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铜盉
西周。通高29厘米,口径20.2厘米。重7.1公斤。1975年陕西省岐山董家村出土。陕西岐山县博物图书馆藏。盉,古代酒器,用以和水、酒。此盉有盖,上有半环形钮,并有系环与器身相连。器颈和盖沿均饰顾首夔纹。盖上增饰一道弦纹。腹前有一管流,饰三角雷纹。袋足饰双线人字纹。盖内铸有铭12行,共132字。铭中记载:三年三月由于共王要在丰京举行建太常旂的典礼,矩伯向裘卫取了价值80朋朝觐用的玉璋,给予裘卫土地十田(一千亩);又向裘卫取了两件赤琥、两件麂韨、一件贲等玉饰和礼服,给予裘卫三田(三百亩)。裘卫就将此事报告给伯邑父、荣伯、定伯、伯和单伯等执政大臣,这些大臣就命令三有司会同矩伯和裘卫授田。以上铭中提到的伯邑父、定伯、伯等三人,曾见于五祀卫鼎,是共王时期的执政大臣,故此器当为共王时铸造。它为研究西周中期土地制度和社会经济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