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东方未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东方未明》


讽刺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使小官吏忙忙碌碌。
东方未明,东方还没有一点光,
颠倒衣裳。我颠颠倒倒穿衣裳。
颠之倒之,颠颠倒倒地穿衣裳,
自公召之。公爷招唤太匆忙。

东方未晞,东方还没有一点亮,
颠倒裳衣。我颠颠倒倒穿衣裳。
倒之颠之,颠颠倒倒地穿衣裳,
自公令之。公爷命令太匆忙。

折柳樊圃,(一) 折下柳枝儿围菜圃,
狂夫瞿瞿。(二) 吓得傻子左右顾。
不能辰夜,分不清白昼和黑夜,
不夙则莫。使我不是早了就是暮。


注 释
(一)毛亨:“樊,藩也。圃,菜圃也。”
吴闿生:“柳,柔脆之木。……折柳以藩园,无益于禁矣。”
(二)朱熹:“瞿瞿,惊顾之貌。……折柳樊圃,虽不足恃,然狂夫见之,犹惊顾而不敢越。以比辰夜之限甚明,人所易知,今乃不能知,而不失之早,则失之暮也。”

注 音
晞xi希 瞿ju遽 莫mu暮

《东方未明》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 - 四书五经名篇 - 可可诗词网

《东方未明》

(一)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二)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三)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注释〕 公:公差。 晞(xī):破晓。 樊:这里是动词,围绕……筑篱笆。圃:菜园。 瞿(jù)瞿:瞪眼怒视的样子。 夙(sù):早。莫:通“暮”。

〔鉴赏〕 这是一首赋体诗,出自《齐风》,共分三章。《毛诗正义》中说:“东方未明,刺无节也。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掌其职焉。”诗中既揭露了人民疲惫不堪的悲惨生活,也对贪得无厌、横征暴敛的统治者的罪行提出了控诉和谴责。

第一章采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劳动者日常繁忙的一天开始的情景,天色未明就慌慌张张地起床,由于看不清楚,以至于把上衣与裤子都穿颠倒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忙乱呢?原来是公差催促着去干活。朱熹的《诗集传》则认为:“东方未明而颠倒衣裳,则既早矣。而又已有从君所而来召之者焉,盖犹以为晚也。或曰:所以然者,以有自公所召之者故也。”两种解释都意在指明劳动者处境的悲惨与奴隶主的严酷贪婪。下一章采用复沓的手法,反复渲染这一被逼无奈的情绪。第三章交待了起床后劳作的情景,一边是辛勤地劳作,另一边是凶神恶煞般的监工怒目而视,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惩罚。这里选取了劳作的一个场面——折柳樊圃,代表日常繁重的劳作生活。这幅图景逼真地再现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对立。由于当时生产力的低下,劳动者的生活本来就非常悲惨,加之权贵们对物质享乐的贪欲无止境,变本加厉地加重劳动者的负担,他们的状况就雪上加霜了。

诗中另一具体的人物形象是“狂夫”,他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化身,他不但占有人民的劳动成果,还任意地欺压他们,残暴地对待他们,完全无视他们的尊严。你看他天不亮就强迫大家开始劳作,以至于疲惫不堪的人们把衣服都穿颠倒了;他还严厉监视着劳动者劳作,不顾他们的死活。这种对劳动者的悲惨境遇以及统治阶级残暴行径的大胆揭露,不仅仅限于《齐风》,也常常见于《诗经》的其他篇章,这就使《诗经》成为古代社会状况的真实写照。此诗的白描自然地流露出了作者的情感倾向,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使人对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深恶痛绝。

全诗结构上也很有特色。一、二章,诗句采取倒装的方法,先描写劳动者起床时慌乱紧张的样子,这就造成了一个悬念,读者迫切地想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接着诗篇说明是由于“自公召之”、“自公令之”,这样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对造成这一境况的当权者产生深深的憎恨。每章的中间两句,“颠倒衣裳(裳衣)”、“颠(倒)之倒(颠)之”,后句紧承上句;而且一、二章中用词既有重复又有变化,“明”与“晞”、“衣裳”与“裳衣”、“召”与“令”的替换,这样既使语言生动多变,而且听起来声音悦耳,给人一种韵律之美。


