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x射线与中子小角散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X射线与中子小角散射 X射线与中子小角散射1930年,Krishnamarti首次观察到,在X射线穿过内部包含直径为几十Å至上千Å细微粒的无定形物质时,透射线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弥散,其发射角一般都在几度以内,人们称这种现象为X射线小角散射。1939年前后,Guinier等人建立了有关这种现象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经过技术上的发展和不断完善,目前,X射线小角散射技术在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已得到相当广泛的应用。 λ=2dsinθ 式中d是散射点间的距离。最常用的X射线是铜的Kα辐射,其波长λ=1.54A。所以,对间距(d)为100A的分子,θ角为0.45°;对1000埃的间距,θ角为0.045°。因此,在这里观察和测量的,必然是极小角度内发生的现象。这使得它在技术上必定有许多严格的要求,目前许多实验室都发展了自己独特的小角测量装置。利用X射线小角散射技术,可以获得许多关于分子参数的信息,包括回转半径,分子量,表面-体积化,溶液中粒子的水合度,纤维和大分子聚合体中的堆积排布。同时,它还可以测定作用系统的热力学参数,如聚合亚单位的聚合常数,蛋白质与溶剂体系中组份的择优作用程度等。而且,在高浓度溶液(>100mg/ml)中,X射线小角散射还可用于测定溶液中正在作用的(或局部稳定的)大分子的半径分布函数,同时也可以得到作用力的作用位势特征。在更高浓度下,逐步过渡到有序状态,X射线散射也就过渡到X射线衍射。绝对强度测量装置的不断发展,已能用于描述溶液中大分子体系的特征以及测量分子的聚合情况。在研究许多酶和复杂分子体系(如病毒)中,X射线小角散射作出了许多贡献。同时,在高聚物化学、金属物理等领域中,X射线小角散射也被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中子反应堆的建立,中子小角散射引起了人们注意,并已取得一些成果。这主要产生于中子辐射的两个特点: ❶中子辐射波长可以从3Å~1000Å, 并且不被吸收,这就弥补了从紫外到X光这一部分频谱的空白,可用来研究一些大的复杂体系,如病毒、多酶复合体、核蛋白体、核小体等; ❷中子主要与原子核发生作用,因此对不同的同位素散射差异很大,由此产生一些新的方法,借此可以获得一些新的信息。如由1H和2H的散射差异,产生了反差法和选择性氘化法。前者将粒子置于氘溶液中,粒子的不同成份可与不同浓度的氘散射有等同点,这就形成一个背景,可将其它成份反衬出来。后者将粒子内的氢进行有选择的氘化,再利用已氘化的和未氘化的散射的差别来探知结构信息。在研究病毒和核蛋白体中核酸与蛋白的关系,特别是RNA的空间定位方面,这一技术已显示出独特的优点。 ☚ X射线衍射 中子衍射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