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唐·杜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唐·杜甫
唐·杜甫
一首赠诗,不啻一篇人物小传。全诗四十句,二百八十字,叙述了曹霸的身世、简历、绘画技术以及安史之乱以来的穷途潦倒。由于诗人和曹霸有相似的遭遇,故对曹同病相怜,惺惺相惜。标题以“丹青引”为曲调,盖因所赠之人是唐代著名画家:赠曹将军霸,是因为曹霸官至左武卫将军。 诗的前八句可视为第一部分。诗人以大家独有的苍茫笔触和顿挫音节开篇,点出曹霸系魏武帝曹操之后,但现在却成了黎民百姓。作为一代枭雄的曹孟德,英雄割据的壮举已成历史,可他的风流文采至今还被人传颂。由曹操的文武双全,暗示曹霸承继祖德。曹霸先师承晋代女书法家卫夫人之体,遗憾的是没能超过王羲之,其志非小;在致力美术创作上,曹霸不惜倾注毕生精力。“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诗人用事自然,巧妙地将孔子的话凝炼成诗句,赞美曹霸专心致志,摒弃杂念,不慕荣利的高尚品德。 中间二十四句,是诗的主体。诗人通过清晰跌宕的层次、细腻生动的描绘、烘云托月的手法,全方位、立体化地表现了曹霸高超娴熟的画技。 先写曹霸在人物画上的成就,以其为功臣画像为例。“常引见”“数上”说明曹霸颇有名气,多次应诏作画。“下笔开生面”,称赞曹霸是丹青妙手,有回春之术。你看那文臣武将的穿戴打扮,多么合度;你看那褒公段玄志、鄂国公尉迟敬德,毛发抖动,威风凛凛,仿佛要和对手酣战一场。多么栩栩如生的描写,真乃传神之笔。 次写画御马,此为全篇重点。由画人转入画马,由如山之多的画工引出曹霸,曹霸技艺超群便不言而喻。请看诗人精采的叙述:这一天,唐玄宗的爱马玉花骢牵到殿中红色的台阶前,昂首抖鬃,气象非凡,仿佛从天而降。皇帝下令铺开画布,曹霸便开始精心构思,巧妙安排,进入艺术创作的高潮。“惨淡经营”活画出曹霸作画时精力高度集中的神态,也道出了文艺创作的艰苦,非亲身经历者难以体味。由于曹霸功力深厚、画技精良,不一会儿便将御马画好。“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诗人调动夸张、比喻、对比等艺术手段,选用富有表现力的副词(斯须、一)、动词(出、洗、空),对曹霸的画作了淋漓尽致的赞美,尤其是一个“洗”字,形象生动,有横扫一切之气概。不仅如此,曹霸所画御马还产生了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真是高潮迭起。所画马逼真,令人眼花缭乱,莫辨真伪,连皇帝都龙颜大悦,催人赶快赏赐;下人们更是看得忘情,不知如何是好了。 曹霸的画马可谓无与伦比了,然而诗人的赞扬仍未停止,又信手拈来入室弟子韩幹作陪衬。显而易见,这是以韩幹的“画肉不画骨”使骏马失神,反衬曹霸画马技高一等,能以传神之笔将马画活。于此可见,诗人杜甫不仅精通韵律,对绘画亦颇有研究,评价中肯,议论得当。 最后八句写出了曹霸落泊的境遇。“将军善画盖有神”一句,是对曹霸画技的高度概括,且有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以下数句,都和上文照应,构成鲜明对比,在结构上给人以完美之感。曹霸为佳士写真,说明他并非只是应诏作画;在战乱中如萍飘零,以卖画为生,正好照应“于今为庶为清门”;“穷途反遭俗眼白”和宫中画马承恩受赏恰有天壤之别;“世上未有如公贫”和“富贵于我如浮云”一脉相承。结尾两句,诗人由曹霸产生联想,慨叹大有作为、享有盛名之士,多是风雨坎坷、穷困潦倒之人。