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石家庄郊区试验区
是199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惟一的一个城郊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试验主题为: 城郊经济体制综合改革。主要内容是逐步消灭城乡差别,进行城市近郊城市化过程中的各项制度建设。围绕《城郊经济综合改革总体方案》,共设计了9个子方案,即: 城市化区域制度建设、产权制度改革、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建设、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金融及投资体制改革、基层组织建设和市场体系建设。到1996年底,前5个方案已通过国家级论证并出台,开始实施。
城市化区域制度建设着眼于突破传统体制障碍,完善城郊城市化建设的整体布局,全面实现与城市的对接。已编制出 《石家庄郊区农村改革试验区城乡建设规划》,对生活小区、工业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农田保护区、市政工程、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和布局。城郊住宅方式开始由农村旧模式向城市生活小区模式转换,已建成高层住宅楼400多栋,180万平方米; 已有21个村与城市基础设施并网,37个村实现局部集中供暖和煤气进村。
产权制度改革以乡镇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突破口,从抓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试点起步,由点到面,逐步扩展。全区已有1 025家乡镇企业完成转制,占集体企业总数的80%,其中股份制企业103家,股份合作制企业562家。股金总额17亿元,其中集体股8.15亿元,吸收农民个人股3.31亿元。1996年底,全区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由1994年的4家发展到10家,千万元以上企业由1994年的67家发展到112家; 省级以上企业集团发展到11家。
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和农业产业化以现代化农业为发展方向,加速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观赏农业,逐步实现种养品种优良化、劳动手段机电化、浇灌设施节水化、主导产品精尖化、经营管理一体化、农业生产高效化的现代化农业新模式。1996年底,全区已建成现代化育苗工厂1座,农业深加工企业42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4个,各类农贸市场15个,新建高档次大跨度温室400公顷。国家级节水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80%的耕地实现了节水灌溉,年节水上千万吨,增效5 705万元。同时,制定了《石家庄郊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确保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落实。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坚持统一社会保障方针政策和基本原则,实行三级负责、属地管理的社会保障责任制,统一主要保障制度和运行机制。围绕建立“养老保险,大病统筹,最低生活保障线” 三项制度为重点,已制定和出台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基本方案》、《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施办法》、《关于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暂行办法》、《大病医疗统筹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办法》等8个规章性文件。已完成前五轮投保任务,入保比例在80%以上,保险基金突破2000万元,全区已为317名年满60岁的投保对象办理了退保手续,累计发放养老金和退保金15万余元。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了落实,人均纯收入每月不足120元的补助到了120元。在医疗保险方面,出资54万元,为271人实行了大病统筹医疗。
其他各项改革试验进展也比较顺利,改革带动了整个郊区经济的发展。1996年郊区农村经济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1995年增长44.7%、30.1%、25.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