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春秋与夏冬——关于诗歌的时间意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春秋与夏冬——关于诗歌的时间意识》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春秋与夏冬——关于诗歌的时间意识》

〔日〕松浦友久著。刊于《中国诗文论丛》第一集。该书由中国诗文研究会1982年6月出版。中文译者许总。
此文译成中文约为九千余字。分五个小节阐述。在第一节《序言》中,说明文章旨在对中国诗歌中所存在着“春”“秋”和“夏”“冬”之间的差异的问题进行探源性的考察。为此,在第二节《中国古典诗歌中偏重春秋的各种表现》中分五点进行说明:一,“春”“秋”诗多“夏”“冬”诗少是明显的事实,即在量的方面极为明显。二,同时在质的方面的差异也极为明显,即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的名作、代表作,多属于“春”与“秋”的题材,而属于“夏”与“冬”的,其贫乏状况显而易见。三,对于这种偏向,应提出“春”“秋”与“夏”“冬”文字本身的用法的差异问题,即“春”“秋”之所以出现的频率高,“夏”“冬”之所以出现的频率低,这是因为“春”“秋”分属平声谆韵(《平水韵》真韵)与尤韵(《平水韵》同)这样的使用率高的韵目,与此相对,“夏”“冬”则分属上声马韵与平声冬韵这样的使用率低的韵目(险韵)。还有,“春”“秋”几乎没有被作为名词使用,大多被作为形容词性的谓语使用,而“夏”“冬”几乎没有这种谓语化的例句。四,“特定的心情和情绪是否作为季节性的属性所共有”,即自《诗经》、《楚辞》以来的长期传统中,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作品里,几乎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由此可以看出,作为诗的季节的春秋,与夏冬相比,具有明显的情绪性的性质。五,在中国诗文选集中,以四季作为分门别类的标准几乎不存在。在这种“不存在”的状态之中,同时也产生了偏重“春”、“秋”的现象。这与日本古典诗文集中以四季为区分门类的情况成明显的不同。第三节《作为主要原因的时间意识》中,论述了由于气候的差异,酷暑严寒与温暖凉爽的截然不同,于是,哪种环境更适合于人类的诗的情调是不言而喻的。而舒适感则是通过人类的生理感觉直接作用于心理的条件,所以这种创作前的感觉的活性化是不可轻视的。文中对此作了简略的分析后,指出,“春与秋可以说作为季节本身象征着人类变化推移的感觉(时间意识)”。“春、秋本身蕴含着容易产生更多的诗的感情的性质。”在中国自然季节中,春秋季短和夏冬季长的特点也是造成差异的重要原因。第四节《诗歌与历史》,由中国文明中“爱好历史的传统”这点作为旁证,指出把“诗歌”与“历史”两者联结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个时间意识。最后一节是《结语》,强调指出,“中国古典诗歌中所表现的时间意识,正是由于其显著的经过性与一次性,进而得以成为持续性的抒情的源泉”。

☚ 《论时:屈赋发微》   汉诗意象的种类 ☛
0000219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