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3.甘谷县成衣市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3.甘谷县成衣市场

3.甘谷县成衣市场

该市场是在城关蔬菜市场内的几户裁剪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于1980年12月迁至县城西街而形成的一个专业市场。1982年有固定摊位150多个,临时摊位几十个,全年成交成衣7万件,成交额37万多元。到1984年,从事成衣经营活动的发展到2 854户、4 160人,全年加工成衣200万件,上市销售的固定摊位270多个,临时摊位70多个,市场成交成衣80万件,成交额282万元。1984年10月,该市场又由城内上巷迁到新建综合交易商场。当时成衣的加工年产量已发展到500多万件, 从事成衣经销的有3 120户、5 150人,每天上市的固定摊位达到430多个,临时摊位300多个,年成交成衣150万件,成交额469万元。由于市场的成衣在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引进了新技术、新工艺,用料时兴、新颖。所以,除本县运销户从该市场大批选购分销各地外,还吸引了陕西、河南、宁夏、青海等省区和本省徽县、成县、武都、宕昌、岷县、礼县、西和、定西、陇西、武山等10多个县的贩运户来这个市场选购成衣。该市场是每日集,每天参加交易活动的约有万余人。市场红火热闹,生意兴隆。
这个市场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成衣从购料、加工、销售几个环节就地形成了一条龙的产销方式。采用原料有棉布、涤良、涤卡、涤纶、棉纶、中长、丝绸等10多个中、低档品种,不亚于南京巴山、昆山丝织厂和广州、河南、武汉、江西、陕西、山东等地生产厂。市场附近有原料供应户34家,专供加工用料,有些外地生产厂家还向该县派驻了供应点, 生产加工是分工配套的,有的自裁自缝自销,有的专承加工,有的专搞贩运,有的上市销售,有的在家批发,从县城到农村形成了一个全县性城乡结合,产供运销联网的成衣网络。据统计, 全县有12 000户, 17 000多人从事成衣加工业,拥有缝纫机9 830台、锁边机620台,在城关、新兴、十里铺、六峰、渭阳5乡镇,有20多个成衣加工专业村。如十里铺乡狄家村共有469户,从事成衣加工的有296户, 占总户数的67.8%,年产成衣50万件,收入30多万元,户均收入千余元。还出现了赵家河乡的艾家坪、秦家湾、大山村和白家湾乡的安家湾、蒋家湾村及十里铺乡的马务沟等几十个成衣贩运专业村。如艾家坪村共有151户,贩运成衣的134户,占总户数的88.7%,年销成衣17.7万件,获利14.1万元,户均收入千余元。
甘谷县成衣市场的主要特点:
❶花色品种多,式样新颖美观,既有老中青年装,又有各式童装;既有中装、西装,又有学生服、军便装,还有时装,既适合农村,又适合城市。通常有30多个种类,50多个花色;
❷成本低,价格廉,薄利多销,周转快,每件成衣4—5元左右,只赚3.5角钱,交易方式灵活多样,有现款现货,还大量赊销,贩运户乐于在该市场选购成衣;
❸专业性强,批零兼营致富快。该市场以批发为主,批零兼营,年获利700多万元,许多人靠做成衣生意发财致富,有的成了万元户,盖了新房购置了高档家具和电视机。昔日的“一天两顿粗饭汤,蹲在墙根晒太阳,糊里糊涂过日子,送走太阳迎月亮”的窘困岁月,迅速变成了“三顿讲营养,全家忙在机器旁,剪网缝烫全家上,四化建设心中装”的勤劳致富新局面。

☚ 2.礼县盐官牲畜市场   4.广河县三甲集皮毛市场 ☛
0001995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4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