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P治疗血液病
32P治疗血液病,特别对骨髓增生性疾病效果较好,方法简便、无严重副反应。
磷为合成核糖核酸、磷酯等的重要原料,主要浓聚于细胞分裂迅速和代谢旺盛的组织,如正常骨髓、肝、脾和淋巴结等,在癌变组织中常有更高的选择性积聚。因此,32P进入机体会浓聚在某些肿瘤组织内,利用其发射的β线产生的辐射效应,可抑制或破坏肿瘤组织生长,缓解症状,甚至消除病灶。
血液病有以下情况时可用32P治疗:
❶临床症状明显,脾脏中等肿大,红细胞计数>600万/μl,血红蛋白>17g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者;
❷出血症状明显,血小板计数在100万/μl以上,无白细胞明显减少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❸临床症状明显,白细胞计数>3万/μl,血小板>8万/μ1,血红蛋白>5g的慢性淋巴细胞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❹病变范围广泛,外照射或化疗无效的多发性骨髓瘤、何杰金病或淋巴瘤、广泛的全身性蕈样霉菌病、其他疗法无效的晚期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骨广泛转移者。
有下列情况者不宜治疗:
❶晚期肿瘤的恶病质患者;
❷有急性脑部症状,白细胞<3000/μl,血小板<10万/μl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者;
❸慢性白血病的急性发作期,血小板过低和贫血较为严重者;
❹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
❺妊娠和哺乳期。
32P可口服或静脉注射,口服量比静脉注射量多1/8。治疗前后一周给低磷饮食。剂量一般按每公斤体重100μCi计算,总剂量约为4~8mCi。给药方式有一次给药和分次给药两种,分次给药较为安全。由于32P的作用比较缓慢,并有持续作用,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红细胞已达500万/μl左右,慢性白血病的白细胞已达3万/μl左右,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血小板在30万~40万/μl左右,即应及时停药,以防血细胞进一步下降。若治疗后细胞已恢复正常,应定期随访,如见到血细胞有所上升,一定时间内间隔给予小剂量的维持量可得到满意效果。
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的用量较大,总剂量可达10~20mCi。为增加骨肿瘤细胞的吸收,可预先应用丙酸睾丸酮或甲状旁腺浸膏,促使骨胳脱钙和脱磷,然后再给予32P。
内服 32P一般无特殊反应。体质较差者可有头晕、恶心、呕吐和食欲不佳等,可对症处理。疗效出现较为缓慢,常需2~4周才见到症状改善,一个月后才出现血细胞明显下降,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抑制较红细胞明显。
治疗效果以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骨髓增生性疾病为佳。病人的临床症状相继消失,生命延长,总的疗效比放血和化疗为优。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效果尚可,但其他慢性白血病的疗效不如化疗和中药治疗,可作为减少患者痛苦、延长生命的另一种治疗手段。淋巴瘤、何杰金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较差,只能起一定缓解作用。转移性骨肿瘤则对减少疼痛等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