当然包括诗人自己。 张惕庵曰:“此太史公列传也。多少事实,多少议论,多少顿挫,俱在尺幅中。章法跌宕纵横,如神龙在霄,变化不可方物。”(《杜诗镜铨》)金圣叹道:“此丹青引专为一马,却叙出无数人来。格尤奇。起处写将军之当时,极其巃嵸,结更写将军之今日,极其悲凉。中间述其丹青之恩遇,以画马为主。马之前后,又将功臣、佳士来衬。起头之上,又有起头;煞尾之下,又有煞尾。……波澜叠出,分外争奇,却一气呵成,真乃匠心独运之笔。”(《杜诗解》)此二公评论深中肯綮,更有助于我们对这首诗的赏析。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唐·杜甫
[唐]杜甫
命运仿佛是一位没有准数的不速之客。社会动荡,遭际百端,宠辱贵贱,枯荣穷达,其中种种始料未及猝不及防的变化,原本没有先验的法则。堂堂丹青巨擘曹霸,成“马”在胸,须臾走笔,“真龙”神马便跃然纸帛。但他无论怎样惨淡经营,也画不出自己的命运之“马”。个体生命的运动形态,绝不是预先就设定了的。对此,诗人们常发出伤感的叹喟。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杜甫在成都结识了早年出入宫禁声名显赫,而今流落异乡穷困潦倒的画马大师曹霸,感慨他身怀绝技命途多舛的遭遇,作《丹青引》以相赠。全诗笔法纵横捭阖,凤翔鹊起,姿态超异。按意脉可分为五层: 开端八句落墨于曹霸家世并推及他毕生钟情绘画而不慕荣华富贵。曹霸出身名门,家谱可以追溯到魏武帝曹操,自己又因画艺越众深得皇上宠幸,官至左武卫将军。安史之乱后,他的命运之轨发生了重大倾斜,“明皇末年,霸得罪,削籍为庶人”。“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十四字概写曹霸由豪门贵胄沦为寻常百姓的变化。紧接着两句,说当年曹操麾师百万、称霸中原的赫赫功业虽然已成历史陈迹,但他独领风骚的翩翩辞采却依然流传至今。诗人以割地称雄巨大功事的短期效应与壮辞丽藻流风余韵的久远芳馨作对比,抑扬反正,大气磅礴,既颂赞曹霸祖先的文采风流,又宽慰曹霸本人,功名不足萦怀,唯有艺术才是千秋不朽之盛事。后四句说曹霸早年学习书法,师法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的路径,已经写得很好了,只是抱憾不能超过王羲之;而绘画则更使他倾注一生心血,痴迷沉醉,不知老之将至,富贵荣利对于他就像毫不相关的天际浮云,任其流散飘逝。诗人在此暗示画家亦将以丹青风流传誉后世。 “开元之中常引见”八句,作者对曹霸绘画的精湛技艺进行具体描写。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命阎立本画功臣长孙无忌、魏征等二十四人像于凌烟阁。至开元年间,这些画像已色彩剥落、形象模糊。曹霸应诏奉命重绘功臣像,彩笔所至,别开生面:良相猛将,或头戴“进贤”朝冠,或腰插大羽长箭,神态各异,呼之欲出;褒国公段志玄、鄂国公尉迟敬德二人像须发飞扬,英武威猛,仿佛正在刀光剑影的沙场酣战一般。这层写画人,为后面写画马预作陪笔。 “先帝御马玉花骢”十二句是全诗的重场戏。诗人以热烈夸饰又精微细腻的笔致描摹出画家御前挥毫写马技压群芳的卓异风彩。唐玄宗的乘骑玉花骢众多画师都曾画过,可就是没有一个画得像的。一天,这匹神奇的御马又被牵到皇宫朱红台阶下,那昂首兀立的雄骏姿态有如长风骤然突至。圣旨传来,命曹霸拂开白绢当场作画。经过一番苦心运思,曹霸奋而挥笔泼洒,俄顷之间,神马像窜出九重宫门的飞龙,“一洗万古凡马空”。在它之前,所有资质平庸的凡马都黯然失色,简直就不存在,被一扫而空了!