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湖广熟,天下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湖广熟,天下足” “湖广熟,天下足”清代前期谚语。先是南宋时,民间出现“苏常熟,天下足”谚语。语见陆游《渭南文集》 卷二○《常州奔牛闸记》。苏,指苏州;常,指常州。苏常连称,泛指苏南一带。此语,见叶绍闻《四朝见闻录》 乙集、范成大《吴郡志》卷五○《杂志》、吴泳《鹤林集》 卷三九《隆兴府劝农文》等作“苏湖熟,天下足”。湖,指湖州。此三州均在太湖流域。此谚语反映南宋时期该地农业生产发展较快,所产粮食甚多,除满足本地需要外,还运销广大地区,以供民食。明代中期以后,苏南浙北地区手工业商品生产与城镇发展,买粮者增多; 洞庭湖南北和四川等地粮食生产发展较快,谷米沿水路集中于汉口、岳阳、长沙等城市。清政府从这里调运粮食,商人也从这里采购粮食,运至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河南、山东、河北等缺粮地区。其中以运销到江、浙地区的最多。于是,在长江中下游形成汉口、九江、芜湖、苏州等地著名米市。康熙在三十八年 (1699年) 六月戊戌日说:“谚云: 湖广熟,天下足。江浙百姓全赖湖广米粟。”乾隆 (1736—1795) 时,又有“湖南熟,天下足”的谚语。湖南是清代主要商品粮产地之一。从“苏常熟,天下足”到“湖南熟,天下足”这一说法上的变化,是商品粮货源地变化的反映。 ☚ 农田水利法 “湖南熟,天下足”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