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亡妻龚氏圹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亡妻龚氏圹铭》乾隆四十三年九月朔,彭绩秋士具舟载其妻龚氏之柩,之吴县九龙坞彭氏墓,翌日葬之。龚氏讳双林,苏州人,先世徽州人,国子生讳用鏊之次女,处士讳景骙之冢妇。嫁十年,年三十,以疾卒,在乾隆四十一年二月之十二日,诸姑、兄弟哭之,感动邻人。于是彭绩得知柴米价,持门户,不能专精读书,期年,发数茎白矣。铭曰:作于宫,息于土,吁嗟乎龚。 (《秋士先生遗集》) 赏析人生聚散离合,往事如烟。生者对逝者的追思怀想,其情感往往倾注于悼文墓志中。纵观这类文字,其中虽不乏上品,然不少也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或是泛泛夸饰亡者之德,或是用“山高水长,哀思难忘”这类陈言套句,或是“呜呼哀哉”连连感叹,少有特色,平平者居多,故少有传世之作。然而,彭绩的这篇仅134字的《亡妻龚氏圹铭》,却写得别出一格,卓然不群,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堪称上乘佳品。 本文以简洁峻峭、明暗烘托的笔法,抒写了对亡妻的深深悼念之情。其中给读者印象极深的一点是:在极为平淡的文字中,抒发了极为诚挚深厚的人情,平中显奇,淡中显浓。 要理解这一点,首先不能不对作者的家世身世有所了解。彭氏原是苏州地区的名门望族,按《彭氏宗谱》,彭绩属第12世,其祖辈中如彭定求、彭宁求,族兄如彭启丰,侄辈如彭绍升、彭绍观等都是科场得意,金榜有名。可是彭绩一支却是与此无缘,其父彭景骙即以布衣终身,是寻常百姓。《宗谱》中记述他“家贫,衣食才足辄自喜,居屋数间,洒扫无纤尘,破琴古书,怡然自得。”过着清贫生活。彭绩成人,屡试不第,就绝意科举,清贫自守,大有其父之风范。他说:“饱食猪肉,童心来复。不尤只翼,不怨偏毂。囊无毫余,瓮无撮粟。光洁一身,浩然万足”(《秋士先生遗集》卷五《自叙》)。对这种落第秀才所过的近于苦寒的生活,其父“怡然自得”,彭绩“浩然万足”,这种生活态度,不仅要有旷达的胸襟,而且要有傲世的情怀。了解以上后,我们再细辨其文,就便于知其味、识其情了。 这篇《圹铭》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起首二句为第一层,作者一开始,便以简洁之笔叙述了对亡妻的安葬过程,并对其籍贯、身份等作了扼要的交待。这看似寻常文字,是写墓志铭之通例,而实际笔端藏情,恰似“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妻亡两年,方得载之柩,葬彭氏墓,其间辗转蹉跎的原因自不必言,彭绩的郑重其事亦足可见。一笔带过亡妻籍贯后,即点明其乃“处士讳景骙之冢妇”。她是一介布衣彭景骙之长子妇。“处士”表明了这是贫寒困顿之家,而“冢妇”也不言自明了龚氏为长子妇的辛劳。于此“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悼情已自然流露。唯知彭绩家世身世者,方能解其中味。 第二层写龚氏在嫁10年、卒时年月及引起亲人之悲。在10年的贫贱生涯中,他们可谓患难夫妻,相互扶持度过了艰难岁月。可以想见,龚氏之“以疾卒”主要是由于辛劳所致,如果是在鼎食之家,富贵安逸,何以30而殁?彭绩在《悼亡室龚氏八首》中写道:“故年秋节艰难倍,乞米供姑自食菱”;“起来调护经旬朔,蚊迹满身地上眠”;“览取鹑衣窗下补,乍寒十日坐西风”云云,正是龚氏日夜操劳、忘己忘身的真实写照。作为长子妇要操持一家的生计,她先人后已,倍尝艰辛而任劳任怨。诗中所写的一些情景,不禁使人联想到《琵琶记》中五娘吃糠的场面,龚氏的确体现了封建时代下层妇女的优秀美德。正因如此,“诸姑、兄弟哭之,感动邻人。”自己的妻亡,他人哭之,并且悲切之情“感动邻人”。