请出。(29)锦囊:丝织的袋子。(30)负而前驱:“负之而前驱”的省略。前驱,走在队伍前面。(31)凯旋:唱着凯歌胜利回师。凯,打胜仗所奏的乐曲。旋,还,回来。(32)纳:藏。(33)方:当。(34)系燕父子以组:即“以组系燕父子”系,缚。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912年,李存勗派兵攻破幽州,俘获刘仁恭及其家族;刘仁恭的儿子刘守光逃到沧州,亦被捕获,父子都被处死。(35)函梁君臣之首:923年,后唐兵攻入开封,梁末帝朱友贞命令部将皇甫麟杀死自己。皇甫麟杀了末帝,随后自杀。函,名词用如动词,装进匣子。(36)太庙:皇帝的祖庙。(37)还矢先王:“还矢于先王”的省略。先王,死去的帝王,这里指晋王李克用。(38)告以成功:即“告之以成功”,“告”后省宾语“之(代先王)”。(39) 仇雠(chóu):仇人。雠,与“仇”同义。926年,屯驻在贝州(现在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今河南省安阳市)。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40一)夫:这里指发动兵变的军士皇甫晖。936年,屯驻在贝州(今河北清河)的皇甫晖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今河南安阳)。(41)乱者四应:指邢州(今河北邢台)、沧州驻军相继作乱。(42)仓皇:匆忙慌张的样子。(43)士卒离散:唐庄宗从洛阳往东走,到了万胜镇(今河南省中牟县境),听说李嗣源 (李克用养子,当时已叛变)已经占据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唐庄宗忙下令把军队开回去。一路上士兵叛逃,失散了一半。(44)相顾:相看,指庄宗君臣毫无办法,面面相觑。(45)誓天:指天发誓。(46)断发:截断头发。古人以发代首,断发是“断首”的象征性动作。庄宗到洛阳城东的石桥西,设酒与诸将一百多人相对号泣。诸将都截断头发,放在地上,誓死报效庄宗。(47)沾:沾湿。(48)襟:衣襟,指衣服。(49)何其:怎么那样。(50)衰:衰败,狼狈。(51)岂:表推测语气的副词,或许,莫非。(52)欤(yú):表疑问的语气词,(53)抑{yì}:选择连词,或者,还是。(54)本:动词,探究,推原。(55)其:指庄宗。(56)自:从,由。(57)人:指人事。(58)《书》:指《尚书》,五经之一。(59)满招损,谦得益:出自《尚书•大禹谟》,现在常写作“满招损,谦受益。” (60)忧劳:忧思劳苦。(61)兴:使动用法,使……兴起。(62)逸豫:安乐。指庄宗宠幸伶人,喜爱音乐,贪图享乐。(63)亡身:使自身毁灭。亡,使动用法,使……灭亡。(64)举:所有的。(65)莫:没有谁。(66)身死:指庄宗嬖幸的伶人郭从谦趁庄宗已处于众叛亲离的境地,起兵作乱。庄宗率兵抵御,中流矢而死。(67)国灭:庄宗死后,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明宗)即位,群臣中有人主张自建国号。此事虽未实行,但是庄宗死后,李克用嫡亲子孙都被杀,也可说是“国灭”。(68)为:被。(69)笑:耻笑,取笑。(70)夫(fú):发语词,用于句首。(71)于:由于。(72)忽微:极其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73)智勇;有智慧勇敢的人。(74)于:被。(75)所溺:所溺爱的事物,多指声色犬马之类。溺,沉迷,溺爱。

[译 文]

唉!(国家)兴盛衰败的道理,虽然说是由于天命,难道不也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后唐)庄宗得天下的原因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据以明白这个道理了。世人说晋王临死的时候,拿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和我订立过盟约,结为兄弟,可是(他们)都背叛我而归附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啊。(我)给你三支箭,你可不要忘记你父亲的遗志!”庄宗接受了(三枝箭)并把它们收藏在祖庙里,在那以后每逢打仗,就派手下的官员用猪、羊各一头到祖庙里祭祀和祷告,把那三支箭恭敬地请出来,用丝织的箭袋装起来,背着它走在队伍的前面,等到打胜仗归来就再把它藏(在祖庙里)。

当他把燕王父子用绳子捆绑起来,把后梁皇帝、大臣的头装在木匣子里,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然后把成功的消息禀报给祖先,那昂扬的气概,可说是够豪壮的啊!等到仇人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哪知)有个人夜里一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庄宗)匆忙地往东出奔(汴州),还没等见到叛兵,士卒就都叛逃失散,庄宗和臣子面面相觑,不知道要回到什么地方去,以至于跟随的将领们截断头发,对天发誓,(君臣相对号泣,)眼泪打湿了衣襟,怎么那样凄惨狼狈啊!莫非得到天下很困难而失去天下很容易吗?还是(在)探究他成功失败的过程,从而(认识到这成败)都出于人为的呢?《尚书》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好处。”(当权的人为国事)忧思劳苦可以使国家兴旺,一味贪图安乐,就会导致自身毁灭,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所以,当庄宗奋发图强的时候,普天下的英雄豪杰,没有谁能够和他争雄;等到他意志衰退的时候,几十个伶人(作乱,就能)围困他,结果中箭身亡,政权覆灭,被天下人耻笑。(由此看来)祸患常常由极其微小的坏事日积月累所酿成,而(那些)聪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迷惑,难道只有宠幸伶人(才会导致败亡)吗!

[鉴 赏]

欧阳修文章的特点是“简而有法”。本文篇幅不长,但由于叙事议论有机配合,行文又注意轻重缓急节奏的变化,所以整个文章显得波澜起伏。文章开篇以一反问句——“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直截了当地提出统领全文的论点,接着便用庄宗先盛后衰的史实为论据来进行论证。在叙述“晋王三矢”的故事时,从赐矢、受矢、藏矢,写到请矢、盛矢、负矢、纳矢,故事述说相当完备,笔势颇为平缓。随即作者以“……可谓壮哉”和“……何其衰也”两个长句先扬后抑,大起大落,把文章推向高潮,如陨石坠海,激起了万丈巨澜。一盛一衰,一兴一亡,一正一反,强烈的反差使人深刻地认识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接着作者再以“方其盛”与“及其衰”的不同结局承前引出结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从个别的典型事例中得出带有一般性的结论,从历史上的“盛衰由人”的史料引出对后来人的告诫。全文结构灵动,抑扬褒贬,起承转合,节奏分明,故而言简意赅,一泻千里,令人叹服。

字数:4091

[作者及作品简介]
《新五代史•伶官传》。作者欧阳修,请参看《醉翁亭记》“作者及作品简介”。
《伶官传》记载后唐庄宗李存勗(xù)宠信的伶官败国乱政的史实。伶官,古代的乐官。庄宗嬖幸伶人,许多伶人供奉内廷,授有官职。
序是一种文体,是用来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等的文章,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欧阳修

彭格人 主编.中学生古文知识辞典.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