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配第的货币需求思想
W·配第(1623~1687年),英国政论家。是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以数字来阐明经济主张的学者,因此,又被誉为“统计学之父”。
由于配第注重用数字来说明经济事实,因此,在货币需求的计量分析上,他做出了较前人更为重要的贡献。他认为,一国货币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货币不过是国家的脂肪,如其过多,就会使国家不能那么灵活行事;如其过少,也会使国家发生毛病。他指出:“我认为,经营一国产业所需要的货币要有一定的标准和比率;过多或过少,都会对产业有害。”“因为货币(它是用金和银铸造的)对生活必需品(即食物和衣着)的关系,正如铜币及其他地方性的辅币对金币和银币的关系一样”(配第《赋税论、献给英明人士、货币略论》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34页)。后一句话的立论不太严谨,但可以看出,配第在这里主要强调一种比例关系。
配第对英国货币需要量作出了大致的测算。他确立的原则是:“商业上所需要的铜币的数目要由人口数目及它们的交换次数来决定,并且主要地也要由最小的银币的价值来决定; 同样,一国产业所必需的货币的数目,也要由交换次数及支付额的大小来决定。”(配第《赋税论,献给英明人士,货币略论》第34页)在此原则下,配第着重分析了交换次数。他把商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小零售业;另一类是其他商业(主要是批发商业),前者主要使用铜币,后者主要使用银币。进而,他把整个货币需求分为四类:地租:房租及税赋;工资;出口商品。据他推算,这四类开支的年支付次数为:工资每周支付一次,房租及税赋每季支付一次,地租半年支付一次,出口商品一般只需要交易金额的四分之一的货币。由于有了这些分类及各自的支付次数(或称为比例),配第就可以计算出货币需要量的有关数额了。
配第还就不同支付周期对应的不同的货币需要量作了说明。他说:“人们也许要问,假如每年需要筹集四百万镑,那么原有六百万镑(我们认为我们有这个数额)够不够应付产业周转和流通的需要呢?我认为是够的。因为支出为四千万镑,如果周转期间短,假定为一星期,那么,一百万镑的五十二分之四十,就能达到这个目的。但是,如果周转期间为一季,那么,就需要一千万镑。假定各种支付的周转期间一般在一星期至十三星期之间,则一百万镑的五十二分之四十加上一千万镑,以二除之,就约为五百五十万镑。因此,如果我们有五百五十万镑,也就足够了 ”(配第《赋税论·献给英明人士·货币略论》第107页)。
从以上引述可见,配第特别注重货币的流通速度这个因素,这一点对以后的货币需求理论有重要的影响。配第在货币需求思想上有他独特的贡献,这主要表现在他较前人有了更准确的计算和开创性地对货币需求进行分类的方法以及对货币流通速度这个概念的灵活运用。不足之处在于:他把商品流通局限在出口商品上,并且,他完全没考虑货币价格及商品价格变动对货币需要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