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ramayana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Ramayana

《罗摩衍那》,与另一部更长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并称印度文化的基础,对印度文学、宗教的发展有相当大的作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西游记》也受到它的影响。罗摩在印度文化中的地位甚至相当于耶稣在基督教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罗摩衍那》成书不早于公元前300年,第二章到第六章是原作,第一章和第七章可能是后来(不早于公元前200年) 补充进去的,原作将罗摩描绘成一位理想的英雄,但后来补充的部分将罗摩说成是毗湿奴的化身,两部分的文笔也不一致。
印度传统认为罗摩是毗湿奴的化身,他杀死魔王罗婆那,确立了人间的宗教和道德标准,神曾经答应蚁垤,只要山海还存在,人们就仍然需要阅读《罗摩衍那》。
20世纪70年代梵文学者季羡林翻译《罗摩衍那》,为全世界迄今除英译本之外,仅有的外文全译本。
《罗摩衍那》的意思是“罗摩的游行”或“罗摩传”。罗摩是印度古代的传说中的人物,后逐渐被神化。这部史诗的作者据说是跋弥,或称瓦尔米基,意译蚁垤。对此学者虽有意见分歧,但统观全书,尽管写成的年代不同,新老成分并有,但基础部分文体大致是统一的。因此很可能有一个作者对全书进行过加工,这个作者就是蚁垤。蚁垤生卒年代不详。按照传说,他原出身婆罗门家庭,因被遗弃,被迫以偷盗为生。传说他静坐修行数年而一动不动,无数蚂蚁在上面筑巢生息,身体成了蚂蚁窝,所以叫作蚁垤。有人说他是古代的仙人,或是金翅鸟的儿子,还有人说他是一个语法专家。当神的使者向他讲述了英雄罗摩的故事后,资质平庸的蚁垤却无法把它记录下来。直到有一天,他在树林中看见一个猎人射死了一只雄麻鹬,雌麻鹬因惊恐与悲哀惨叫不止,面对此情此景,悲愤不已的蚁垤突然脱口而出合辙押韵的话语,一种优美、和谐的诗体就此神奇地诞生了,这就是被后人称为输洛迦的短颂体,蚁垤正是用这种诗体创作了《罗摩衍那》。现在标明的作者已经笼罩在神话传说的迷雾中,其历史真实性难以考证,他们有可能是这部大史诗原始形式的作者,也有可能是在这部大史诗形成过程中虚构的作者。
《罗摩衍那》最初只是口头流传,增增删删,因人因地而异。写成以后,仍无定本。大家公认在全书7 篇之中,第1、7 篇晚出,第2—6篇是全书较原始的部分。因此,这部包括24000 颂(现代精校本为近两万颂) 的大史诗绝不会成于一时,它的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世纪之间。全书7篇按顺序是:《童年篇》《阿逾陀篇》《森林篇》《猴国篇》《美妙篇》《战斗篇》和《后篇》。
主要情节:
