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j曲线效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J曲线效应J Curve Effect一国货币贬值对该国的国际收支条件会产生先恶化、后改善的作用。若把这种作用图示之,其形如英文字母“J”,故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的货币贬值能够改善一国的贸易条件,但国际收支的实际情况表明: 贬值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并不会在贬值后立即好转。相反,在货币贬值的最初一段时间内会进一步恶化国际收支状况,其后才会逐渐改善国际收支。通常的解释是: (1)许多进出口合同是在贬值前签订的,且进口多以外币计价、出口多以本币计价,因此,贬值后出口收入不变、进口支出增加,从而进一步恶化了国际收支。(2) 尽管货币贬值提高了进口品在国内市场上的价格,但国内消费者寻找低价的替代品需要时间、而低价替代品的供给增长也需要时间,因此数量的调整滞后于价格的变动。只有当上述两个方面的因素释放到一定程度后,国际收支状况才会逐步好转。 J曲线效应 J曲线效应货币贬值、汇率下调对国际收支,尤其是贸易收支产生的影响。它确认了如下关系:一国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如果用横轴表示时间,用纵轴表示贸易收入(负方向则表示贸易赤字),那么,J曲线效应可如图5—1所示。因为其函数图像类似大写英文字母J,故名J曲线效应。 5—1 由于货币贬值、汇率下调可以相对地降低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因而在国际贸易中,本币对外贬值经常被用作加强本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地位,扩大出口,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一种手段。然而,一国货币贬值并不立即引起贸易收入增加。这是因为,从货币贬值到贸易收支状况改善之间,存在着以下几种时滞: ❶货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商品的新价格的信息还不能立即为需求方所了解,即存在着认识时滞。 ❷在国际贸易中,供需双方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判断价格变化的重要性,然后才作出决定,即存在着决策时滞。 ❸即使需求方对贬值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下降作出反映,但供给方国内对出口商品和劳务的供应都不能立即增加,即存在着生产时滞。 ❹供方和需方都需要一段时间来处理以前的存货,即存在着取代时滞。 ❺把商品和劳务运往国际市场还需要一段时间,即存在着交货时滞。 由于存在着上述时滞,贬值国货币贬值后,其出口商品的数量不能立即增加,但本币贬值后同一数量的本币换回的外汇收入将立即减少。因此,在贬值后初期,在出口合同及出口商品数量都既定的情况下,本币的贬值只会引起出口收入下降。而进口却并未因贬值丝毫减少。这样,贬值后初期,国际收支状况会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当出口收入的增加超过了贬值引起的外汇收入减少的幅度时,贸易收入才会增加,国际收支状况才会逐渐改善。一般说来,这种时滞为6个月到一年。具体时间的长短,与各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弹性、贬值幅度的大小等一系列因素有关。 虽然货币贬值会刺激出口,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但是,除了国际收支状况不可能立即得到改善之外,在货币贬值发生效力以前的这段时滞内,还存在着许多使货币贬值失效的因素。 ❶对被倾销国来说,贬值国较便宜的商品有可能将本国同类商品排挤出市场,从而打击本国民族工业。因此,它们会采取各种反倾销措施,如征收反倾销税,实行进口配额限制,将本国货币对外贬值(这就是汇率战)等。如果被倾销国货币贬值的幅度大于倾销国货币贬值的幅度,则可能引起商品倒流。 ❷对第三国来说,由于贬值国的商品相对便宜,也有可能将它们的商品挤出国际市场或某一国家的市场,因此,它们也可能相应地采取贬值政策或降价销售政策,从而导致贸易战和汇率战。 ❸对贬值国来说,由于货币对外贬值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国内同种或互补商品的价格也会提高并产生连锁反应,这就会加剧本国通货膨胀,使商品生产的成本增加,从而抵消了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因此,为使贬值政策取得效果,各国一般同时在国内实行需求管理政策,如冻结工资和物价等,以使货币对外贬值的幅度大于对内贬值的幅度。 由于存在着上述诸多使贬值倾销政策失效的因素,因而,J曲线效应实际上是不明显的。 ☚ 国际收支调节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