古代文学作品《东方未明》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 可可诗词网

《东方未明》

《东方未明》

《诗经·齐风》篇名。《毛诗序》说:“《东方未明》,刺无节也。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掌其职焉。”宋朱熹《诗序辨说》云:“《夏官》,挈壶氏下士六人。挈,县挈之名。壶,盛水器。盖置壶浮箭,以为昼夜之节也。漏刻不明,固可以见其无政。然所以兴居无节,号令不时,则未必皆挈壶氏之罪也。”明何楷《诗经世本古义》:“齐人刺襄公无常也。”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刺无节也。”此诗形象地写出了当时官府欺压人民,急如星火地催逼人民出差上路的情形,从而揭露了纷繁差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以侧面描写人民被迫服役的情景,暴露统治者的凶恶残酷,是本诗写作艺术的突出特征;描绘逼真;以复迭形式,运用既幽默又辛辣的讽刺手法,抒发了怨愤之情。


《东方未明》 - 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 诗经辞典 - 可可诗词网

《东方未明》

 东方未明,东方没亮天尚黑,


颠倒衣裳。下裳颠倒作上衣。


颠之倒之,颠来倒去穿衣裳,


自公召之。公爷召唤紧又急。



东方未晞,东方未晓天无光,


颠倒裳衣。颠颠倒倒穿衣裳。


倒之颠之,倒去颠来衣裳穿,


自公令之。公爷催急心慌忙。



折柳樊圃,折柳编篱围菜圃,


狂夫瞿瞿。狂夫监视瞪眼怒。


不能辰夜,黑夜白昼混不分,


不夙则莫。不是绝早就是昏暮。



[注释] ①晞(xi):破晓。②樊:藩篱。此处作编制篱笆解。③狂夫:疯汉。此指公爷派来的监工。瞿瞿:瞪眼怒视的样子。④辰:通“晨”。指白天。⑤莫:通“暮”。


[赏析] 这首诗反映的是下层人民对繁重官差的不满。


诗歌的第一、二章,描述了一个极富戏剧性的瞬间场景:诗中主人公在摸黑中,慌急忙乱地把两手伸入裤管,双脚蹬进袖筒。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颠倒”,是由于突然传来了公府老爷的召令,一则来得太早,他还在酣睡之中;再则来得太紧太急,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前去应差,否则等着他的将会是难以忍受的严惩、酷刑。“颠倒裳衣”是可笑的,然而它却极精炼、极生动地表达出了诗中主人公此时此刻特有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征。这样的细节提炼,融和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来传神,且令人笑中带哭。


第三章则是直抒胸臆:诗中主人公从被窝中被拉来服役,正常的生活权利遭受到肆无忌惮的践踏,而更令人气愤的是,还要受到监工狂夫的怒目瞪视。生活是多么地不平啊! “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原来,生活的颠倒,是由于老爷们分不清白天黑夜的昏聩糊涂所造成的。老爷们当然不是分不清黑夜白天,而是权势和贪欲,需要受压迫的人民没日没夜地为他们劳作。结尾这两句诗,回应了前两章的“颠之倒之”。在这里,诗人运用了既幽默又辛辣的讽刺手法,倾诉出了自己满腔的怨恨之情。

《东方未明》鉴赏、赏析和解读 - 可可诗词网

《东方未明》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颠之倒之, 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

倒之颠之, 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诗经·齐风》

这首诗反映的是下层人民对繁重官差的不满。

诗歌的第一、二章,描述了一个极富戏剧性的瞬间场景:诗中主人公在摸黑中,慌急忙乱得把两手伸入袴管,双脚蹬进袖筒。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颠倒”,是由于突然传来的公府老爷的召令,一则来得太早(“东方未晞”——东方未亮),他还在酣睡之中;再则来得太紧太急,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前去应差,否则等着他的将会是难以忍受的严惩酷刑。 “颠倒裳衣”是可笑的,然而它却是极精炼、极生动地表达出了诗中主人公此时此刻特有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征。这样的细节提炼,融和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来传神,且令人笑中带哭。

第三章则是直抒胸臆:诗中主人公被拉差服役, “折柳樊(樊,篱笆)圃”——折下柳枝围菜圃,忙碌得早晚不宁,却还要受到“狂夫”——监工的怒目瞪视(“瞿瞿”,瞪着双眼看)。怎样抒发压积在他心中的这股不平之气呢? “不能辰(通“晨”,指白天)夜,不夙(早)则莫(通“暮”)!”——分不清白昼和黑夜,不是太早就是太晚!结尾的这两句诗回应了一、二章的“颠之倒之”,说明他的生活的颠倒,全是由于老爷们颠倒白天黑夜的昏瞆所造成的。老爷们当然不是分不清白天黑夜,而是权势和贪欲需要受压迫的人民为他们没日没夜地劳作。在这里,诗人运用既幽默又辛辣的讽刺手法,倾诉了自己的怨恨之情。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