史诗以罗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为故事主线,表现了印度古代宫廷内部和列国之间的斗争;因其间穿插了不少神话传说和小故事及描绘自然景色、战斗场面等花费了过多笔墨,故而篇幅宏大。情节大体如下:阿逾陀城国王十车王有3 个王后,生有4 个儿子,长子罗摩。罗摩通过比武获胜,娶了弥提罗国公主悉多。十车王年迈,决定立罗摩为太子,继承王位。但他的第二个王后吉迦伊受侍女怂恿,竟提出流放罗摩14年和立她的亲生儿子婆罗多为太子的非分要求。由于十车王有诺言在先,必须应允王后的要求。罗摩为使父王不失信义,甘愿被流放。悉多为了夫妻之情,十车王的小王后亲生子拉克什曼那为了兄弟之谊,都甘愿随同被流放。他们三人离开都城不久,十车王即抑郁而死。当时,婆罗多不了解内情,被召回举行父葬和继承王位。他得知真相后,痛斥母亲,举行完父亲葬礼后,亲自去森林寻找罗摩,让他继位。但罗摩坚决不肯,一定要等流放期满再回去。婆罗多只得带回罗摩的鞋子供在王座上,代为摄政。罗摩三人在森林中历尽艰险。楞伽岛十首魔王罗婆那劫走悉多,罗摩与猴国结盟,猴王坐下有一神猴哈努曼,神勇异常(也为中国西游记孙悟空原型),在神猴哈奴曼及猴群相助下,罗摩终于战胜魔王,救回悉多。但罗摩怀疑悉多的贞操,使她投火自明。火神从熊熊烈火中托出悉多,证明了她的贞洁。夫妻团圆,流放亦期满。罗摩回国登基为王,阿逾陀城出现太平盛世。但波折又起,罗摩听到民间又传悉多不算贞女,为不违民意,忍痛把怀孕在身的悉多遗弃在恒河岸边。悉多得到蚁垤仙人的救护,住在净修林里,生下一对孪生子。后罗摩举行马祭,蚁垤安排孪生子与罗摩相会,并向罗摩辩明悉多的贞节,但罗摩仍认为无法取信于民。悉多无奈,向大地母亲呼救,说如果自己贞洁无瑕,请大地收容她。顿时大地裂开。悉多纵身投入大地怀抱。最后罗摩兄弟都升入天国,复化为毗湿奴神。
全书写的是罗摩与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篇幅之所以这样大,有两个原因:第一,同印度其他古籍一样,插入了不少的小故事;第二,描绘自然景色、战斗场面等花费了过多的笔墨。
第一篇《童年篇》
开首是一篇类似楔子的东西,介绍成书经过和全书内容。接着讲本书主要故事。十车王无子,请鹿角仙人举行求子大祭。天神全都来到祭场。他们商议请大神毗湿奴下凡剪除罗刹王罗婆那。毗湿奴化身为四,降生为十车王的四个儿子:罗摩、婆罗多、拉克什曼那和舍图卢祇那。大梵天为了帮助毗湿奴,要求众神创造猕猴,助罗摩平妖。大仙人众友来到十车王朝廷上请他派罗摩去降魔。罗摩和弟弟拉克什曼那随众友出走,剪除了妖魔,来到遮那竭王朝廷上,罗摩拉断神弓,同悉多结婚。悉多是遮那竭王从垄沟里拣起来的女儿。
第二篇《阿逾陀篇》
本篇主要讲十车王的宫廷斗争。十车王年迈,决定立罗摩为太子,继承王位。小后吉迦伊玩弄手段,胁迫十车王把罗摩流放,让自己的儿子婆罗多即王位。罗摩是孝子,坚决执行父王的命令。悉多是贤妻,一定要陪罗摩流放。拉克什曼那是好弟弟,执意陪侍兄嫂。于是三人辞别父母,出发到森林中去,流放十四年。婆罗多也是好弟弟,无论如何不愿登上王位。他率领大军到森林里去,劝罗摩回国。罗摩不肯,把自己的一双鞋交给婆罗多,作为替身。婆罗多捧双鞋回国,代罗摩摄政。
第三篇《森林篇》
