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鱗蟲禽獸部 > 蟲 > 蟲 蟲 zhèchóng 亦稱“地鱉”、“土鱉”、“簸箕蟲”。鱉蠊科昆蟲地鱉或姬蠊科昆蟲赤邊水䗪之雌性乾蟲。入藥有兩種:土鱉蟲,卵圓形,扁平,背色紫黑,甲殼狀,九個横節覆瓦狀排列,腹色深棕,具光澤,胸部足三對,質鬆脆。金邊上鱉,又名金邊地鱉蟲,長卵形而扁,背色黑棕,有光澤,甲殼狀,十個横節,腹色棕紅,有光澤。主治癥瘕積聚,血滯經閉瘀血腹痛,打撲損傷。始載於秦漢典籍。《神農本草經·中經·䗪蟲》:“一名地鱉。”南朝梁·陶弘景《名醫别録·中品·䗪蟲》:“有毒。一名土鱉。”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蟲三·䗪蟲》:“〔釋名〕簸箕蟲。” 䗪蟲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