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vijnanavadin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Vijnanavadin

团结之道,即唯识派(Yogacara),由4—5世纪无著、世亲兄弟创立。因主张“万法唯识”,故名,亦称佛教瑜伽行派、大乘有宗。主张“万法唯识”,即世界一切现象都是由纯意识的8识变化出来的,特别是“阿赖耶识”蕴含着生起宇宙万有永恒瀑流的“种子”,是世界一切的精神本源。唯识学派的主要理论有阿赖耶识、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三无性(相无性、生无自性、胜义无自性) 等。
瑜伽行唯识学派在其阿毗达摩体系中承袭了十八界理论,并将其“十一识”学说配入十八界中。
无著《摄大乘论》:“此中何者依他起相,谓阿赖耶识为种子,虚妄分别所摄诸识。此复云何,谓身、身者、受者识,彼所受识(应受识),彼能受识(正受识),世识,数识,处识,言说识,自他差别识,善趣恶趣死生识。
此中若身、身者、受者识,彼所受识,彼能受识,世识,数识,处识,言说识,此由名言熏习种子。若自他差别识,此由我见熏习种子。若善趣恶趣死生识,此由有支熏习种子。由此诸识一切界趣杂染所摄……
此中若身、身者、受者识,应知即是眼等六内界。彼所受识,应知即是色等六外界。彼能受识,应知即是眼等六识界。其余诸识,应知是此诸识差别。”
眼等五内界对应“身识”,六识界对应“能受识”,意界与“身者识”、“受者识”二者的关系,有两种学说:
世亲《摄大乘论释》:“谓身、身者、受者识者:身,谓眼等五界。身者,谓染污意。能受者,谓意界。”
无性《摄大乘论无性释》:“谓身、身者、受者识者,如后当说,眼等六内界为性,如其所应。眼等五识所依意界,名身者识。第六意识所依意界,名受者识。”
此二释论之间的不同体现了唯识古学和唯识今学之间的根本分歧,导致了第七识是阿陀那识还是末那识等争论。汉传法相宗采用了无性论师的学说。意界二分,其中“第六意识所依意界”即意根末那识,对应“受者识”;眼等五识所依意界对应“身者识”即阿陀那识,在护法论师等人的学说中就是阿赖耶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