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开展了农业环保科研和技术推广
❶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的研究;
❷吉林市果树场工农型生态农场的试点。主要是在以玉米为原料年生产3000吨酒精的基础上,进行了延链加环,生产酒精前进行前处理,其工艺流程是:玉米—取脐—榨油—回收二氧化碳—生产酒精—分离干糟—生产沼气(生活用能、沼气发电)—三级氧化塘处理污水—浇灌果树。从而实现了能流、物流的良性循环。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❸松辽平原玉米生态带生态示范项目;
❹液化气残液利用装置的研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并推广应用;
❺全省农业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对策研究。以建设12个商品粮基地县和外贸出口基地县以及吉林、长春两市郊区蔬菜生产基地为重点,按31个检测项目,布一级采样点210个,二级采样点1 050个,三级采样点10 500个,建立了全省农业环境资料档案,对全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依据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理论,运用GM模型等数学方法,定性定量相结合,预测了吉林省农业环境的演变趋势,提出了改善农业质量的对策建议,填补了吉林省农业环境质量研究空白,在全国同类研究中具有先进水平。
与此同时,积极开展生态农业的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全省59个农业生态基点,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已初具5种生态农业模式的特征,即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牧型生态农业模式;以林为主体和果、特产型生态农业模式;以植树种草,恢复植被为主的农牧林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以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型生态农业模式;以提高土地资源和光能利用率为核心和庭院立体栽培型生态农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