本篇描绘罗摩等三人在森林中的生活。林子里到处是罗刹。他们行凶吃人,搅得大家惶惶不安。居住在林中的人们恳请罗摩除怪安民。楞伽城十首罗刹王罗婆那的妹妹首哩薄那迦来到林中,爱上了罗摩。罗摩把她转介绍给拉克什曼那。拉克什曼那一怒割掉了她的鼻子和耳朵。她先求救于弟弟伽罗。随后又逃往楞伽城,怂恿罗婆那来劫走悉多。罗婆那命令小妖化作金鹿,引开罗摩,乘机劫走悉多。罗摩兄弟在林中到处寻找悉多踪迹,遍询树木、小河、山丘、野兽,没有得到确切的答复。他们俩后来遇到了金翅鸟王,才得知悉多下落: 她已经被魔王罗婆那劫至楞伽城。金翅鸟王力劝罗摩与猴王联盟,共同营救悉多。
第四篇《猴国篇》
本篇主要讲罗摩与猴王结盟的故事。罗摩同拉克什曼那来到般波湖。烂漫的春光逗引起罗摩思妻之情。他们兄弟俩在这里碰到神猴哈奴曼,并在哈奴曼力劝之下同猴王须羯哩婆结盟,互相约定:罗摩助猴王杀死其兄波林,夺回王位;猴王则帮助罗摩寻找妻子。正在此时,波林来同猴王搏斗。罗摩隐身树后,用暗箭射死波林。接着就给猴王举行灌顶(加冕) 礼。但猴王复国以后,沉湎于酒色之中。拉克什曼那骂上门来,他才幡然憬悟,立即派出猴兵猴将,到大地各处搜寻悉多踪迹。哈奴曼被派往南方,他在途中遇到金翅鸟王的弟弟僧婆底。僧婆底告诉他亲眼看到罗婆那把悉多劫往楞伽城,罗摩于是率猴兵来到海边。他派哈奴曼过海去侦察。哈奴曼一跃过海。
第五篇《美妙篇》
哈奴曼跳过大海以后,来到楞伽城。他变成一只猫,潜入城内,到处探视。最后来到王宫的御花园,发现了被魔王囚禁的悉多,并亲眼看到悉多坚贞不屈、抗拒魔王引诱的情景。他乘看守悉多的罗刹女离开的时机走到她跟前,把罗摩的表记交给她。为了想试一试魔王的威力,他大闹楞伽城。最后他被魔王擒住,尾巴被系上了燃烧着的东西。他伺机逃脱,所到之处,烈焰随之,火烧了楞伽城,然后他纵身跳过大海,向罗摩复命。
第六篇《战斗篇》
本篇是全书最长的一篇,描绘罗摩率猴兵与魔兵搏斗的情景。听说罗摩率领猴子大军来到大海对岸,魔王罗婆那就召开军事会议。他弟弟维毗沙那主张交出悉多,与罗摩和好。魔王大怒,把他赶走。他过海投奔罗摩。罗摩得海神之助,派那罗跨海造桥。猴子大军渡海,把楞伽城团团围住。接着就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搏斗。罗摩兄弟都受了重伤。神猴哈奴曼被派到北方神山吉罗娑山去采集仙草,给罗摩兄弟治伤。但是仙草却隐藏了起来。哈奴曼于是把整座吉罗娑山托在手中,来到两军阵前,用仙草治愈了罗摩兄弟的伤,又把神山托回原处。最后罗婆那和几个儿子都阵亡了。罗摩立维毗沙那为楞伽王。悉多投火自明,夫妻团圆。此时14年流放期满,罗摩得胜回国。
罗摩、悉多、拉克什曼那等回到阿逾陀。罗摩正式即位,立婆罗多为王储。
《后篇》
老百姓纷纷议论悉多,说她不一定贞洁,罗摩扛不住议论,让拉克什曼那把已经怀孕的悉多流放到森林。蚁垤仙人收留悉多。
罗摩举行马祭,蚁垤带悉多和罗摩的双胞胎儿子俱舍(Kusha) 和罗婆(Lava) 来演唱《罗摩衍那》,罗摩认出儿子。悉多为表贞洁,让大地女神接走。罗摩把国土分为两半给具舍和罗婆继承。
1940年8月10日,在纪念印度著名诗人杜勒西达斯大会上,泰戈尔发言,论述《罗摩衍那》对印度文化的巨大影响。

