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j·波丹、d·休谟、e·甘末尔等人的早期货币数量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J·波丹、D·休谟、E·甘末尔等人的早期货币数量论 J·波丹、D·休谟、E·甘末尔等人的早期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大约发生于16~17世纪之间,其要旨是,认为在货币数量的变动与物价或货币价值的变动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 美国经济学家E·甘末尔(1875~1945年)在继承前人所发展的供求论的货币数量学说基础上,最早正式研讨了信用对物价的影响,并将信用因素也列入于其方程式之内。他从只用货币为交换手段的社会开始研究。假定M代表流通的货币总量,R代表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N代表交易的商品总量,E代表商品的平均交易次数,P代表商品的价格,则得如下公式: 式中,MR表示货币的供给,NE表示商品的供给,NEP则表示货币的需求。 进一步地,甘末尔导入了信用的因素,即将支票信用纳入公式之中。他以C表示支票总额,并以Nc表示以支票交易的商品量,Pc表示其平均价格,Ec表示其平均交易次数,Rc表示支票的流通速度,于是得出: 在此基础上,甘末尔将现金与支票综合起来。他将S作为下标,分别表示两类货币及两种流通商品的综合平均值。由此得出用现金与支票交易的全部商品的平均价格为: 这是包括支票即信用在内的通货数量方程式。依照甘末尔的意思,支票数量的增减,与货币数量的增减,实际上保持着一种正确的比例关系,因而货币数量之决定物价,始终是一个真理,并不因信用交易而有所改变。这一点为以后F·费雪等的货币数量论开拓了道路,所以对货币数量论的发展是重要的。 ☚ J·劳和A·韩的信用创造论 R·霍特里的利率调节成本影响物价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