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发展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发展史

 【作文题目】
 ××发展史
 【例文】
 

味 精


 谈起味精,老少皆知,可要谈起味精的发明史,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1908年的一天,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化学系教授池田菊苗下班回家。那时他身体不太好,胃口也不好,就连走路也慢吞吞的。池田夫人见丈夫归来,鞠躬道:“夫君辛苦了,请坐,饭刚烧好,还热着呢,请吃吧!”池田教授看了看饭桌,苦笑地说:“又是吃腻了的萝卜大酱汤,不吃了!”摇头走向卧室。在妻子的劝说下,池田先生才不情愿地坐下来尝了一口。可这一喝,顿觉这汤鲜美异常,他为之一怔,问道:“这汤怎么这么鲜?”妻子只笑了笑,并没作答。教授在汤碗里搅了几下,发现只不过多了几片墨绿色的海带。一向细心的他认为:海带中一定有着一种特殊的物质。
 从此,池田先生便一头扎进了实验室,分析各地产的海带的化学成分,经过反复研究,发现海带汤如此鲜美是因为海带中有一种叫谷氨酸钠的化学物质(分子式C5H8O4NNa·H2O)。同年,池田先生发明了实验室提取谷氨酸钠的方法,并申请了专利,建起了作坊,那提取的谷氨酸钠就取名为“味之素”。
 可是,从海带中提取“味之素”,用量大得惊人,成本也高得出奇,一般生产500克“味之素”得消耗海带20来吨。那年头别说平民百姓,百万富翁也不一定吃得起。
 过了几年,池田先生与铃木之郎合作,发明了以小麦面筋为原料制取“味之素”的技术。1930年又发明了以脱脂大豆为原料制取“味之素”的技术,终于把价格降到了平民百姓能接受的水平。
 1923年,上海天厨味精厂的厂长吴蕴初先生引进了“味之素”的生产技术,并改名为味精。
 现在,一般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取味精,原料主要是大米、玉米等,这样,味精既对人体无害,还能增强记忆,改善智力,健脾开胃呢!
 不过,用味精不讲究方法非但不鲜,而且对人体有害无益。因为味精在120℃左右就会分解成焦谷氨酸等有害物质。一般来说,在菜或汤起锅前放入少许,再略烧一会儿,你就能尽情享受它带来的那种鲜美味道了!
 

(李 伟)


 【评点】
 按时间顺序,穿插故事,说明味精的发明、发展历史,生动清晰。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