Ramayana《罗摩衍那》

印度史诗。写于公元前500~前300年间。分7章,约24 000对对句。作者瓦尔米基。史诗叙述了罗摩因遭暗算失去王位,与妻退居森林。魔王罗波那派金鹿引诱罗摩,趁机劫走其妻悉多。罗摩与猴王须羯哩婆结盟,在神猴哈努曼帮助下,杀罗波那,救出悉多,夺回王国。《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为梵语文学中两部伟大的经典作品。

Ramayana[rəˈmaiənə];[rəˈmɑ:jənə]

n.罗摩衍那(印度古代梵文史诗)

Ramayana

《罗摩衍那》。
知识链接
(1) 概述:《罗摩衍那》被认为是世界上,至少是印度的第一部诗,为此《罗摩衍那》被叫作第一史诗。蚁垤是《罗摩衍那》的作者,也被称为第一诗人,蚁垤和罗摩是同时代的人,罗摩被流放期间拜访过蚁垤,悉多被罗摩遗弃后也住在蚁垤的隐修地,罗摩与蚁垤之间的关系是蚁垤创作《罗摩衍那》的诱因。
(2) 创作《罗摩衍那》:蚁垤在塔摩萨河畔目睹了猎人射杀一只麻鹬鸟的情况后,感情迸发,吟唱了诗句:“啊,行猎人,你也不会活得太久,你竟射杀了正沉迷交欢的一只麻鹬。”
于是,梵天立即显现并建议蚁垤以同样的诗句形式创作罗摩的故事,他向蚁垤讲述了罗摩的过去和未来,加之罗摩和蚁垤的关系,蚁垤创作了24000颂的《罗摩衍那》,史诗分为7篇500章,7篇为:《童年篇》《阿逾陀篇》《森林篇》《猴国篇》《美妙篇》《战斗篇》和《后篇》。蚁垤将此诗教给罗婆和俱舍,他们俩在罗摩举行马祭时诵读了此诗。
(3) 关于作者:《罗摩衍那》的作者通常被认为是蚁垤,但西方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童年篇》的部分和整个《后篇》是后来插入的,其原因如下:❶ 《童年篇》的第1章和第3章有两种不同的版本,一种版本中提到的故事在另一版本中找不到,因此可以说,这两种版本创作于不同的时期;
❷在最初的《罗摩衍那》版本中没有像恒河下界这样的故事,因此肯定是后来插入的;
❸在第1和第7篇中,罗摩被看作是化身,但在其他篇中,罗摩被看作是英雄人物;
❹一些译本中没有《后篇》;
❺ 《童年篇》中说,《罗摩衍那》的作者是蚁垤,蚁垤将其教给了罗婆和俱舍,罗婆和俱舍在阿逾陀向罗摩诵读了《罗摩衍那》,但《后篇》中的很多故事是重复的,因此,《后篇》肯定为他人创作。
(4) 创作年代:据印度人的看法,罗摩生活在三分时代末期,也就是公元前867100年末,罗摩在位11000 年,继承王位是他40岁,而蚁垤创作《罗摩衍那》在俱舍和罗婆出生后,据此,一些学者认为《罗摩衍那》的创作应在公元前878000 年,但西方学者不接受这种看法。詹考比教授认为,《摩诃婆罗多》要比《罗摩衍那》更早,而其他一些学者认为《罗摩衍那》比《摩诃婆罗多》早,其原因如下:❶印度传统的看法是《罗摩衍那》比《摩诃婆罗多》早;
❷《罗摩衍那》中对《摩诃婆罗多》中的人物没有做任何介绍;
❸罗摩的故事在佛教的佛本生故事中也有所介绍;
❹蚁垤并没有提到过建立于公元前380年左右的波多哩子城,但不争的事实是,罗摩经过过此城;
❺在阿育王统治的地方,有一些方言中提到过《罗摩衍那》,但《罗摩衍那》的创作要比这些方言的出现早。据凯斯教授的看法,《罗摩衍那》创作于公元前300年。
(5) 不同版本:有三种《罗摩衍那》的版本,每种版本中大约有1/3 的部分各不相同。孟买版本流行于印度北方和南方;第二种版本是孟加拉版本;第三种是克什米尔版本,流行于印度西北方。据现存的这三种版本看,《罗摩衍那》最初是用方言创作的,后来在不同的时间被不同的人翻译成了梵文。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