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园艺科学技术
(1) 桃树。江苏桃种资源比较丰富,建有国家桃种质资源圃,保存各类种质444份,包括国内收集的341份,国外引入的103份。对种质进行了农艺性状、丰产性、果实品质及加工适应性的鉴定评价。为了实现水蜜桃均衡上市的要求,培育出一批早、中、晚熟优良桃种。如省农科院的雨花露、钟山早桃、朝霞、早白蜜等,其中雨花露果实生育期75天,平均果重125克,外观艳丽,风味香甜,1981年荣获农牧渔业部技术进步一等奖。中熟桃有朝晖63—16—66,扬州97号。晚熟品种有晚硕蜜、迟园蜜、新白花、迎庆、晚白蜜。培育出一批优良罐藏桃新品种。其中中熟的2个,晚熟的6个,特晚熟的2个。这些品种适应性强,丰产性好,早、中、晚成熟配套,可使加工期由原来20天延长至50天。罐藏黄桃配套新品种选育也攻关成功。
(2) 干果。采取拓植新园与老园改造相结合的办法,在宜兴、溧阳、泰兴、东海、新沂、邳县等县(市),新建以板栗、银杏为主的干果林基地4 000公顷,栽植四旁银杏5万株,发展果农间作园667公顷。6个基地县每县已能提供银杏2 500多吨,板栗2 000多吨,形成了一定的出口创汇能力。
(3) 茶叶。江苏产茶历史悠久,茶树资源丰富。据1980—1982年茶资源调查,在吴县老茶区发现不少具有发芽早、叶型大、嫩梢长、百芽重、品质优、抗性强等优良特性的群体和植株。近年,无锡市茶叶品种研究所从宜兴地方品种小叶种系中选育出锡茶5号,成为省级良种。70年代以来,该所搜集国内外茶树种质400余种,选育出无性系良种锡茶10号、11号,多酚类、茶素、咖啡碱、氨基酸和水浸出物等品质成分含量都较高。创制的名特茶品种多,有卷形的碧螺春、毫茶、雪莲等;有条形的阳羡雪芽、金山翠等;有针形的雨花、松针等;有扇形的雀舌、青锋、旗枪等。到1995年,全省茶园面积达1. 93万公顷,茶叶产量1.06万吨,茶叶单产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居全国之首。1990年全国名茶评比中,江苏送样7只,中奖7个,占全国27只名茶的26%。
(4) 蚕桑。在研究试验的基础上,全省推广应用嫁接苗、速成密植桑园艺术,桑园更新投产周期缩短,桑叶亩产量提高。如:湖桑的绿枝、硬枝扦插,桑园一年成园和速成密植丰产技术的推广普及,彻底改变了过去“两年育苗、三年成园投产”的面貌。使桑园从拓植到投产的期限缩短了2年。全省蚕品种经过三次大更新,50年代研究推广瀛汗×华八或华九,瀛文×华十为主; 60年代研究推广苏16×苏17和306×华十为主;70年代以来研究推广东肥×华合,进而研究推广适宜春夏秋用的苏5×苏6和 (秋3、苏3) ×苏4为主。每次更新都促进了蚕茧产量和蚕丝质量的提高。在养蚕工艺上,多回育改的适当少回育,推广小蚕共育,方格蔟营茧。研究应用了综合养蚕技术,春蚕平均张产量由25~30公斤提高到35~40公斤,春秋蚕平均张产量从10多公斤提高到20公斤左右;上茧率由70%提高到80%以上; 春茧茧层率从19%左右提高到24%以上,夏秋茧茧层率从17%左右,提高到20%以上。
☚ 3. 绿化造林 (三) 畜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