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丝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丝衣》

 丝衣其紑,丝绸祭服多洁净,


载弁俅俅。戴的冠儿端端正。


自堂徂基,从那庙堂往门口,


自羊徂牛,牺牲有羊又有牛,


鼐鼎及鼒。大鼎小鼎样样有


兕觥其觩,犀角酒杯弯弯形,


旨酒思柔。美酒温和味道纯。


不吴不敖,不高声来不傲慢,


胡考之休。求得长寿好福气。



[注释] ①丝衣:祭服。其紑(fou):紑紑,鲜明洁白的样子 ②载:通“戴”。弁:爵弁,以布、绸或革制成,色赤微黑,形如雀头。俅(qiu)俅:恭顺的样子。③堂:庙堂。基:通“畿”,指庙门边。④鼐(nai):大鼎。鼒(zi):小鼎。鼎,古代三足两耳的器具。⑤兕觥(gong):兕牛角做的酒杯。觩(qiu):角弯曲的样子。⑥旨酒:美酒。思:语助词。柔:温和。⑦吴:喧哗。敖:通“傲”。⑧胡考:长寿。休:美。



[赏析] 这首诗是周王朝祭神的乐歌,古今学者的看法颇有分歧。《诗序》说:“《丝衣》,绎宾尸也。”绎,祭后第二日又祭之名。尸,像神受祭之人。宾尸,即天子以宾礼待尸。灵星,即天田星,旧说以为是主稼穑之神。所以按《诗序》的意见,本诗当是天子绎祭后,以待宾之礼宴请灵星之尸的乐歌。孔颖达据《序》认为本首“所陈乃绎祭始末之事也”(《毛诗正义》)。朱熹撇开绎祭,认为是“祭而饮酒之诗”(《诗集传》)。其他还有认为是雩祭或蜡祭的,不一一细述。今人高亨另辟新说,认为本诗是“周王举行养老之礼所唱的乐歌”(《诗经今注》)。就诗论诗,参照各家之说,我们认为朱熹一说近是。


本诗共九句:头五句写祭祀之始。诗人描写助祭的人,穿着洁净的丝绸祭服,恭恭敬敬地戴着微黑的冠,他忙忙碌碌,非常认真,从庙堂到庙门,一样一样检查着羊呀、牛呀一类牺牲和大鼎小鼎所盛的各类祭品。这几句从助祭者对祭祀一丝不苟的态度,衬托出主祭人——天子对神灵的敬重与虔诚。后四句写祭祀之终的宴饮。他们举起弯弯的犀角酒杯,品尝着醇厚温和的美酒,在酒宴上,大家轻声细语,没有大声喧哗的,人人谨慎行事,没有傲慢失礼的。为此,诗人最后祝祷大家都得到神灵的保佑,个个能享受长寿之福。宋人王质《诗总闻》说:“将祭而视牲、视馔、视器之类也;既毕燕(宴)以劳之。‘自堂徂基’,自上而下也;‘自羊徂牛’,自小而大也;‘鼐鼎及鼒’,自大而小也。言往复检校也。”可供理解诗意参考。


本诗有用韵:如第一、二、四、六、七、九句;有不用韵:第三、五、八句

诗经《丝衣》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丝衣》


诗写祭祀情况,并祝得福寿。
丝衣其紑,(一) 穿的祭服多鲜明,
载弁俅俅。(二) 戴的弁儿真端庄。
自堂徂基,(三) 从堂上到门内,
自羊徂牛,从羊儿到牛儿,
鼐鼎及鼒,(四) 大鼎儿,小鼎儿,
兕觥其觩。(五) 弯弯的那牛角杯。
旨酒思柔,(六) 酒味醇,酒味美,
不吴不敖,(七) 不喧哗,不傲慢,
胡考之休。(八) 求得大寿福成堆。


注 释
(一)毛亨:“丝衣,祭服也。紑,絜鲜貌。”
(二)王先谦:“《鲁》、《韩》载作戴。……《释名》:‘戴,载也。’载之于头也。”
郑玄:“载,犹戴也。”
马瑞辰:“按《尔雅·释言》:‘俅,戴也。’郭注引《诗》:戴弁俅俅。盖以俅俅为戴弁貌。……今按《说文》:俅,冠饰貌。引《诗》弁服俅俅。上文紑为衣貌,则俅俅,宜从《尔雅》《说文》训为冠服貌矣。”
(三)马瑞辰:“按基者,畿之假借。《谷风》篇:‘薄送我畿。’《传》:畿,门内也。……畿之言期限也,期、朞、基,古同音。故畿可借作基。”
(四)毛亨:“大鼎谓之鼐,小鼎谓之鼒。”
(五)陈奂:“《卷耳》:‘我姑酌彼兕觥。’《传》:兕觥,角爵也。……觩当依《释文》作斛。斛,角貌。”
(六)朱熹:“思,语辞。柔,和也。”
(七)毛亨:“吴,哗也。”
陈奂:“不敖,《史记》引作不骜。……不吴者,言不讙哗也。不敖者,言不敖慢也。”
(八)朱熹:“故能得寿考之福。”

注 音
紑fou芣 弁bian卞 俅qiu求 鼐nai奈 鼒zi咨 兕si四 觥gong肱 觩qiu求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4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