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下横山滩望金华山》 - 宋·杨万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下横山滩望金华山》 - 宋·杨万里
宋·杨万里 蒿师只管信船流, 不作前滩水石谋。 却被惊湍旋三转, 倒将船尾作船头。 山思水情不负伊, 雨姿晴态总成奇。 闭门觅句非诗法, 只是征行自有诗。 南宋大诗人杨万里论诗主张师法自然,求其风味,反对模拟,提倡创新,反对雕琢,提倡清新活泼的风格。这种含蕴情韵、清新自然的风格如何创造出来呢? 这组绝句谈了生活和创作的关系问题。 前 一首描绘大江浮舟,蒿师信船漂游,忘情于山水之间。他完全沉浸在大自然的情思之中,不去考虑前滩的流量和礁石,猛然,船被激流湍浪冲击在江心旋转了三转,多么危险啊!可是他的情思还沉浸在山水之间,倒是将船尾作船头,任其漂浮下去了。 后一首是组诗的重点。紧承前一首,诗人发表他的议论:缭绕了情怀的那些山情水思是不会亏负这位篙师的,他观察到的山水的千变万化的雨姿晴态,在他心中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奇妙的形象。他不用去闭门觅句了,闭门觅句不是作诗的方法,只要征行——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便有写不完的题材。这首诗表明脱离生活,闭门造车,是创作不出好作品的,只有到生活中去,全心全意地去观察、去领悟,才能获得丰富的创作素材,使各种生动的形象活跃在头脑里,才能做到“师法自然”。 《下横山滩望金华山》 - 宋·杨万里
[宋]杨万里 篙师只管信船流,不作前滩水石谋。 却被惊湍漩三转,倒将船尾作船头。 这首七绝写船行中一个小镜头,从篙师与惊湍的关系上,说明不能居安思危便会事与愿违。 船从横山滩出发向金华山的方向驶去。水流很急,顺流而下,自然不必费心耗力。“篙师只管信船流”,撑船的人一任船随水漂流,心里很轻松,思想也就麻痹。他“不作前滩水石谋”,不去考虑前路哪里有激流,哪里伏险滩。因为他缺乏深谋远虑,“却被惊湍漩三转,倒将船尾作船头”。“惊湍”是他始所未料的,因而临变惊慌,没有应急措施,旋涡搅动使之“三转”,言其转动不停,等到将船稳住,船的方向反转了,“倒将船尾作船头”。诗写出了“信船流”与“船尾作船头”的变化,其原因在于篙师主观上“不作水石谋”,客观上遇上了惊湍旋涡。诗的意旨很明显,告诫人“莫喜无危道,虽平更陷人”。如果横山滩一段水程,湍急滩多,礁石时见,那么这个篙师岂敢“信船流”,必然时时考虑着如何左避右让,怎样前绕后闪,一时一刻不疏忽,一丝一毫不马虎,那就不会有被惊湍打得舟船旋转的可能,不会出现船尾作船头的结局。顺境易于使人松懈斗志,安逸易于使人不思上进,殊不知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向其对立方面转化。 此诗是作者从生活中感受到,又上升为理性的认识,然后再以具体情状来予以体现,因此是以理为筋骨,敷之以事,这就更显得精警有力,叫人万不可在顺风安流时“信船流”,时时要作“前滩水石谋”,这才能坚持方向,前进不已,到达目的。 《下横山滩望金华山》 - 宋·杨万里
[宋]杨万里 篙师只管信船流,不作前滩水石谋。 却被惊湍漩三转,倒将船尾作船头。 这首七绝写船行中一个小镜头,从篙师与惊湍的关系上,说明不能居安思危便会事与愿违。 船从横山滩出发向金华山的方向驶去。水流很急,顺流而下,自然不必费心耗力。“篙师只管信船流”,撑船的人一任船随水漂流,心里很轻松,思想也就麻痹。他“不作前滩水石谋”,不去考虑前路哪里有激流,哪里伏险滩。因为他缺乏深谋远虑,“却被惊湍漩三转,倒将船尾作船头”。“惊湍”是他始所未料的,因而临变惊慌,没有应急措施,旋涡搅动使之“三转”,言其转动不停,等到将船稳住,船的方向反转了,“倒将船尾作船头”。诗写出了“信船流”与“船尾作船头”的变化,其原因在于篙师主观上“不作水石谋”,客观上遇上了惊湍旋涡。诗的意旨很明显,告诫人“莫喜无危道,虽平更陷人”。如果横山滩一段水程,湍急滩多,礁石时见,那么这个篙师岂敢“信船流”,必然时时考虑着如何左避右让,怎样前绕后闪,一时一刻不疏忽,一丝一毫不马虎,那就不会有被惊湍打得舟船旋转的可能,不会出现船尾作船头的结局。顺境易于使人松懈斗志,安逸易于使人不思上进,殊不知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向其对立方面转化。 此诗是作者从生活中感受到,又上升为理性的认识,然后再以具体情状来予以体现,因此是以理为筋骨,敷之以事,这就更显得精警有力,叫人万不可在顺风安流时“信船流”,时时要作“前滩水石谋”,这才能坚持方向,前进不已,到达目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