因为马画得逼真传神,御榻上的画马与殿前的真马,屹立相向,竟分不出真假。皇上见状,龙颜大喜,催促赶紧赐金奖赏,引得掌管朝廷车马的太仆和圉人都无不为之感慨唏嘘,暗恨自己没有曹霸这样的画马绝技。 “弟子韩幹早入室”四句是前段的补笔。言韩幹“亦能画马穷殊相”,是为了进一步烘托曹霸画技的超妙绝伦;贬韩幹“画肉不画骨”则是为了反衬曹霸笔下的马“锋棱瘦骨”,劲风飒然。 末端八句,回应篇首,笔势急转直下。曹霸以旷世奇才,出手不凡,每臻神品。他并不轻易为人画像,非得是贤人才士方肯“写真”。无奈在兵荒马乱、干戈四起的年代,他不得不经常为“寻常行路人”画像,靠卖艺为生。画家的境遇已经是很不幸的了。但更有甚者,连这样几乎被逼到了穷途末路的画家,世俗也不能容忍。曹霸竟常常没来由地遭到流俗辈的白眼和轻侮。这使他在穷困潦倒的同时,更添人格受辱的深创巨痛。所以诗人发出揪心的呼喊:“世上未有如公贫”!的确,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再没有比人格尊严遭受践踏更为可怕的赤贫了!结笔两句,有着差不多同样身世遭遇的现实主义巨匠杜甫,平静而冷峻地道出了一条悖于情理却反复为历史所印证的荒谬逻辑:自古以来,大凡才名跨世的艺术家,总是命运蹇困,坎壈缠身,挣扎于世态炎凉之中,郁郁难伸其志。面对从来就未曾主持公道的苍穹,诗人报以出离怨愤、犀利如刃的深邃目光。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道出了“名”与“实”的矛盾,有盛名一般也应是处顺境,可是身处逆境却取得盛名,这就在于具有抗击命运打击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只有经霜雪始知松柏之后凋,经严寒始见梅花香彻骨,曹霸一生的遭遇,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杜甫又将这一人生哲理寓于曹霸生平的叙写之中,既给人以具象,从而得到感染,又促人抽象思维,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唐·杜甫
[唐]杜甫
命运仿佛是一位没有准数的不速之客。社会动荡,遭际百端,宠辱贵贱,枯荣穷达,其中种种始料未及猝不及防的变化,原本没有先验的法则。堂堂丹青巨擘曹霸,成“马”在胸,须臾走笔,“真龙”神马便跃然纸帛。但他无论怎样惨淡经营,也画不出自己的命运之“马”。个体生命的运动形态,绝不是预先就设定了的。对此,诗人们常发出伤感的叹喟。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杜甫在成都结识了早年出入宫禁声名显赫,而今流落异乡穷困潦倒的画马大师曹霸,感慨他身怀绝技命途多舛的遭遇,作《丹青引》以相赠。全诗笔法纵横捭阖,凤翔鹊起,姿态超异。按意脉可分为五层: 开端八句落墨于曹霸家世并推及他毕生钟情绘画而不慕荣华富贵。曹霸出身名门,家谱可以追溯到魏武帝曹操,自己又因画艺越众深得皇上宠幸,官至左武卫将军。安史之乱后,他的命运之轨发生了重大倾斜,“明皇末年,霸得罪,削籍为庶人”。“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十四字概写曹霸由豪门贵胄沦为寻常百姓的变化。紧接着两句,说当年曹操麾师百万、称霸中原的赫赫功业虽然已成历史陈迹,但他独领风骚的翩翩辞采却依然流传至今。诗人以割地称雄巨大功事的短期效应与壮辞丽藻流风余韵的久远芳馨作对比,抑扬反正,大气磅礴,既颂赞曹霸祖先的文采风流,又宽慰曹霸本人,功名不足萦怀,唯有艺术才是千秋不朽之盛事。