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烟草
河北烟草有晒烟、烤烟、香料烟和白肋烟四种类型,以晒烟面积最大。
(1)晒烟。民国时期晒烟发展迅速,一般种植1.33万~2万公顷,最多的1933年种植3.28万公顷,总产3.23万吨。50—70年代,晒烟面积一般不超过0.67万公顷,80年代发展到0.67万~0.8万公顷,总产1万吨左右。90年代以来,逐年减少,1996年种晒烟0.17万公顷,总产6 673吨。
(2)烤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卷烟工业发展,有计划地发展烤烟生产。1949—1951年年种植266.67余公顷,1952—1974年年种植666.67公顷左右。1975—1979年发展到0.33万~0.6万公顷,总产五六千吨。1980—1987年全国烤烟产大于销,河北烤烟面积压缩到0.13万~0.97万公顷,主要在石家庄、保定太行山东麓丘陵区以及张家口地区集中种植。1988年后烤烟生产纳入农业发展规划,出现新发展,年种植面积0.33万~0.93万公顷。1991年种植0.98万公顷,总产1.50万吨,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1996年种植7.4万公顷,总产9 700吨。
(3)香料烟。1980年在张家口市郊区试种0.97公顷,1982年张家口地区被确定为全国香料烟生产基地。
(4)白肋烟。产量高,品质好。1974年在赤城县试种14.87公顷,平均公顷产近150千克。