这一方面足以显现妻之贤。人们常说:判断一个人的人品,不看他对自己怎样,要看他对他人怎样。这不失为冷静客观的察人观事之法。诸姑、兄弟之悲不就是对龚氏之德的极好明证吗?另一方面,写他人之哭而不写己哭,更表明了其悲之深,已到了欲哭无泪、泪尽难泣的地步。这一层的侧笔运用,收到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第三层以辛酸的幽默笔调,写妻亡后自己的感受,这是从反面写出他对亡妻的忆念苦情。“于是彭绩得知柴米价,持门户,不能专精读书,期年,发数茎白矣。”这“于是”两个平常字,如一道分水岭,表明作者前后生活的迥然不同。中年丧妻是人生不幸之一,可是作者并没有“长歌当哭”式的悲叹,而是从日常起居、油盐柴米等具体细微的琐事入手,表现出对亡妻的哀感和深深的追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为国本,而妇女实为一家之本。“内柱”摧折,故柴米之忧、门户之艰,使彭绩领略了为妇之难,而更为龚氏10年甘淡薄、亲劳作、勤操持、为他人的品德所感动。生活之困、悼亡之哀,使得30有5的彭绩已“发数茎白”了!这既是生者极大的悲哀,又是对亡者极高的礼赞!这一层反笔的运用,达到了“意境人人所有,笔妙人人所无”的境地。同时也为《圹铭》的结尾蓄足文势。 第四层以直笔抒胸臆,无遮无拦,倾泄而出。“作于宫,息于土,吁嗟乎龚!”这十字是极意悲伤之咏叹,是对龚氏早亡的无限伤感和无比深深的苦念!从字里行间,我们仿佛听到彭绩的凄咽之声,见到其涕泪纵横之容! 文贵有情,情贵真实,这是文章的生命力,祭文既是对死者的哀悼,自然更不能例外。通观全篇,无论是用实笔、侧笔,还是反笔、直笔,都饱醮感情,以“情”贯注全文。而这真切、深沉之情多以平淡之语抒出,然其意蕴颇深。“平易”并不等于平庸,并非漫不经心,平易朴素乃是由辛苦锤炼得来,古人所谓“绚烂之余,归于平淡”,即指这种境界。作者表达的哀情不是直露的、强烈的、大张声势的,而是含蓄的、平静的、自然而深沉的。初读平平,细辨才感到辞浅义深,寓丰厚于单纯,于平淡中见浓郁。无意于感人,却感人至深。这种不期然而然的文学现象,正是得益于平淡中显奇崛的朴素笔法,也是情至笔随,不刻意追求而文章自妙的结果。 《亡妻龚氏圹铭》
清·彭绩2 乾隆四十三年九月朔3,彭绩秋士,具舟载其妻龚氏之柩,之吴县九龙坞彭氏墓4,翌日葬之5。龚氏讳双林6,苏州人,先世徽州人,国子生讳用鏊之次女7,处士讳景骙之冢妇8。嫁十年,年三十,以疾卒,在乾隆四十一年二月之十二日。诸姑兄弟哭之,感动邻人。于是彭绩始知柴米价,持门户不能专精读书9。期年10,发数茎白矣。铭曰:作于宫11,息土中,吁嗟乎龚。 1 扩:墓穴。铭:碑铭。2彭绩(1742-1785):字秋士,江苏常洲人,有《秋士遗集》。3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乾隆:清高宗年号。朔:农历初一。4之:到。5翌日:明天。6讳:死者之名,表尊敬。7国子生:国子监的监生。国子监是古代最高学府。8处士:隐居不仕的人。骙:音葵。冢妇:嫡长子妇。彭绩为彭家长子。9持门户:执掌家务。10期年:一周年。11宫:指家庭。 【析点】这篇悼念文章,没有正面写妻子持家的美德,而是在表现作者柴米之忧、门户之艰、容颜衰老之中,倾注对妻子的深切怀念和礼赞,作者的生活在妻子去世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知柴米价”点出妻子之贤惠,“不能专精读书”点出妻子生时持家有方。“发数茎白”点出作者内心的巨大痛苦。“铭”文仅十字,却从平易之中,传达出悼念的伤痛。全文采用避实就虚的写法,以淡语写哀情,造成了强烈的感染力量。近人王文濡《续古文观止》评点此文为“能以少许胜人多许者”,确是精到之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