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与知识经济
经济、知识一体化的时代潮流,受到了世界各国政治家们的高度重视。他们远大敏锐的政治目光率先告诉人们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率先探讨知识经济问题的是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的政治家和经济、技术专家们。他们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各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建筑在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知识已经被认为是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因此,提交了一份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的报告。
OECD的分折越来越多地集中在了解知识经济模式的动力学以及它与传统经济模式的关系,“就增长理论”便是鲜明的反映。不断增长的知识编码化趋势以及通过通信和计算机网络对这种知识的传播,促进了 “信息社会” 的形成。所以,劳动者需要掌握广泛的技能并持续地运用它们,这就构成了 “学习经济” 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扩散的重要价值要求人们更好地认识知识网络和 “国家创新体系”。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这个术语的出现,说明了人们对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有了更充分地认识。知识,作为蕴含在人 (又称人力资本) 和技术中的重要成分,向来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但是,只是到了最近几年,正如知识的重要性在增长一样,人们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才进一步深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成员国的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在诸如计算机、电子和航天等高技术产业中,产业和就业的增加是最快的。在过去10年中,OECD成员国的高技术产品在制造业产品中的份额和出口中的份额翻了一番多,达到20—25%。知识宣传型服务部门,如教育、通信、信息等的发展则更为迅速。据估计,OECD主要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 (ADP) 的50%以上现在已是以知识为基础的。
投资正在流向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尤其是信息和通信技术方面。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是有形投资中发展最快的。在研究和发展 (R&D)、劳动力培训、计算机软件和专门技术等方向的无形投资也同样重要。OECD国家投入到研究与发展的专用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 教育经费平均占OECD成员国政府支出的12%,在职业培训费用的投入占GDP比重估计高达2.5%,像德国和奥地利等国家的就业前职业培训系统 (在校和在职相结合),计算机软件的购置费用自80年代中期以来每年以12%的速度递增,现已超过了硬件的销售额。产品改进方面的支出促进了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数据表明,1985年到1993年之间专利和技术服务的贸易增加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