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纸上谈兵”与长平之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纸上谈兵”与长平之战

 “纸上谈兵”的成语比喻夸夸其谈,空发议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它源出于两千二百多年前的一场著名大战——长平之战。
 长平位于山西省高平县境,战国时属上党郡。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素有“古冀之襟地、两淮之咽喉”之称,是有名的古战场。战国时期的秦赵长平大战就是在这里进行的。据《高平县志》载,长平大战的战场南北长达五十华里,东西二十华里,正处于崇山环抱、丹水萦流的险要之地。长平大战发生在前260年,当时韩国驻守上党郡的首领归附了赵国,赵王派老将廉颇驻守在上党郡的长平。秦昭王对韩归赵不降秦十分恼怒,便派重兵攻打长平。廉颇见秦军来势凶猛,便采取防守战术,以逸待劳,筑垒坚守。结果秦军攻了四个月,也没攻下营垒。后来秦国施用反间计,传言说:“秦军最怕赵括,廉颇年老胆小,不日将会降秦。”赵孝王听到此话,果然中计,命赵括替回廉颇。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自幼学习兵法,每当谈论用兵之道,其父也难不住他。但赵奢认为赵括虽然善于谈兵,却不能带兵打仗,因此,当听说要让赵括领兵时,赵括的母亲曾劝赵王不要用缺乏实际锻炼的儿子当大将,但赵孝王一意孤行,不肯改变主意。果然,赵括一到长平,就改变了廉颇的战略,反守为攻。秦将白起诱敌深入,然后断赵军退路,把赵军团团围住。最后赵括中箭身亡,四十余万士兵被俘,一夜之间全被坑杀。这就是赵括只知纸上谈兵造成的历史惨剧,《史记·秦本纪》、《史记·赵世家》中对此均有记述。
 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骚客徘徊于古战场,追思亡灵,抒发感慨。唐诗人胡曾《长平》诗写道:“长平瓦震武安初,赵卒俄成戏鼎鱼。四十万人俱下世,元戎何用读兵书!”理论必须联系实际,这是这段历史留给后人的深刻启示。
 现在,漫步古战场,可以看到许多与这场大战有关的遗迹。战国时的长平城旧址隐约可见,在长平城南10余里处,有许多因秦赵两军鏖战而得名的村镇,如“箭头”、“弃甲”、“三军”、“围城”、“南王”等。在南王庄东南方向,有一个米山村,相传是长平大战时,赵将廉颇屯积粮食之处,原名盖州,因赵军米堆如山,才改名米山。村北有山,也因屯粮而取名大粮山。据说,廉颇将军的指挥所就设在大粮山上。后人为纪念廉将军,在山上建庙一座,取名主势庙。山腰的一座土丘相传是廉颇的坟茔。
 米山村一带过去十分缺水,相传是秦军围困赵军时,切断了通往米山的水源,所以村内没有水井,人畜世代饮用池窖中积存的雨水,直到五十年代以后才接通了水源。在米山的西面,有一谷口村,谷口旧称“哭头”,三面环山,形同口袋,当年秦将白起就是在这里坑杀了四十万赵国降卒。村中有一土台,是秦坑赵卒后,收集了千万个头颅修筑而成的。唐玄宗巡幸至此时,为纪念那些被杀的无辜兵士,下令修起了一座骷髅庙,并把该地更名为“省冤谷”。后人曾在此题诗曰:“高台百尺尽头颅,何止屈屈万骨枯!矢石无情缘斗胜,可怜降卒有何辜?”
 如今,长平古战场终于摆脱了杀戳成河、尸横遍野的悲惨历史,告别了“荒山空四野,枯树带斜阳”的荒凉景象。“纸上谈兵”也成了人们常用的一句成语。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