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楚辞”定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楚辞”定名 “楚辞”定名学术界意见有如下四种:一、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引黄伯思《东观余论》云:“屈原诸赋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所以新版《辞海》云:“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浓郁的地方色彩”被看作“楚辞”的根本原因。二、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云:“以原楚产,故称楚辞。”罗漫也认为,《楚辞》所写并不限于“楚语、楚声、楚地、楚物”,这四个因素在全部《楚辞》中的成分其实较小;所谓“楚语、楚声、楚地、楚物”并不是“楚辞”之“楚”的真正根源,而是因为屈原、宋玉诸人是“楚地作家”(《“楚辞”得名新议》,1991年第五期《江海学刊》)。三、郭建勋认为,作为一个文体概念,“楚辞”不仅指屈宋辞作,而且应当超越时空,囊括历史上一切同类作品,其标准便是在体裁上符合屈宋辞作的范式。所以建议将后人的仿骚作品归入“楚辞”这一特定文体(《“楚辞”名义浅探》,1991年第二期《中国文学研究》)。四、金开诚认为,“楚辞”流传至今,已具有三重含义:出现在战国时代、楚国地区的一种新的诗体;指战国时代一些楚国人以及后来一些汉朝人用上述诗体所写的一批诗;指汉朝人对上述这一批诗进行辑选而成的一部书(《楚辞选注》)。另外,“楚辞”流传过程中,有别称楚词、楚骚、楚谣、屈赋、屈原赋、屈骚、屈原辞、屈辞等,徐志啸认为,对屈原作品比较符合实际的简称宜为“屈骚”。理由为:屈原作品以《离骚》为核心代表作;“骚体”具有自身独特的诗体语言、句式与风格,为屈原创立;既有别于它种文体(尤其赋),又可与宋玉等人作品区分(《读楚辞札记》,1986年第一期《上海师大学报》)。但最流行最权威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仍是“楚辞”,罗漫解释说,屈原多次自称其作品的部分内容为“辞”(词),“楚辞”之“辞”正源于屈原作品自身;屈原的全部作品,本质上说都是屈原不断“陈辞”的产物,所以“楚辞”最能唤起读者对屈原作品的深层记忆(1991年第五期《江海学刊》)。 ☚ 楚辞学史 楚辞与神话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