后四句说曹霸早年学习书法,师法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的路径,已经写得很好了,只是抱憾不能超过王羲之;而绘画则更使他倾注一生心血,痴迷沉醉,不知老之将至,富贵荣利对于他就像毫不相关的天际浮云,任其流散飘逝。诗人在此暗示画家亦将以丹青风流传誉后世。 “开元之中常引见”八句,作者对曹霸绘画的精湛技艺进行具体描写。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命阎立本画功臣长孙无忌、魏征等二十四人像于凌烟阁。至开元年间,这些画像已色彩剥落、形象模糊。曹霸应诏奉命重绘功臣像,彩笔所至,别开生面:良相猛将,或头戴“进贤”朝冠,或腰插大羽长箭,神态各异,呼之欲出;褒国公段志玄、鄂国公尉迟敬德二人像须发飞扬,英武威猛,仿佛正在刀光剑影的沙场酣战一般。这层写画人,为后面写画马预作陪笔。 “先帝御马玉花骢”十二句是全诗的重场戏。诗人以热烈夸饰又精微细腻的笔致描摹出画家御前挥毫写马技压群芳的卓异风彩。唐玄宗的乘骑玉花骢众多画师都曾画过,可就是没有一个画得像的。一天,这匹神奇的御马又被牵到皇宫朱红台阶下,那昂首兀立的雄骏姿态有如长风骤然突至。圣旨传来,命曹霸拂开白绢当场作画。经过一番苦心运思,曹霸奋而挥笔泼洒,俄顷之间,神马像窜出九重宫门的飞龙,“一洗万古凡马空”。在它之前,所有资质平庸的凡马都黯然失色,简直就不存在,被一扫而空了!因为马画得逼真传神,御榻上的画马与殿前的真马,屹立相向,竟分不出真假。皇上见状,龙颜大喜,催促赶紧赐金奖赏,引得掌管朝廷车马的太仆和圉人都无不为之感慨唏嘘,暗恨自己没有曹霸这样的画马绝技。 “弟子韩幹早入室”四句是前段的补笔。言韩幹“亦能画马穷殊相”,是为了进一步烘托曹霸画技的超妙绝伦;贬韩幹“画肉不画骨”则是为了反衬曹霸笔下的马“锋棱瘦骨”,劲风飒然。 末端八句,回应篇首,笔势急转直下。曹霸以旷世奇才,出手不凡,每臻神品。他并不轻易为人画像,非得是贤人才士方肯“写真”。无奈在兵荒马乱、干戈四起的年代,他不得不经常为“寻常行路人”画像,靠卖艺为生。画家的境遇已经是很不幸的了。但更有甚者,连这样几乎被逼到了穷途末路的画家,世俗也不能容忍。曹霸竟常常没来由地遭到流俗辈的白眼和轻侮。这使他在穷困潦倒的同时,更添人格受辱的深创巨痛。所以诗人发出揪心的呼喊:“世上未有如公贫”!的确,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再没有比人格尊严遭受践踏更为可怕的赤贫了!结笔两句,有着差不多同样身世遭遇的现实主义巨匠杜甫,平静而冷峻地道出了一条悖于情理却反复为历史所印证的荒谬逻辑:自古以来,大凡才名跨世的艺术家,总是命运蹇困,坎壈缠身,挣扎于世态炎凉之中,郁郁难伸其志。面对从来就未曾主持公道的苍穹,诗人报以出离怨愤、犀利如刃的深邃目光。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道出了“名”与“实”的矛盾,有盛名一般也应是处顺境,可是身处逆境却取得盛名,这就在于具有抗击命运打击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只有经霜雪始知松柏之后凋,经严寒始见梅花香彻骨,曹霸一生的遭遇,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杜甫又将这一人生哲理寓于曹霸生平的叙写之中,既给人以具象,从而得到感染,又促人抽象思维,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