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亡”铜簋铭文
西周武王时期。高24.2厘米,口径21厘米。相传清道光时期于陕西省岐山出土。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天亡”簋又称“大丰”簋。圆身,方座,四兽耳附珥。周身饰昂首张口相对回旋龙纹,器座也作相对回旋龙纹,内底有铭文8行77个字,为大篆体。铭文大意是记述武王克商西归宗周,举行大封典礼并祭文王和上帝,天亡辅助武王举行祭祀受到赏赐,因铸此簋,以记荣宠。《天亡簋》是西周初期的铜器,铭文“丕显王则省,丕
王则”,对偶工整,用韵协调,为商代卜辞和金文所未见,它不仅开创千古词赋的先河,同时也可看出我国韵文的最早表现形式。它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书法价值。《天亡簋》作于武王克殷之后,较多地体现了商代晚期某些甲骨文的神态意气,相形之下,铭文略有书写带来的圆转痕迹。综观通篇铭文,字形大小修短,参差错杂,变动不拘,在简朴散乱中显示出更多的拙意和生动感。与章法相呼应,字形取势统一向右下方倾斜,富于运动与和谐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